jjybzxw |
2025-07-25 11:18 |
果然是个上风上水的好地方。 ——今天的编辑 彭主任 成都夏天的热门耍水地,三道堰算一个。在这里,都江堰内江水系干渠之一的柏条河与大禹治水时期的古河道徐堰河相交,千年前便形成了水运繁忙的交通要冲。 沿河往上游走,唐昌古镇和三道堰古镇之间的新民场,也被水滋润,但要低调、清净许多,只是悄悄地成为一部分成都人私藏的郊游目的地。
印象中,十多年前,在绕城绿道还未兴建前,骑行还只是中老年骑游队的爱好时,过三道堰,顺着乡道平云路,经新民场到达唐昌甚至都江堰的骑行路线就很受欢迎。 重拾经典,沿着老辈子同款路线,我去了一趟新民场,这才发现,新民场绝对是郫都区最被低估的宝藏地之一,名气和实力不成正比。
有些人或许对新民场的名字感到陌生,但生活中其实无时无刻不和它打交道。位于新民场的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自来水厂,年供水量占成都市主城区总供水量的50%以上。
菜市场里品质最好的圆萝卜、生菜,极有可能来自新民场。以新民场为主要产地的云桥圆根萝卜、新民场生菜很早就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年初,建筑师刘家琨荣获普利兹克奖的消息令人振奋。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在20多年前就从新民场的河流、林盘中生长而出。
在新民场,收获颇多。去逛,要趁早。因为过了中午的饭点儿,场镇上绝大部分最生态、最具乡野气质的美味将停止营业。
最霸道的乡镇面馆和包子 新民场的老街,既不紧挨成灌路这条从郫县穿过的资格最老的公路,也不临近沙西线这条成都通往都江堰的快速通道。偏安一隅的新民场保留了更为生态自然的面貌。 唐太路是新民场最重要的一条路,一头连接郫县城区,另一头可通往邻近的彭州,新民场刚好在中间。以徐堰河为界线,场镇的南街和北街恰好和唐太路重合。美味,就在路两侧。
来回走上一圈,透过客流便能摸清谁才是当地人爱吃的馆子。老乡的脚不会骗人,早饭时刻,接二连三径直地往二妈面馆走,习惯性地来碗面、捡两个包子。
甫一进门,便是热火朝天的忙碌。大叔翻捡着层层堆叠、刚出锅的包子馒头;大姐守住灶台,水叶子面在青黄的沸水中激情飘荡;店的后端,几个伙计飞速包包子挼馒头。 二妈面馆是新民场资格的老店,开了30年。店门临街,背靠菜市场。日复一日,新鲜肉菜无缝进入店内。不管是肉臊还是肉馅儿,都采用正宗五花肉、前夹肉制作。
之前@土豆儿 去彭州的时候途经新民场,随缘在二妈面馆吃了面和包子,也赞不绝口。水叶子面入味又爽滑,轻盈的面感让红油的香更加突出,打底的小白菜十分软嫩。
炸酱扎实,大姐还要额外给两勺泡菜颗颗调味。不是生泡菜哦,而是很讲究地用油炒过,又酸又香。快速嗦完面,一筷子一筷子地把沉入碗底的泡萝卜泡豇豆和臊子颗颗刨到嘴里,太过瘾了。
炸酱面丰富又有料,售价仅8元一两,2两10元。皮薄个大的肉包子,2元一个。包子也很绝,传统的酱肉包的味道,面皮充满蒸汽,酱感十足的肉馅儿又吸足锅气。 蒸好今天的包子,晾好大客户要的包子,大叔又马上开火炒明天包包子要用的肉馅儿。守在灶台边,光是看着炒馅儿的架势,我都狠狠吞了口水。
虽是第一次到,却有一种相识多年的亲切。 记忆中,小时候的面馆就应当像二妈面馆这般。面条可选择的种类不多,臊子只有炸酱和牛肉,但款款都是经典。搭售的包子馒头,由资格老面做成,味道好到甚至可以单独撑起门面。简单的店里,总是坐满乡里乡亲。 把原生态素拼做成席 卖完上午半天,二妈面馆拉下卷帘门,宣告今天营业的结束。北街上的张姐豆花饭,生意也仅做半天。“那下午就打牌耍?”大姐矢口否认,“下午要准备明天的菜,品种虽然简单,但还是有那么多。”
张姐自家的铺子里,卤菜、拌拐肉、拌猪头肉、各色烧菜等,符合成都人对一间乡野菜馆的想象。拌菜均为现点现拌。更受人追捧的,是一桌子琳琅满目的素拼。
素拼六元一份,自己拿盘子自己夹,想怎么拼就怎么拼。品种超过10样,炒辣椒、炒土豆丝、拌萝卜丝等,道道都是适合夏日的下饭菜。客人基本用完餐后,店主自己也舀了碗饭,夹些在碗里拼命送饭。
乍一看,都是常见的蔬菜,但这些家常小菜中,又总是充满民间烹饪的才华。不得不怀疑,新民场人对蔬菜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空心菜的叶子拿来凉拌,杆杆单独切碎,却是清炒的做法。韭菜汆烫成熟后,以凉拌的手法处理,大姐劝我一定要尝,“嫩韭菜,好cher!”
面对一盘青白相间、清脆诱人的蔬菜,实在猜不出到底是什么。一同夹菜的大姐脱口而出,“篱笆豆儿切成丝丝弄的。” 吃过篱笆豆,没吃过这种篱笆豆。篱笆豆的筋撕得干净,本就嫩气,切丝加少许调料炒熟,更是鲜嫩无比、清香爽口。
张姐豆花饭家的泡莲花白也很绝,做法和色泽不寻常到让人没认出。莲白提早从坛中捞出,切丝后沥干水分,上桌前再辅以拌菜用的红油。不加红油都好吃,莲白清脆,明显的酸爽过后,乳酸的回甜丝丝入扣,余韵悠长而美妙。
最新鲜的蔬菜,用最质朴的方式处理,就着米饭,一口一个原生态。而一碗招牌的豆花儿,用十足的豆香对抗暑气。豆花成色自然,口感并非极度滑嫩,微老的质地,配上红亮的蘸碟,倒是和成都周边的豆花饭一脉相承。
新民场土著偏爱的卤鹅 星火一街和环城路交叉口,蒋好吃鹅肉馆的素拼也很有特色,是用自家花田头种的蔬菜做的。在新民场,每家资格土著开的饮食小店,其蔬菜大多都来源于自身的田地。自给自足之余,又可谋生。
如其名,蒋好吃鹅肉馆最经典的是鹅肉。 10年前,新民场街上最早开始卖卤鹅的便是蒋好吃。纵使今天的新民场有很多家卤鹅店,有大量骑着三轮车、用最地道郫县话宣传叫卖卤鹅的游商,新民场土著更推荐的,依然还是蒋好吃。
刚走到蒋好吃鹅肉馆门口,五六个大哥正从店里出来,站在马路边安排谁坐谁的车离开,显然是吃巴适了。 一进店,老板娘就是热情招呼,“我们店,好多成都、温江的客人专门开车过来吃。”“打包带到外省、国外的,就更不说了。”很是得意。 掀开橱窗,卤鹅仅剩两个半只,鹅肠、鹅肝等鹅的周边也所剩不多。问清楚最少可以买四分之一,我要了一个鹅腿的部位,称下来五六十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