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7-21 08:36 |
作为《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第五部作品,2011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5》(Fast Five)在整个系列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
凭着极佳的剪辑节奏和娱乐性,《速度与激情5》不仅刷新了系列在内地的票房,且评分一度位列豆瓣 Top250强,至今仍被不少粉丝和媒体人评为系列最佳。
在此之前,该系列的核心一直是街头赛车文化,而《速度与激情5》彻底突破了这一框架,将故事升级为一场精心策划的高智商劫案,这一转变使系列从B级赛车电影跃升为好莱坞顶级动作大片。
它不仅彻底改变了该系列的叙事风格和格局,更通过选择巴西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作为主要拍摄地,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张力和视觉冲击力。
里约热内卢本身就是一座充满矛盾的城市,它美丽、危险、充满生命力,这种城市与电影的双向选择,最终成就了动作片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在2011年上映的另一部电影《里约大冒险》(Rio),则以其绚丽的视觉风格、热情洋溢的音乐和独特的巴西文化表达,在商业上大获成功,更因其艺术性和文化价值几乎成为巴西旅游的宣传片。
《里约大冒险》全景式地展现了里约热内卢的风光,包含了杂乱错落的贫民窟、灯火辉煌的富人区,以及神秘的热带雨林、悠闲的阳光海岸。
影片最直观的吸引力在于其极度饱和的色彩运用,特别是狂欢节游行,羽毛服饰、花车和灯光构成了一场流动的色彩盛宴,堪称动画史上最华丽的场景之一。
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于电影画面,它的海滩、山脉、历史街区和桑巴文化,共同编织出一幅令人沉醉的南美风情画卷。
里约热内卢坐落于巴西东南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处瓜纳巴拉湾(Guanabara Bay)西岸,背靠陡峭的山脉,面朝蔚蓝的海水,形成独特的“山海城”景观。
里约热内卢的历史始于1502年1月,葡萄牙探险家抵达瓜纳巴拉湾,误以为这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当时正值一月,故将其命名为“一月之河”。
里约热内卢曾长期作为巴西的首都,其首都地位持续了近200年,直到1960年巴西利亚建成后才被取代,如今是巴西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中心。
2012年7月,里约山海间的卡里奥克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个同时拥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封号的城市。
里约的气候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里约热内卢位于南半球,其冬夏与北半球相反,夏季(12月至3月)炎热多雨,但海风调节了高温,冬季(6月至8月)则凉爽干燥,适合登山、观景。
每年2月是里约热内卢最热闹的时候,里约的狂欢节常常被认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庆祝活动,这是一场汇聚数百万人的盛大庆典,展现出色彩、声音和情感的奇妙交融。
桑巴学校是狂欢节的核心,提前半年便开始准备节目,自编、自创舞曲、舞蹈和服装等,而且互相保密,以确保他们的表演,可以独具特色并且惊艳观众。
如果有一座城市能同时诠释狂野与浪漫、自然与人文、贫穷与奢华,那一定是里约热内卢。在这里,旅行不仅是观光,更是一场感官与灵魂的碰撞!
基督山 基督山(Corcovado)位于蒂茹卡国家森林公园(Tijuca National Park)内,海拔710米,是一座由花岗岩构成的陡峭山峰。其名意为“驼背”,源于山体轮廓的独特曲线。
基督像(Cristo Redentor)耸立在山巅, 是里约最著名的象征,落成于1931年,总高38米,重达1145吨,左右手的指间距达到了23米。
这座巨大的雕像身着长袍,双臂平举,以君临之姿深情俯瞰着瓜纳巴拉湾,像是在护呵山脚下的里约城,又表达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许。
基督像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张开着的双臂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显得神秘庄严,在2007年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1991年,戴安娜王妃出访巴西时,也曾在基督像下留影。
游客可以乘坐红色小火车穿越蒂茹卡森林抵达山顶,或选择徒步登山。登上山顶可俯瞰整座城市、瓜纳巴拉湾和绵延的海岸线。
甜面包山 甜面包山(Pão de Açúcar)是里约的天然地标,396米高的花岗岩山体像一颗被海浪打磨圆润的巨砾。
该山因形似一块面包而得名,源于巴西历史上以甘蔗出口闻名的时期,当时甜面包是甘蔗提炼后形成的圆锥形物体,与该山的形状极为相似。
可以乘坐著名缆车“bondinho”,缆车连接着乌尔卡山和甜面包山,在空中欣赏里约全景,是许多游客最期待的体验之一。
黄昏时分,乘缆车登顶,整座城市在脚下铺展,科帕卡巴纳海滩的弧线泛着碎金,远处的基督山笼罩在暮霭中,直升机如蜂鸟般掠过贫民窟的彩色屋顶。
悬崖奇石 如果你在 Ins 上搜索里约热内卢,一定会看到“悬崖边悬空”的惊险照片,这就是电报石(Pedra do Telégrafo)的招牌视角!
这块岩石因其独特的拍摄角度成为全球冒险爱好者的打卡圣地,但其实它的真实高度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可怕。
如果你想要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冒险,攀登加维亚巨石(Pedra da Gávea)绝对是里约热内卢最硬核的徒步路线!
这座海拔842米的巨型岩石不仅是里约最高的沿海山峰之一,还因其陡峭的悬崖、神秘的古老石刻和360度全景视野,成为户外爱好者的终极挑战。
中国亭 在蒂茹卡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座独一无二的标志性观景台,名为“中国亭”(Vista Chinesa),飞角、重檐、雕龙和仿竹结构呈现出中式建筑风格。
玲珑别致的亭台承载着一段友好的中巴历史记忆:19世纪初,首批中国茶农来到这片山林,引入茶树种植技艺。1902年,为纪念历史,当时的里约市长佩雷拉·帕索斯(Pereira Passos)命人建造这座凉亭。
驻足亭台远眺,可以一览基督像等地标性建筑,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还可以看到面包山。
拉格公园 拉格公园(Parque Lage)紧邻里约植物园,背靠基督山森林,这里不仅是里约热内卢最诗意的城市绿洲,更是一座承载着百年历史、艺术灵感和热带野趣的梦幻之地。
1920年代,巴西工业巨头恩里克·拉格(Henrique Lage)为纪念他与意大利歌剧名伶加布里埃拉·贝赞松(Gabriella Besanzoni)的爱情,仿照意大利托斯卡纳别墅,建造了这座新文艺复兴风格豪宅。
庄园主楼以拱廊、回廊和意大利大理石装饰,中庭的泳池倒映着基督山山的轮廓,成为里约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之一。
泳池旁设有一家露天咖啡馆,这里是公园最受欢迎的打卡点之一,别忘了在这里小憩片刻!
科帕卡巴纳海滩 里约热内卢的海滩举世闻名,其数目和延伸长度为世界之最,全市共有72个海滩,其中的科帕卡巴纳海滩(Praia Copacabana)最为著名。
科帕卡巴纳海滩长约4公里,呈新月形,背靠繁华的城市,面朝大西洋,以其金色的沙滩、活力四射的文化和壮丽的景观闻名。
黑白波浪纹人行道由巴西著名景观设计师罗伯特·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设计,灵感来自葡萄牙传统碎石路。
海水蔚蓝,浪花雪白,沙滩洁净松软,加上终年气温适宜戏水,游人络绎不绝。
巴西人酷爱沙滩运动,随处可见即兴的足球、排球比赛。
当地人也喜欢在沙滩上休憩、聚会,吃着芝士木薯球和冰镇饮料享受惬意时光。
夜幕降临后,海滨大道上数十家小酒吧亮起彩灯,桑巴节奏混着海浪声,将狂欢延续到深夜。
贝梦德科帕卡巴纳皇宫酒店 开业于1923年,科帕卡巴纳皇宫酒店(Copacabana Palace)是巴西乃至南美洲最具标志性的酒店,之后被贝梦德酒店集团收购(现为 LVMH 旗下)。
贝梦德科帕卡巴纳皇宫酒店(Copacabana Palace, A Belmond Hotel)坐落在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拥有私人沙滩区,既能享受热闹的海滨氛围,又能保有私密性,是最受名流、富豪追捧的入住选择。
通过赞那度预订贝梦德科帕卡巴纳皇宫酒店,会员尊享免费优先升房、免费早餐、免费按摩一次、灵活入住等礼遇。
这家酒店近百年来接待了包括曼德拉和爱因斯坦等众多王室政要、各界名流,他们的黑白肖像,在酒店M层的名人廊上排成长列。
马赛克铺就的泳池是里约名流的社交中心,曾出现在无数电影和杂志中,充满1920年代的复古魅力。
戴安娜王妃也钟爱此地,曾在午夜两点独享泳池,畅游身姿成为经典瞬间。
酒店客房分布在一栋主楼和一栋塔楼里,阳台俯瞰科帕卡巴纳海滩,部分套房带私人泳池。
房间内部装饰融合 Art Deco 风格,古董家具、水晶吊灯和巴西艺术藏品遍布各处。
不仅在住宿上极尽尊贵,酒店的餐饮体验更是融合了巴西风情、意大利传承与亚洲灵感,成为美食家们的朝圣地。
Cipriani 是招牌餐厅,提供经典意式美食;MEE 餐厅结合日本、泰国、中国风味,是里约最顶级的亚洲餐厅之一;泳池畔餐厅 Pérgula 主打巴西与国际风味,早餐尤其丰盛。
圣特蕾莎街区 圣特雷莎街区(Santa Teresa)位于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山丘之上,以百年电车、艺术工作室和殖民别墅闻名。
1820年代,巴西咖啡经济爆发,里约的欧洲移民富豪在圣特雷莎山顶建造新古典主义别墅,这里凉爽通风,可俯瞰全城,成为权贵的夏宫聚集地。
20世纪随着里约城市化扩张,富豪迁往新兴的科帕卡巴纳海滩和伊帕内玛,圣特雷莎的别墅被分割成廉价出租屋,移民和贫民涌入。
1990年代,这里的低价租金吸引画家、音乐家和诗人入驻,2009年里约申奥成功后,政府修复电车轨道,将圣特雷莎纳入“文化走廊”项目。
如今这里颇具波西米亚风格,随处可见艺廊和街头艺术,与鹅卵石街道、铸铁路灯与倾颓的巴洛克教堂交融在一起,有着独特的混血文艺气质。
圣特雷莎电车(Bonde de Santa Teresa)是南美洲最古老的电车系统,自1877年运营至今,明黄色车厢从拉帕拱门出发,吱呀爬升200米海拔。
你可以选靠窗的座位,身体随铁轨晃动,欣赏窗外掠过的涂鸦墙、热带花园和突然出现的海湾全景。
拉帕拱门 拉帕拱门(Arcos da Lapa)始建于1723年,由葡萄牙殖民者设计,最初用于将山泉水引入城市。
42个拱门全长270米,高17.6米,采用白色石灰石砌成,形似罗马式高架渠。
这里在1896年停用输水功能,改造为圣特雷莎电车的高架轨道,至今仍在运行。
拉帕拱门如今成为拉帕夜生活区的象征,夜晚,拱门下挤满街头表演者和狂欢的人群,周围聚集着桑巴酒吧、露天音乐舞台。
塞勒隆阶梯 在里约热内卢的拉帕区(Lapa),一条由彩色瓷砖铺就的阶梯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这就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阶梯”之一的塞勒隆阶梯(Escadaria Selarón)。
智利艺术家乔治·塞勒隆(Jorge Selarón)在1990年偶然租下阶梯旁的一间小屋,最初,他只是想修补破损的台阶,但很快,这个想法演变成了一场疯狂的创作,他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瓷砖、瓷片和玻璃,将它们拼贴成流动的图案。
阶梯的主色调是红、黄、蓝、绿,阶梯上的2000多块瓷片来自6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青花瓷碎片、荷兰代尔夫特蓝陶、葡萄牙彩绘砖等。
如今,塞勒隆阶梯已成为里约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游客们在这里寻找家乡的瓷砖,坐在阶梯上拍照,聆听街头音乐。
明日博物馆 明日博物馆(Museum of Tomorrow)是巴西最具未来感的科学博物馆之一,位于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海滨区。2015年12月开放,迅速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象征。
博物馆外观宛如一艘太空船或巨型骨架,灵感来源于巴西热带植物与骨骼结构。
博物馆采用环保技术,太阳能板调节能源、海水冷却系统,以及可调节日照的鳍状结构,体现可持续理念。
不同于传统博物馆,这里以科学、技术与生态为核心,探讨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其建筑与内容的结合,使其成为里约“城市复兴”的象征。
皇家葡文博物馆 皇家葡文图书馆(Real Gabinete Português de Leitura)被誉为全球最美的图书馆之一,位于里约热内卢市中心。
图书馆藏书量逾35万册,是目前除葡萄牙外,世界上收藏葡萄牙语书籍最多的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的诞生源于一个浪漫的执念:19世纪的葡萄牙移民们渴望在异乡守护母语文字。1887年,由葡萄牙建筑师设计、巴西工匠建造的这座文化堡垒正式落成,每一块石材都从里斯本漂洋过海而来。
铁艺穹顶与彩绘玻璃天窗,自然光洒落如教堂般神圣,柚木书架高至穹顶,每一个书架从底部到天花板都摆满了书,非常壮观。
里约大教堂 里约大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始建于1964年,1976年落成使用,是这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现代宗教建筑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震撼的内部设计吸引着游客和信徒。
和欧洲古老典雅的教堂不同,里约大教堂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建筑,灵感来源于玛雅金字塔,但融入了现代元素。
教堂呈圆锥形,高75米,底径106米,整个框架结构由规则的方框构成,内部是可以容纳2万人的恢弘空间。
四扇彩色玻璃窗从地面延伸至穹顶,晴天时,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教堂内变幻出蓝、绿、红、黄的光斑,宛如神迹。
图片来源 巴西国家旅游局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