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4-21 16:49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所谓“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就是谷雨过后,雨水开始增多,农作物开始茁壮成长。

谷雨节气民间有许多风俗,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喝谷雨茶”,为啥谷雨有喝茶的习俗呢?这其实主要因为此时的茶品质佳,口感好。谷雨茶也叫做二春茶,因为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树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喝茶确实是一种养身的好习惯,然而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喝谷雨茶要有禁忌,因为50岁后新陈代谢速率下降15%-20%,脾胃运化能力明显减弱,所以一定要牢记“3要喝3不喝”,这样才能有个好身体,越喝越健康。

喝茶3要喝 春茶虽好,但新茶性寒,尤其是绿茶,香气高、口感鲜,所以很多茶友比较沉迷这样的茶叶,殊不知新茶往往很伤脾胃。 建议多喝红茶、普洱熟茶、老白茶等发酵茶类,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能温和刺激消化酶分泌。这类茶汤中的多酚氧化物可形成保护性黏膜,特别适合胃肠黏膜开始退化的中老年群体。

谷雨前后采摘的春茶(如雨前龙井、安吉白茶),其茶氨酸含量比夏茶高出37%,这种天然镇静剂能调节褪黑素分泌。更重要的是,当季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尚未大量转化为茶黄素,保留着最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抗衰老具有靶向作用。

茶汤浓度控制在1:80(茶叶与水的比例),单宁酸含量可维持在0.3%-0.5%的安全阈值。这个浓度既能发挥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又不会过度消耗唾液淀粉酶。淡茶中的氟化物以离子态存在,更易被牙釉质吸收,对预防老年龋齿有特殊价值。

喝茶4不喝 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特别钟爱喝浓茶,每次似乎家里的茶叶不要钱一样,小小的杯子猛一看都是茶叶,看似滋味浓郁,实则暗藏健康隐患。尤其对50岁以上人群,身体代谢能力下降,浓茶可能带来心血管风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

以前上班的同事里有一位大叔,他每天一起床,总是先一杯茶,说是这样人瞬间就能变得精神。可是空腹喝茶其实坏处大于好处,50岁以后的人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空腹喝茶会刺激胃酸分泌异常,同时还会抑制身体矿物质吸收等等。

很多50岁过后的人闲来无事就喜欢小酌几杯,每次喝酒后都喜欢喝点茶,大家认为可以更快的解酒,帮助酒精代谢。其实这只是一种误区或者假象,酒后喝茶不仅不会快速解酒,反而对于肾脏和心脏会带来过多负担。因此上了年纪的人酒后不要喝茶了,喝点凉白开最好。

有些人喝茶比较省,认为现在天气不是很热,茶水即便隔夜了也没关系,毕竟还有味道,倒掉确实可惜。殊不知茶汤静置超过8小时,茶多酚氧化产物与氨基酸结合生成二级胺类物质,在亚硝化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亚硝胺(强致癌物)。初次之外隔夜茶也会产生很多致病细菌,不建议饮用。 50岁后的饮茶之道,既要遵循"春生夏长"的天道循环,更要建立"因人制宜"的养生认知。记住这三个关键数据:茶水温度60℃保护食道黏膜、单日饮茶量不超过800ml、茶饮间隔餐前餐后1小时——这些细节把控,往往比追求名贵茶品更有实际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