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12-23 00:27 |
广州,终于冷了。 又到了深夜食鸡煲的好时候。 刚刚过零点。 北京路黑成一片。 冬天没来,但半夜体感寒凉。 一栋骑楼内,正呼呼地吹着炭火,烧起了炉子。
 桌椅从屋内摆到屋外, 骑楼下木桌配省凳,炭火炉上架着一锅锅鸡。 一桌一炉。 药膳汤的清香与鸡味,随着白雾飘了满屋。


 待这鸡煲滚一滚,神仙都企唔稳。 我们在这里吃了一顿深夜的鸡。 不敢说是最好吃的鸡, 但一定是降温后的广州,最暖的一顿鸡。
 烧炭阿叔的收音机里,播放着深夜粤语电台。 什么社会实事和金融动荡,此刻,都是鸡锅的调味剂。 同行的广东人刚一坐上, 掀开盖子,盛一碗鸡汤,喝了一口。 她说,好像回到了家。 有鸡味,有家味,有生活味, 这是一个广东人对鸡最虔诚地认可了。
 在鸡腿大省, 鸡过广东,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大家也都知道,白切鸡、清远鸡、五指毛桃鸡、盐焗鸡、豉油鸡…… 广东人出了名的爱吃鸡。 而冬天一来,在广州,深夜鸡煲成了主场。
 从下午吃到晚上,一顿顿鸡煲, 方能让岭南感知到,季节的变化。 只是再冷,再寒凉,又如何。 街头的每一锅鸡煲里, 翻滚着一个温暖且炙热的广州。
 走,吃本地鸡窝火锅 跟老广一起打边炉 广州人入冬的最大仪式感,是打边炉。 其实就是广式火锅,和川渝火锅、北京铜炉锅、潮汕牛肉锅等各流派大不一样。 主打一个养生主题。
 但要追根溯源,有一种说法,是清朝时有位姓边的北方厨师,到冬天开始售卖类似涮羊肉的火锅。 深受岭南人们的喜爱,于是有了“边炉”。 岭南自古多湿热,古时称为瘴气,而一代代广州人怕上火,且为了与火对抗,在是饮食和药材上想尽了法子。 除了一锅师奶们的老火靓汤,便是广式打边炉了。 而作为打边炉的爆款,各种炭炉火锅,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冬日必备。 羊肉煲、牛杂煲都是爱,但爱得最深沉的,当属鸡煲。
 按照广州大部分鸡煲开店的规律,一天,你可以吃上三顿。 下午4、5点,许多老店开始营业,去得早不用排队等号,承包一整家店都不是什么问题。 晚上7、8点,晚饭的高峰期,正常下班的年轻人已经挤过了地铁。 卸下装着笔记本的帆布包,冲到店里,等位半小时是属于好运到,等位一小时也算不得什么了。
 半夜12点到1点,便是宵夜党的世界。 大部分老饕们是骑着小电驴,短袖配着羽绒突突突地入场的,熟练的点菜下单。 待锅炉烧起来,羽绒服就得脱掉,露出大胳膊,那叫一个爽快。 这个时候,负责烧炭炉的阿叔,真的很像《千与千寻》里的锅炉爷爷。
 炉火烧得越旺,这深夜的鸡煲,就冷不了。 在广州多年,我们已经数不清吃过多少家了。 但这一次,我们特意挑了上述三个时间段,吃了三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