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领略完延安乾坤湾
在延川县吃了碗麻辣肝盖面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就是乾坤湾”。
黄土高原深处,藏着天下黄河第一湾——延川乾坤湾。

它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是黄河流经时形成五个S型大转弯,造就了闻名遐迩的黄河蛇曲群。
其中,乾坤湾以弧度320度最为壮观。
乘黄河索道放眼望去,蓝天白云青山映衬下,黄河如一条巨龙,奔腾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间。
极尽山河壮美,万物豪情。
好了,领略完乾坤湾的壮丽,在延川县城打尖儿。

这是家路边小店,菜单上各式盖面盖饭,看名字都不错,点了份麻辣肝盖面。
等面间隙,看到墙上告示,大意为可免费加肝加面,但不能浪费。
两个字,敞亮。
面一上桌,造型先声夺人。
筷子粗细的拉条子上铺了满满一层麻辣猪肝。


麻辣味不算很重,但也够味。
拌开来连面带肝子呼噜上一大口,碳水加肉,大大的满足啊。
这饭让人很容易想到新疆的拌面,
一样的扎实粗犷,一样的美味实惠,很不错的风土味。
08
铜川耀州的咸汤面
也是地域性极强的物种
自诩是吃遍全国的风味寻访者,却还没吃过近在眼前的咸汤面,一直耿耿于怀。
耀县,距离西安不到100公里。
进了县城不时就能看到路边有咸汤面的招牌。
在城区转悠,以经验来说,这种大众早饭不必过于执着某店某号,大清早只要有人吃,就不会差。
文营西路,有一家景盛咸汤面。

店内有个大圆桌外加四五张四人方桌,不干不净不明不暗,吃面的人却络绎不绝,是个典型的街边苍蝇馆子。
面5元,鸡蛋1元,这个物价让人感动。
这咸汤面是提前煮好,加汤泖几下,加上葱花韭菜、老豆腐和炸豆腐丝就好了。


汤的味道很浓郁,咸辣突出,微微带麻,各种调货没少加。
辣子糊香糊香的,特别提味。
面吃完后,还忍不住喝了几口汤,带劲。
09
宝鸡麟游的血条面
出了麟游就没有了
吃过陕西东西南北的各种面,咸阳麟游的血条面,却是听闻已久,一直无缘相见。
正月里的某一天,顶风冒雪,翻山越岭,终于得偿。
这是一种古老的面食,以新鲜猪血制作而成。

这道面,做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在宰杀猪羊时,将鲜血过滤干净,然后用血拌面粉,团捏、摊开、压薄,每压一层抹一层猪油和鸡油。
几经折叠压薄,切成细条,蒸熟晾干。
放入浓汤锅煎煮,再配以臊子、油泼辣子、鸡蛋饼、葱花、蒜苗、豆腐条、姜汁等,便可开吃了。

| 制作血条面。图by 陕西资讯
油汪汪、黄澄澄的蛋絮,白花花的豆腐,飘在面上,闻着喷香,看着馋。
捞起长长的面条尝一口,味浓而不腥,色红而不辣,油厚而不腻。

10
蔡家坡排名第一的臊子面
可以代表西府水平吗?
鼎鼎有名的岐山哨子面,是陕西面食里的明星面了。
那么在岐山,好吃的臊子面,还得往城市深处走走。
小崔家臊子面,是在正月里去吃的。
中午十一点半大堂里几乎快满座。
本来有心要个大碗的臊子面,服务员大姐介绍说“小碗更好吃”,于是就点了六小碗一口香。

面是一样的面,臊子是一样的臊子,汤也是一样的汤,没什么小碗会更好吃呢?
南方的朋友可能不懂,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的关中人也不一定懂。
“一口香”讲究汤多面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可是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
面少倒不是主家舍不得面条,因为一碗面主要的味道和价值都在臊子和汤里,汤多面少吃着更香,也更能体现主家的热情和美意。

整体来说,面条称得上“薄筋光”,汤也符合“煎稀汪”,味道也够得上“酸辣香”。
他家还有凉菜热菜卤味和小吃,去宝鸡路过蔡家坡可以尝尝。
11
杨凌除了西农和农高会
还有个蘸水面一条街
在自家野菜蘸水面没吃好,跑到咸阳杨凌区的面馆继续。
名字就叫杨凌溢香蘸水面。
说实话,确实吃不出和别家有多大区别。

这个时候店家的人品和服务态度自然就成了决定性因素。
这家的女掌柜口齿不算伶俐,但人真的朴实又热情。

| 杨凌蘸水一条街 图by 杨凌资讯
在这里蘸水面一条街上,还有好几家蘸水面馆。
热闹时,常常每家面馆前,都坐满了吃面的人。

| 杨凌野菜蘸水面
再补充几家,比如一家人野菜蘸水面、自家野菜蘸水面、秦香源蘸水面、好滋味野菜蘸水面、何师傅野菜蘸水面。
12
武功县的旗花面
也算是西府特色
溜达到武功县看油菜花,午饭自然是旗花面。
曾想去县城普集烧鸡加旗花面豪华全套,临了不想跑路了,就在武功镇找了这家点评排名靠前的馆子打个尖。

党家特色旗花面,店就在武功古城牌楼旁边,大众环境,是个吃饭地方。
一盘面六碗,只要13元。
告知店家,三碗旗花面,三碗辣子面,须臾上桌。
旗花面汤清色黄,辣子面赤红热烈,看着勾人食欲。
每碗都只一筷子面,吃起来毫无压力。

旗花面酸香,汤里的葱花和海带特别提味。辣子面自然浓烈一些。
漂菜是韭菜末,看起来大红大绿,但味道并不燥烈,吃着很通透。
到武功镇了可以来尝尝。
13
礼泉烙面
号称历史最悠久的方便面
2016年远赴礼泉县探访了磨张烙面。
烙面是礼泉特产,号称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相邻的咸阳市区以及乾县、永寿都能见到。

烙面的做法,就是把薄且硬的煎饼切丝晾干,吃时再用热汤泖烫而成,确实挺像方便面。
特点是制作简单且易保存,正因如此,传说这烙面就是为保障给唐太宗修昭陵的民夫伙食而创制的。
工艺既不繁复,味道就很关键。
烙面用的汤并非骨汤肉汤。之所以好吃,除了筋筋的口感,全靠灵魂调料的味道。
香,咸,且辣。
14
在咸阳
用勺子吃一碗擦面
本打算探访人民东路上一家据说很有历史的擦面馆,奈何那家门前施工没有营业。
记得北平街雷记擦面的评价也不错,于是一脚油就来了。
店离南阳门不远,就在余元蒸排骨隔壁,小小一间门面。

来得早,感觉有幸当了午饭第一个顾客。单刀直入,招牌擦面一碗,很快上桌。
粗瓷兰花碗,西红柿鸡蛋,韭菜,素臊子,肉臊子,再加一坨油泼辣子,热气香气氤氲,这画面这味道关中人太熟悉了。
不同的是碗里那把锃明瓦亮的不锈钢勺子和半个卤蛋,怎么一下就多了点洋气呢?
加醋加辣子,搅匀开吃。

一寸来长的面条口感比较软,爱吃硬面的可能会觉得么嚼头,但这却是我喜欢的口感,一勺接一勺,吃着很舒服。
趁店家下面时近距离观察了一下。
所谓擦面,就是在煮面锅上架着一个大号“萝卜擦子”,水开后拿面团在擦子上反复擦擦擦,寸节长的面条落入锅中,煮熟后加调货臊子,一碗擦面就好了。
吃完撂碗,再来口面汤灌个缝子,舒坦。
15
关中东路的面
就说大荔县合作饭店的炉齿面吧
以前来大荔,除了大荔饭店等大馆子的带把肘子鱿鱼汤,就是合作饭店的炉齿面卤肉夹馍,久而久之成了固定节目。
再么想过换个啥尝尝,好像到了大荔不吃这个就会走错路。
今天的饭吃得有意思。
刚进店门东张西望找空位,竟然碰见个熟人,大荔人氏,事业有成,美国过完年才回来。
炉齿面一如既往地薄光爽滑,卤肉依然软糯醇香,豆腐丝还是那个酸酸辣辣的豆腐丝。

边和朋友吃着聊着,边给第一次来的二老介绍这饭店和吃食,内心满是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和与风土美食重逢的满足。
一顿原本简单朴实的午饭,吃的其乐融融。
饭后和朋友告别,走在路上不禁感慨,不管飞多高走多远,老陕们还是难舍家乡一碗面啊。

16
渭南合阳的踅面
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面
当我决定去吃那碗踅面的时候,那碗面离我205公里,合410里。
骑马,得走多久?
一又四分之一个时辰之后,我坐在了离那碗面一尺远的地方。
我端详着那碗面,就好像很久之前我们就见过。

这里没有人知道我走的是连霍榆蓝还是澄商,就像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吃了一碗干拌又要了一碗汤面一样。
店里那个端面的姑娘也许知道了些什么。
她在远处端详我,就在我端详那碗带汤的踅面的时候。
我猜她应该就是镇上的人,说不定就是店家的孩子。
当然,她也可能不是。
对了,那个镇叫坊镇,那家店叫茂林。


17
安康风土味道之
红红蒸面
在汉江边吃了黄辣丁,再吃个蒸面安康之行就比较完整了。
找到这家红红蒸面,看店铺的位置和小小的门脸就知道稳了。
蒸面分大中小盘,很人性化。
胆大要了个中盘,端上来一看有点傻眼,这么大一盘啊。

味道中规中矩,麻酱味明显,和西安的麻酱凉皮比味道略轻。
焦香的煳辣椒是个亮点,很香。
一个人吃,小盘应该就够了。
18
已经成为传说的
西安翠华路周原岐山面
原岐山面九十年代在翠华路开业,2019年夏天歇业关张,在翠华路经营了二十多年,可惜已经成为传说中的传奇。
吃了十九年,很怀念,所以把2017年写的点评也收录进来。

怀念一下下……
这是隔一阵就要吃一回的老地方,已经吃了十七八年。
周原岐山面是翠华路上为数不多的有年头的小店了,据老板老杨说,面馆开了二十一二年了,换过几次地方,但几乎从没离开翠华路。
平日里主要是老杨两口子在店里张罗,兄弟和子侄辈们在厨房里忙活,一大家子都是正宗西府岐山人。
老杨年轻的时候做岐山面得过奖,当年获奖的照片还挂在店里,绝对是简陋的小店里最有分量的装饰。
他家的面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吃过的人都知道,手工岐山面和机器面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多年的坚持非常难能可贵。

工夫下得到,他家的面条确实是薄、筋、光。豆腐土豆胡萝卜豇豆(不常见木耳)臊子肉,再加臊子汤辣子醋,一碗酸辣香煎稀汪的岐山臊子面就成了,口味口感就是个到位。
冬里天寒时,一口酸汤一口面,那叫一个舒坦。
天热的时候来碗干拌,那一碗扎实厚重绝对能让面条爱好者过瘾。
吃得久了,已经成了习惯,似乎偌大个西安,只有这一家岐山面馆。
而现在,它关闭了。
19
回家路上的绊脚石
立味手擀面
这是今天,分享的最后一家面馆了。
走一点温情路线,没错,就是回家路上的绊脚石。

这家西安面馆是一家子宝鸡人开的。
男女老少各司其职,手工面出品质高且稳定。

为了减重,咬着牙跟掌柜的说出了“四合一,小碗”,就好像是被屈打成招似的。
剥好蒜正要拌面,收到了一条来自首都的微信。
点开一看竟然是一碗面的图片,赶忙拍照回敬。天涯共此时,千里齐咥面,再来一瓣蒜,温馨又浪漫啊。

咱的面又筋道又香,自然是要比首都面好的。
——
实际上呢,陕西的面,哪里说得完。
拆迁界觉得,自己还有太多的面要去吃。
甘泉的炝锅面,延安的坷硓面,大荔的手撕面,白水河蒲城地界的臊子面,陕北的剁荞面,渭北的剁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