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8-04 00:26 |
作为中国第四大平原,关中平原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而成,土壤肥力高;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南北对峙而形成的盆地环境,让这里的自然物候很适合小麦的生长。以麦面为基本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发展壮大。
 金灿灿的麦田,关中优质的小麦是好馍的基础。摄影/郑年喜 陕西的各种馍几乎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不少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战国秦国的“蒸饼”就是中国最早的馒头、陕西最早的馍;富平太后饼,相传便和汉文帝之母薄太后有关;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交往频繁,饦饦馍和阿拉伯人的“图尔木”有很大渊源。
 饦饦馍是牛羊肉泡馍的主角之一。摄影/虎牙妹,图/图虫·创意 陕西人的四季节庆、人生大事,也缺不了馍的点缀。腊月底蒸年馍,全家人都要忙活进来;家有巧妇,还会将虫鸟鱼蝶、花草果蔬、龙凤呈祥、仙猴献桃等美好的形象用面团捏出来。
 陕西大荔县羌白镇,人们将花馍馍送往岳王庙敬献。摄影/张永锋 在宝鸡乡下,为了庆祝新生儿满月,人们还会将一种游泳圈模样的大型花馍——曲联,套在娃娃的脖子上;二月二“龙抬头”,孩子们期盼着大人炒馍豆豆;早春万物复苏,新鲜摘回的野菜做成了时令性的菜卷和纸卷。
 家人正在切小面丁,准备炒馍豆豆。摄影/郑礼 蒸馍笼冒出的炊气和烙饼时的滋滋响声,出现在三秦大地这片热土的每个角落,日复一日中,馍是陕西人远离故土的思念,也是人们不能忘却的家乡味道。
 西安开通巷一家馍店,馒头散发着香气迎接食客。摄影/张永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