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8-01 00:27 |
关中人的馍馍馍, 到底有多少面孔? 耀眼的金色是八百里秦川的肥沃黄土,也是冬藏夏收的滚滚麦浪。老陕和麦面打了两千年交道,早就将麦面吃得“滚瓜烂熟”,咥面或者吃馍,一日三餐完美解决。
西安小吃街上售卖的西北酥馍,看着就诱人。摄影/tangrongcd,图/图虫·创意 关中有个馍宇宙! 在文物大县蒲城,馒头被做成了传统建筑上椽头一样的形状,白嫩光滑的椽头馍家家常备。在临潼,罐罐馍顶着高大浑圆的头部,腰身收缩的模样超可爱,一个扎实的馍就能顶上一顿饭。而旬邑花子馍,则多出了接面、压形、缠花等三道工序,出锅后如同飘着淡香的白莲花,简单地蘸上青红辣椒酱就很美味。
旬邑花子馍, 像不像一瓣瓣花朵?摄影/正气凛然小宝宝,图/图虫·创意 一道“烙烤”的工序,将麦面的香酥呈现在更多种类的馍上。关中大地最早出现的烙烤馍,很可能是石子馍。将擀好的面团置于烧得火红的石子堆间,高温烘熟后变得又酥又薄、凹凸不平。
石子馍,一个个小坑是石子的印记。摄影/图瑞,图/图虫·创意 “关中八大怪”之一的“锅盔像锅盖”,说的就是用“鏊”(ao,平底大锅)烙出来的乾县锅盔,十分威武雄壮;相反,馍豆豆(也叫干馍蛋蛋、棋子豆)就娇小可爱了许多,薄锅盔切成小丁丁,再入锅烘炒,绝对嘎嘣脆,深受娃娃们欢迎。
巨大的乾州(县)锅盔,是不是很霸气?摄影/海峰,图/图虫·创意 除了大小差异,老陕的馍还将古建筑样式做了进来。柱顶石是传统建筑中顶着立柱的基石,礼泉柱顶石馍便拥有相似的造型;将搓成长条的面块中间压扁,再把两边的圆头卷成对称的圆弧成为兴平云云馍,手巧的陕西人如同工笔画匠,将面团变成了一朵写意的祥云。
因为形状 ,有人也把云云馍叫做眼镜馍。摄影/行天涯007,图/图虫·创意 扶风鹿糕馍谐音“禄高”,边缘的旋纹褶子环绕一圈,中央有一只红色的鹿形印戳,呦呦待鸣。而且,鹿糕馍和面时还加入了糖和奶粉,甜味、奶香和酥软感就这样出现了。提起狗舌头馍不必担心,旬邑人最初是将这种馍做成了类似狗舌头的长条形,但现在也回归了朴素的圆坨坨模样。不变的是先烙后蒸的工艺,以及和面时加入的花椒叶末和盐,椒香扑鼻。
奶香酥软的鹿糕馍。图/视觉中国 三原千层油饼听起来朴实无华,但换个名字:无论是雅称的金钱油塔,还是俗名的抹布串油饼,都令人心生好奇。它的形态游离于饼子和蒸面之间,吃的时候也要先用筷子将油饼抖擞开,待形散丝连,搭配豆浆和泡菜,仪式感和好滋味都有了。
三原千层油饼,吃前抖一抖。摄影/图瑞,图/图虫·创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