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南洋风物 中国味道 [9P] --]

武当休闲山庄 -> 美食指南 -> 南洋风物 中国味道 [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24-07-07 08:40
南洋风物 中国味道
槟城的编年史,源自邻居泰国的一场政变。
公元1781年,大将军通銮杀死了时任泰国最高统治者、中国潮汕籍的吞武里大帝郑信,并自立为王,史称拉玛一世。
今天泰国国王,是他的九世孙。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山。”
在那个时代,大量在下南洋大潮中留居泰国的福建、广东籍华侨,因为这场政治 风波而变得风声鹤唳,纷纷往泰国南方的北大年府,以及更南的地区迁徙。
位于马六甲海峡咽喉部的一个拥有淡水水源的小岛,成了很多华侨们的选择。

这个椭圆形的岛屿,从空中俯瞰形似槟榔果实,且岛上生长着不少野生槟榔树,华侨们将之称为“槟榔屿”。
戏剧化的是,五年后,英国殖民者也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小岛。

英国东印度公司航海家法兰西斯·莱特在他的日记里,记载了初到槟榔屿时认识的三位华人朋友。
分别是:“一位姓邱的客家铁匠,一位姓张的教书先生及一位姓马的烧炭人。”
很显然,他们的职业涵盖知识分子、专业技术员和普通劳工。
可见英国的舰船登陆之前,槟榔屿上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华人社区,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佼佼者。

今天,在槟城的丹绒道的一座土地庙里,依然供奉着莱特船长的这三位朋友。
他们分别是来自广东梅州的邱兆进和张理、来自福建永定的马福春。
槟城华人们称他们视作本地拓殖的先驱,和华人文化的开创者。
而槟城的标准味道,最早正是由南洋华人们从闽南、潮汕地区带来的味道。
今天,我们能在槟城吃到地道的潮州炒粿条。
宽厚有嚼劲的粿条,用甜酱油、鱼露和些微辣椒酱调味,搭配虾仁、鸡蛋、腊肠、绿豆芽、鱼饼和韭菜。
在黑黢黢的大锅里猛火爆香,镬气十足,是街头最常见的小吃。

泉州四果汤 则是槟城常年酷热环境下,人们最佳的消暑饮品。
说是四果,其实热带地区丰富的水果和食材,为它提供了远不止四种“果”:
冰镇的糖水打底,加入红豆、绿豆、薏仁、莲子、银耳、石花,仙草等辅料,以及西瓜、火龙果、香蕉、凤梨等水果,最终成就一份甜美沁心的冷饮。

闽南风味的蚵仔煎在 槟城也极为常见。
有所不同的是,漳州、潮州地区的蚵仔煎(蚝烙)需要加入较多的红薯粉,而在槟城,也许是物产更丰富,做法豪横得多。
同款美食纯粹由蚵仔和蛋液混合,摊入薄薄的面粉后,煎得金黄酥脆。
从街头美食的维度解读,这座城市,完全是福建广东另一座城市的镜像增强版。

最有意思的是,华人从泰国南迁至槟城的过程中,还裹挟了一部分缅人、泰人和他们背后的文化美食传统。
今天,槟城还保留着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规模宏大的缅佛寺、泰佛寺。
而槟城的缅甸风味凉拌米粉、泰国风味冬阴功汤,则堪称全马来西亚最地道,没有之一。

酸柠白冬阴功 尤其值得一提。
香茅、高良姜和柠檬的叶子组成了别具一格的香气。
鸟眼辣椒增添了辛辣,酸味由罗望子和青柠汁来调配,加上东南亚风情的鱼露和棕榈糖,补充咸和甜。
最后,还需要椰奶作为点睛,让它呈现出纯白的色泽和厚重的质感。
一座驳杂、交错与融合的移民城市,在200年前,就已性格初显。


jjybzxw 2024-07-07 09:28
  槟城,这个位于马来西亚西北部的城市,其历史和文化深受英国殖民统治和华人移民的影响。文章提到了槟城的历史起源,以及1781年泰国政变对槟城华人群体的影响。这场政变导致许多福建、广东籍华侨纷纷迁徙到槟榔屿,从而形成了槟城华人社区的基础。

  槟城华人群体的历史和文化在槟城的饮食文化中得到了体现。文章中提到了一些槟城的地道美食,如潮州炒粿条、泉州四果汤和闽南风味的蚵仔煎。这些美食反映了槟城华人群体对福建、广东等地美食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此外,槟城还保留了一些缅甸和泰国风格的寺庙和风味美食,如酸柠白冬阴功汤。这些美食和文化的存在,展示了槟城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其文化的多元性和融合性。

  总的来说,槟城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多元融合的典范,其饮食文化尤其如此。槟城华人饮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他们与马来西亚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也展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发扬。



查看完整版本: [-- 南洋风物 中国味道 [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