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光以外,我们所能看到的物质世界都是由不同的元素形成的,而元素又是由不同的质子数量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元素的原子核。在质子数量相同的原子中,中子数量的不同也会使这种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科学上便把质子数量相同但中子数量不同的元素称作其同位素或核素。比如氢元素就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H氕、D氘(又叫重氢)、 T氚(又叫超重氢)。 如今的元素周期表上罗列了110多种元素,其发现的时间都在近260年以内,由于历史和科技水平等原因,其发现者基本都在欧美俄日等国,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贡献较少。不过近日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研究出一个重要成果,其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s杂志在线报道。 据《科技日报》2月19日报道: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近日与合作单位的科研人员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160、钨-156。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的《物理》(Physics)杂志在线报道。 锇-160和钨-156都是通过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发现的,研究团队利用了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在熔合蒸发反应操作下合成了新核素锇-160和钨-156,之后还测到了这两种同位素的特性——探测发现锇-160(中子数为84)具有α放射性,而钨-156(中子数为82)具有β+衰变的放射性。而进一步测量后还了解到了锇-160的α衰变粒子能量、半衰期及钨-156的半衰期等性质。 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通过综合分析新测量数据和已有的数据,团队认识到当原子序数大于68时,中子数为84、85的同中子素的α粒子预形成概率会逐渐变小,这一现象揭示了中子数为82的壳效应在缺中子核素中会增强,因此进一步的分析认为该效应增强的原因在于不断逼近可能较稳定的双幻核——铅-164 (质子数为82、中子数为82)才出现的。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促成的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首次明确给出了中子数为82的中子壳在缺中子核素一侧的演化情况,对原子同位素特性研究带来了新的发现,而对我国核物理研究来说,这个成果也会起到很大的鼓舞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