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7-04 09:04 |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73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C9B38C889F272874C6FE2D946AE57906BE8085B3_size465_w1080_h773.pn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02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51C11804BBAF64CE003518FBEEAF3F881CB2D136_size553_w1080_h802.png) 这段经历,几乎重新塑造他的人格,影响了他中年、晚年的处世态度。黄永玉常常以自嘲洒脱的心态面对痛苦。 爸爸后来因画了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猫头鹰而遭批判,说他这是仇视“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 检查写来写去通不过,但还是得写。他在其中一篇里这么说:“虽然经过思想改造,我已认识到资产阶级思想必须彻底铲除,但有时仍然在心里作怪。比如明明不可以再养猫狗,‘文革’中还是忍不住偷偷养了只荷兰猪”。 ——黄黑妮《林中小屋》序言 但女儿透露,最惨的时候,黄永玉曾想过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吃了藤黄(一种剧毒的颜料),死了便算了。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4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F79A2831F88F8F645AE85A889475A932157F9F8B_size886_w1080_h845.png) 也经历了人情冷暖,看到了人性中最恶的一面,很多朋友都不再来往。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02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0579A877B9DAD2A332BF1984F869071FB991EF10_size732_w1080_h802.png) 文革结束,黄永玉迎来了人生的再一次高潮。他和同时代的画家一样,靠着早年积累的名声再度扬帆起航,他成为美协副主席,名利滚滚而来。
![](https://d.ifengimg.com/w958_h684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AF5F2C888367A7F2267EE3B3FD631977A1DA1793_size367_w958_h684.png) 他在中国老百姓中间开始拥有名气,以及初次品尝到自己的商业价值是在1980年,他创作出大名鼎鼎的“猴票”。
![](https://d.ifengimg.com/w854_h984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6A9A3EC1E2287148EC63F62BF21294FA06A8EE27_size155_w854_h984.jpg) 当时他为了纪念自家死去小猴,把它画在了中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上,从此有了一个称号:“猴票之父”。
![](https://d.ifengimg.com/w640_h483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412DF56DFC3D7F6CEC6615A61C024A5F1EC320A_size40_w640_h483.jpg)
![](https://d.ifengimg.com/w640_h78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E0F0F086A117AED8789AF9BC1AC979DD5711AEB8_size70_w640_h789.jpg) ▲黄永玉与自己喜爱的猴子和猫在一起。 猴票最初面值仅8分钱,此后价格一路飙升。“2014年单枚猴票成交价高达1万7000元,翻了20万倍;2017年,一版猴票以201.25万元成交”。圈内流传着“一枚猴票一辆车,一版猴票一套房”的说法。 黄永玉非常勤奋,每天以画画为乐,他的画价领一时之先,在紫砂壶上作画,为各种建筑物题字,生活开始变得富裕。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11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90E565FDDFA04B4AAB99B533BC55CE545DDCA369_size1956_w1080_h1411.png) ▲ 2008年,黄永玉向北京画院捐赠其创作的北京奥运主题大幅油画《中国=MC2》
![](https://d.ifengimg.com/w1024_h768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B3D0DCB8FD77D5FF77379A5255A177F49FADA95A_size94_w1024_h768.jpg) ▲济南大明湖的超然楼上黄永玉的题字。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2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73656B01B8AD6470DFD322CD36CD293BED333285_size521_w1080_h602.pn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7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47816FF4DF8C492F01614482A0F13E2A2F48C5A2_size523_w1080_h607.png) ▲黄永玉《水浒传》系列紫砂壶作品。
![](https://d.ifengimg.com/w640_h120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C13A730A8E446106D436D64B265676C70DA66F9F_size2_w640_h120.jpg) 黄永玉的家庭 前文中说了,黄永玉在成名之前就认识了妻子张梅溪。 张梅溪,出生于广东新会。据说父亲军衔颇高,家中富有,但由于局势动荡,张梅溪逃难至江西信丰民众教育馆工作,认识了黄永玉。 黄永玉对其一见钟情,靠“吹小号”吸引对方暗许芳心,两人于1946年结婚。
![](https://d.ifengimg.com/w600_h464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5BBD30217E839163F78F5D346464C1CFD2CCDA14_size38_w600_h464.jpg)
![](https://d.ifengimg.com/w390_h49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0C731A3940F295C9E8A82D4B1DD93CC8C898BD5_size32_w390_h490.jpg)
![](https://d.ifengimg.com/w952_h594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868C8D2421EC4F2B1A28BA498523375EB5DF466D_size142_w952_h594.jp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36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DA06BB3808F34F4F11209C72A49DB127F94447A2_size622_w1080_h736.pn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06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6381AA4DE5C54ED8EDEA74E1A778740884C1A596_size650_w1080_h806.png) 我年轻时节衣缩食,在福州仓前山百货店买了一把法国小号,逃难到哪里都带着。刻完了木刻就吹吹号,冀得自我士气鼓舞。 那时,我刚刚认识第一个女朋友,远远地看到她走近,我就在楼上窗口吹号欢迎。 女朋友的家人不许她跟我来往,说:‘你嫁给他,没饭吃的时候,在街上讨饭,他吹号,你唱歌。’抗战最后的那几个月逃难,我把小号失落了。 去年,我在九龙曾福琴行用了近万元重新买回一把。面对着我50年前的女朋友说:‘想听什么?’如今,嘴不行了,刚安装假牙,加上老迈的年龄。且没有按期练习,看起来要吹一首从头到尾的曲子不会是三两天的事了。” ——黄永玉《音乐外行札记》。
![](https://d.ifengimg.com/w640_h964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C12523D47DFA58D8A835DC99B7B9D4D713DF4A74_size80_w640_h964.jpg) ▲黄永玉擅吹小号。 18岁便结婚的黄永玉称张梅溪是他的初恋也是一生的爱人。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181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8144D3185FD9399356193FC9EA9B216C24ABAD7_size128_w1080_h1181.jp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F92AD2E3ACF882DB7FCFC1C8FAA54AB6504EF775_size499_w1080_h605.png) ▲家中摆放着张梅溪年轻时的照片。 女儿黄黑妮这样形容妈妈: 我的妈妈张梅溪,人生得漂亮,喜欢穿好看的衣服,对人热情仗义。她上有三位姐姐,因她之后来了弟弟,便深得宠爱,因而也妄为,竟离家出逃,跑去与全家反对的异族穷小子黄永玉结婚。 大半个世纪以来,她洗衣做饭,骑着自行车招呼好几家亲友。特别是非常时期,她一直坚信爸爸是好人。没有她,爸爸也绝不会到这个份儿上。 ——黄黑妮《林中小屋》序言
![](https://d.ifengimg.com/w434_h942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085923CBBBBB019813DFB41072F0DEF049E8C60B_size496_w434_h942.png) ▲北京大雅宝时期的一家四口。 黄永玉和张梅溪曾被艺术圈誉为“神仙眷侣”,尤其在北京大雅宝时期,夫妻二人是整个大院里最洋气的,张梅溪则是实打实的“时髦女郎”。 著名画家张仃儿子张朗朗回忆: 第一次见到黄妈妈,真不觉得她像个中国人,至少不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 她穿着一条杏黄色的“布拉古”(连衣裙),挂在肩膀上的似乎只有两根带子。裙子上面还横七竖八地抹了些不规则的咖啡色道子。20世纪50年代北京就没见有人这么穿过,甚至也没人见过这种花色的裙子。她头发扎成一个马尾巴,显得相当靓丽清爽。 黄妈妈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来摆去地拉着一个酒红色的手风琴(后来才知道黄妈妈拉的那手风琴是意大利的)……那时的北京哪儿见过这个景致?简直和外国电影差不离了。 那时候,这种进口的东西在北京还是相当罕见的。这个院儿还算经常有人出国,但是这种类似奢侈品的东西我们根本没见过。 ——张郎郎文集《郎郎说事儿》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43D6BBFE3B1CF682F12E5E3BF414C10C28C5636C_size605_w1080_h605.png) 张梅溪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有新女性的风采,但家庭被时代所损,她的个性还是相当传统,一直是黄永玉背后的付出型妻子。画家张仃的儿子张大伟描述: 梅溪阿姨我们都叫她黄妈妈。她心地仁慈,爱小动物,感情格外细腻。新凤霞说,黄永玉特别喜欢小动物,松鼠、猴子、刺猬、大狗、猫、鸟,都养过。也都是张梅溪一个一个去喂。新凤霞跟她说:“你不用管。”张梅溪说:“永玉喜欢呀!他喜欢我就管。” 于是新凤霞大为感叹:“为永玉干什么都是梅溪的幸福!” ——摘自5月12日《北京晚报》,作者为画家张仃之子张大伟。 而在女儿黄黑妮的眼中,母亲既漂亮又能干: 母亲善写信,走笔飞快,被父亲称为写信大王,她不光给父亲写,还写给我的大姨,二姨、三姨,几个小姨,两个舅舅,在广州的外婆,湘西的奶奶,叔叔,老朋友。我也就经常跑马路对面的综合商店购买信封,信纸。 母亲来意大利住我家,家在村里,下山五分钟就到了市中心:邮局、商店、饭馆无一不全。她每日忙着,一如既往写信给五湖四海的亲朋好友,又担心“穷乡僻壤”的村子通信不畅,为此我特别请邮递员当着妈妈的面,把安装在我家对着大街墙上的红邮箱打开,将她刚扔进去的信取走,母亲看着,终是不忿。 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黄永玉在一起,陪伴他走南闯北,生育了一男一女。黄永玉是画家,张梅溪就写儿童文学,她的作品集几乎也都是丈夫创作木刻封面。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26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92607884226CA5E6F622157F2C530A512D31BCCF_size1076_w1080_h726.png) 20世纪70年代末,张梅溪也开始创作水墨和油画作品,并曾于香港大会堂展览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07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5B2D7C54A9F0558EE3D2416D8A4E317AB93E2788_size1020_w1080_h1075.png) ▲张梅溪绘画作品。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23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931D85DB57C9871CC2A5B2400B60E889522311BC_size646_w1080_h823.png)
![](https://d.ifengimg.com/w1022_h670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32FB939C78B91A2277975919F4CC0D6EE2651F4C_size1033_w1022_h670.png)
![](https://d.ifengimg.com/w952_h772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03A909C7F2DFB4D5BE0FA202A144F8A7EA716814_size1027_w952_h772.png)
![](https://d.ifengimg.com/w903_h691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E440433031DD001BBA0D62DABE7964B4F997EC7A_size86_w903_h691.jp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933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BF08A392941BB1C8FB43C127B9E8B1AE566A062A_size67_w1080_h933.jpg) ▲二人在北京、香港、意大利等地都旅居过。 到了2002年左右,也许因为身体渐渐老迈,或者因为性格喜静,而黄永玉喜热闹,张梅溪便索性搬去香港,和儿子一起居住,没有回北京,直至2020年去世。
![](https://d.ifengimg.com/w640_h463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09C52EE5DFA5AB7D1858503182AC7F68A4799D00_size51_w640_h463.jpg) ▲黄永玉、张梅溪和孙辈在一起。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56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56FDF92BF0B430AD96922649A0523540822FD7EF_size635_w1080_h656.png) ▲黄永玉作品“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站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张梅溪2020年去世的时候,正值疫情,两地交通被阻,黄永玉没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只好手书讣告,也是蛮令人唏嘘的,二人算是一起经历过大风大浪,临终时分隔两地,令人扼腕。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534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3E12B077A5C6A3569079F15FF2FD60D6FD6E2F03_size119_w1080_h1534.jpg) 黄永玉和张梅溪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长子黄黑蛮,1952年出生于香港,也就是黄永玉在《大公报》任职阶段,后来跟随父亲回到北京,从父习画。 黄永玉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全心全力地培养他作画。1956年黄永玉在《萌芽》创刊号上的木刻画,那个浇花的小男孩就是黄黑蛮。
![](https://d.ifengimg.com/w902_h1244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A6C92C86218211DE7562FF9A68A056B7764FE434_size1098_w902_h1244.png)
![](https://d.ifengimg.com/w1008_h142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B0F56802379B9B5B05D900BD2750D1B958282982_size1523_w1008_h1420.png) ▲香港《新中华画报》1959年还刊登了黄黑蛮的作品,标题是“6岁小画家黄黑蛮”。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08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AE79CECF00CB0D3B78763F7D459595AC26BA5AF_size434_w1080_h708.png) ▲年轻的黄黑蛮。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58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CCDE25D7D15F3F03BD6686D70B4C2B991FF16685_size848_w1080_h858.png) ▲1978年冬,黄黑蛮在瞿塘峡写生。 1978年文革结束后,黄黑蛮回到香港,为当时香港唯一一个艺术杂志《美术家》担任助理编辑。1980年离港到意大利罗马雕刻家Mortet Virgilio学习雕刻,同时为《美术家》杂志驻意大利记者。 1984年毕业于米兰工业设计学院。1985年回港为职业画家。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13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D15199F8FD4A370E6C24AE8DB87FC51D489202F3_size674_w1080_h813.png)
![](https://d.ifengimg.com/w948_h1194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8084F4C482926F5A6B3DAC23520E294FB3CC4527_size837_w948_h1194.png) ▲著名摄影师何藩镜头下的黄永玉、张梅溪夫妇和黄黑蛮。
![](https://d.ifengimg.com/w1016_h1362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95334F7FC0682D7619C8FB662D2F05AF95948F4D_size2676_w1016_h1362.png) ▲黄黑蛮的作品。 相比起飞扬的父亲,黄黑蛮的生活相当低调,他开过画展,也卖过画,但他似乎更享受宁静的生活,作为黄永玉的长子,在香港艺术圈有他的一席之地,他还是黄永玉作品以及纪念馆的运营人和代言人。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452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279D700EEF858FF1EEEF2780D1F61BD5511B66E_size39_w1080_h452.pn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06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F08CDBCE22376C6D40113E5F3954F438F07388A8_size693_w1080_h606.png) ▲黄黑蛮接受央视采访。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16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4293CAA24EC904F2C0BC2DB91605A7E2ED6B8CB2_size1093_w1080_h716.png) ▲黄黑蛮在香港艺术圈还是有些影响力的,图为钢琴家刘诗昆、黄黑蛮和学生们。 至于女儿黄黑妮,她比哥哥小4岁,1956年出生于北京。和哥哥一样,从小被艺术熏陶,很小的时候也会作画,还得过奖。
![](https://d.ifengimg.com/w800_h1026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12B612F47D3ABFEAF0898872784D67FD635C64C_size164_w800_h1026.jpg) ▲五十年代也迎接了女儿黄黑妮出生,图为黄永玉教5岁的女儿画画。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597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53F6D51E4FD20E5470EB5EAEEFE6C6F3E61E9455_size670_w1080_h597.pn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322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A7CC357D36A1C8959EBC5C7564C9EDD2E5F2EB80_size1257_w1080_h1322.png) ▲黄永玉笔下的女儿。
![](https://d.ifengimg.com/w898_h1196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2D17CE9BAB993588F68E438B107137961E45792A_size1647_w898_h1196.png) ▲1962年,6岁的黄黑妮。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84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55513D035B1C3DAFE5A673F717F8307EBD39DA17_size1131_w1080_h784.png) ▲和哥哥的画作常常上杂志。 后来黄黑妮也去了意大利深造,毕业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常居意大利,从事艺术创作。 黄永玉和张梅溪年迈之后,黄黑蛮负责在香港照顾母亲,黄黑妮则负责在北京照顾父亲,常常要在佛罗伦萨和北京之间来回跑,也在老家湖南凤凰做公益活动,介绍侨胞回老家投资,或者发展凤凰的传统艺术之类。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17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6EE1CA851E98F76048E5022B689AB3CEBA37C5B8_size737_w1080_h717.pn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0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AF94ED5B1FE36ABBBAFF8A401120C4B8E7F3BC9_size1216_w1080_h805.png) ▲黄黑妮和父亲。 在媒体的报道里,黄黑妮像妈妈一样能干,能做一手好菜,在父亲的晚年生活里,她充当着管家和助理的角色。 父亲的文稿总由黑妮电脑打字,出版方有看不明白之处,再由黑妮询问父亲后仔细回复人家。父亲画到深夜,黑妮准备好宵夜。苏打饼干上抹奶酪,天热的时候再加上一根冰棍。还有巧克力、香蕉、黑妮做的醉鸡。 黄永玉先生67岁时在翡冷翠住过大半年,在黑妮家邻近的“莱颇”,租了一套幽静的房子。这段在海外既创作又享天伦之乐的时光,黄先生写生、观景、看名人故居、与邻居交谈,黑妮当翻译。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一书记载了那段美丽的日子。“女儿做了湖南湘西鸭子,干烧豆瓣鱼……客人战战兢兢地探索,吃上一口之后接着就是猛攻,看起来就是欣赏得很。”父女俩的“互动”经常十分精彩。“ 前几天我忽然想到一件事,问黑妮:‘意大利的小孩穿不穿开档裤?’黑妮大笑说:‘不穿。’”黑妮和意大利科学家彼得·奥莫德奥的女儿玛利亚是好朋友,多年一起在湘西、贵州、四川做扶贫工作。 ——2023年1月22日《北京日报》
![](https://d.ifengimg.com/w640_h120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C13A730A8E446106D436D64B265676C70DA66F9F_size2_w640_h120.jpg) 很多人在问,画家那么多?为什么黄永玉那么为人所追捧。 这里有诸多原因,他勤于技艺,一生努力不歇息,九十岁还在写诗画画写书让人敬佩,他一生经历传奇,又与诸多传奇人物往来,生命力无比旺盛,最重要的是,他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后面,是他有国人罕见的“真”。 他活得真实,看见不幸会哭,看到美好会笑,普通人的爱好,他都有,追欧冠看拳击,追更《非诚勿扰》,他的诗集里写着这么一段短诗,初看没什么,细想一下,你会哭,为人间的诸多不幸,这诗竟是一个95岁的老头写的: 《非梦》 不敢告诉家人昨晚我哭了 半夜躺在床上看手机, 一个乡下孩子掉进深坑里去了。 五个多小时他叫着:“妈妈我怕!” 二十个小时之后他死了。 我,一个九十五岁的老头哭湿了枕头。 “孩子,别怕! 老爷爷快来陪你了!” 另外那个世界, 没有“怕”这个东西! 他靠画画卖钱,以画养文学,养音乐,养他的房子,养他的收藏,他不讳言他爱钱,而且爱花钱,他吸上好的古巴雪茄,收藏名贵烟斗,更喜欢名车。
![](https://d.ifengimg.com/w641_h370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421EA831ABD5AE192AF83E05FA86666290369133_size43_w641_h370.jpg) ▲黄永玉喜欢漂亮的东西,包括车,家里摆满豪车,凯迪拉克、保时捷……据说求画的人看你家摆着凯迪拉克,画价就不好意思低了。
![](https://d.ifengimg.com/w1026_h724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29A5904F8EF741016CB12E54940A56F193844E01_size710_w1026_h724.png) 有了钱,就造房买房,据说他拥有5处住宅:凤凰两处,“夺翠楼”和“玉氏山房”;北京一处,“万荷堂”;香港一处,“山之半居”;意大利一处,“无数山楼”,他在房子里招待四方,呼朋唤友,营造他的道场。 我为什么喜欢造房子?”黄永玉吸着烟斗告诉记者,“这大概也是一种玩法。其实建筑也是艺术,房子盖成什么样,和画一幅画花费的心血一样多。”他觉得房子也是一种创造,而与朋友们在这里谈天说地,也是在分享他的创造,“房子的形式比画大得多,我可以容纳许多朋友到我的作品中来。” 朋友来,朋友的朋友来,来的人多了,形形色色,也难免为人所累,于是他只得在家中挂悬各种纸条,例如在沙袋上写着几行小字:“随便闯入者、偷盗者、折花果者、撞骗需索者、乱翻东西者”,旁边是一个醒目的大字:“揍!!!”画室门上贴的是:“我在集中精神画画,进门的人请先打招呼,以免吓我一跳”;画室旁的水池边写的是:“此处毛巾为我工作专用,上面沾满癣、疥、疮等各种霉菌,请勿随便乱动,以免被传染”…… 一辈子活在人群里,见过人的好,也见过人的坏,黄永玉最厉害的是,他还是愿意和人呆在一起,愿意与人共舞,在《走读》里,他说过: “我也不清楚,一辈子不晓得从哪里得到和敏悟。上当倒霉之后不叫痛,不骚心,甚至不当是一种教训,把自己的傻行当作笑料去取娱朋友。更不做借酒浇愁的类似表演,让朋友来分担我的小小疼痒。” 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期,他和他的一家总是以乐观而浪漫的姿态面对苦难。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073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8107D65B0BB3864AA69E30CAAFB3A5F1BE4CE86_size742_w1080_h1073.png) ▲在五十年代,黄永玉一家就喜欢去野外露营,当下最时髦的户外生活方式,人家在上世纪就开始玩了。 张仃的儿子写过很多关于黄永玉的家事,在那个沉闷的时代,黄家一直延续着某种不可思议的洋派生活,后来黄永玉的爱好也十分宽泛,听Beatles、迈克尔·杰克逊,弹曼陀铃,绘画,听交响乐…… 那时,少有人敢和我交往。我将去农村插队,告别。黄家用家庭音乐会来送别。黄叔叔、黄妈妈唱着歌,黑妮弹着曼陀铃,黑蛮弹着六弦琴,那美妙的乐音、温馨的氛围,关切的眼神,随着车轮的轰鸣,伴随着我从北方到南方,从黄河到长江,从中条山到庐山。 黄叔叔喜欢音乐,无论是Beatles、迈克尔·杰克逊,还是阿炳、崔健,无论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还是西洋歌剧、交响乐,都让他着迷。他说:“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帕瓦罗蒂、多明戈,同样的曲子,人们听了又听,总不厌烦。原因既在曲子,也看谁在唱。我也曾听齐白石唱‘十七十八好戴花’,一种采茶调,很难听,但有意思。” ——张仃儿子回忆。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聂绀弩曾在六十年代去探访过黄永玉的家,他写下一首诗: 夫作插画妻著书,父刻木刻子构图。 四岁女儿闲不住,画个黑猫妙矣呼。 此是凤凰黄永玉,一家四口斗室居。 画满低墙书满架,书画气压人喘吁。 偶尔开门天一线,鹅鸡狗兔乱庭除。 道是米家书画舫,多他两代女相如。 君家不乐谁家乐,一体浑然盘走珠。 这首诗描写了黄永玉一家的困顿,比如“画满低墙书满架,书画气压人喘吁。偶尔开门天一线,鹅鸡狗兔乱庭除”,意思是房间又小又杂乱,鸡鸭狗鹅满地跑,光是一屋子书画就压得人喘不过气。 然而“夫作插画妻著书,父刻木刻子构图。四岁女儿闲不住,画个黑猫妙矣呼”,又是一幅浪漫而欣欣然的景象,一家四口不为生活所困,依然徜徉在艺术中,看起来其乐融融,令人钦佩。 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说“黄永玉对待生活有一种态度:不拒绝,不选择。所有的事物和经历都会成为滋养他的东西”。 这大概也是黄永玉真正名士得让人十分折服的原因,他是这样的海纳百川,任万物生长,以冷眼看世,以热肠入世,面对这个泥沙俱下的世界,他一笑而过,爱,怜悯,感恩,一个人活出了 一万个人的人生。 用他爱说的那个形容词,这真是一个了不得的老头啊。 好,讲完了黄永玉传奇的波澜起伏的人生,下一篇我们着重再来讲讲黄永玉庞大的朋友圈,看一个一无所有的湘西小孩是如何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遇贵人交朋友勾连左右纵横中外成就自己成为一代大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