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2-11-08 08:48 |
饺子,或许是中国人绕不开的味道。
不光北方人记挂,即使是生于浙江,长在台湾的“南方人”三毛,也要感慨—— “每一次包饺子,都是一次对遥远家乡的想念,只有中国人,喜欢把一切难以言说的情感,都和吃联系起来”。
 图片|图虫创意 ©
 三毛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包饺子的。 早先她远离故土, “长久失乡” 。直到与远渡重洋的家乡亲友偶遇,才让久违的乡情,重新绽出味觉的火花。 那日他们相约聚餐,亲友端出饺子款待,临别时,剩下的也撒上麻油,连同大包小包,给三毛细心装好。

 图片|图虫创意 © 回到家中的三毛,沉浸在“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中,迫不及待打开包裹,一样一样细细的看—— 酱油、饺子、辣萝卜、白糟鱼、黄冰糖 ……那些熟悉的乡土味道,跨越山海而来,那些 没说出口的乡情,都用食物来承载。 此时在睡梦中的荷西,尚且不知有人偷偷吃起了“独食”。 不愿开火弄出声响的三毛,只将白菜丝拌了酱油,就着冷饺子吃了下去。本应冷硬难嚼,她却只觉“其味无穷”,仿佛漂泊的心有了落点,是妥帖与安稳的家乡味道。
 图片|图虫创意 © 后来,她便开始自己学着包饺子。 第一次包,弄得满身面粉,成了个“白面人”;第二次包,饺子东倒西躺“站不起来”……秋冬过后,三毛用一个钟头,就能将一百个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了。她说 “我的饺子,终于有了生命” 。 熟悉的家乡味,才能让一个人在异乡落地生根。 许是“妇唱夫随”,就连荷西也爱上了饺子的味道——“我们两个南方人,都给饺子换了北方的胃!”
 图片|网络 © 有一天荷西问,“若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你会做些什么?” 三毛 正在厨房揉面,她举起沾满面粉的手,轻轻摸了他的头发,慢慢地说“傻子,我不会死的,因为还得给你做饺子呢!” 那一刻,饺子便由远在他乡的思念,变为近在咫尺的爱。
 图片|图虫创意 ©
 个体的情感之外,饺子也是一种传承。 在北方,人齐了,便让饺子下锅。 满满一屋子热气,可以瞬间铺满玻璃,与漫天飞雪隔窗相拥。 都说“上车饺子,下车面”,这种迎来送往的暖意,非得是水煮带汤的饺子,才能拥有。
 图片|小林 © 有人爱东北的 酸菜猪肉饺,芹菜猪肉饺 咸鲜开胃;有人爱河北的 驴肉饺 、北京的茴香饺、韭菜饺 重口调味。 也有人像老舍一样,爱着家的味道——猪肉白菜馅儿,它让“胃和心一起舒服”,鲜鲜的汁水顺着舌尖打滑儿,像是母亲才能给予的温柔治愈。 华北的鲜美,有荤也有素,天津的 豆腐饺、三鲜饺 ,带着麻酱的点缀,也惊艳着往来食客的味蕾。
 图片|八包薯条 © 从元旦吃到初一,从十五吃到冬至 ,海风为山东送来丰厚的馈赠, 鲅鱼、墨鱼、黄鱼、海肠、海胆 ……万物到了这里众“鲜”归位。山东人用饺子就酒,别有一番滋味。


 图片|《开动吧,海鲜》 © 水煮让饺子成了过往岁月里的小小慰藉,馅料丰俭由人,不变的是 皮要捏得紧,馅要包得足。 包好的饺子从中间开始摆放在篦子上,意思是“圈福”。 孝敬长辈,投喂小辈,哪里有家人的聚会,哪里就有饺子的香味。

 图片1|十八度灰妮妮 © 图片2|桑桑摄影梦 © 任由西北风吹,吹不散西北的饺子风味。 陕西的 酸汤饺, 宁夏的 粉汤饺 ,红亮的汤汁味美;内蒙的 牛肉饺 、新疆的 羊肉饺,甘肃的 土豆饺 ……各地的物产各显其味。 家人的嘱托与关照,都包入一只只饺子。 北方当然不是只有饺子,但北方人能把所有饺子都做的美味,三餐享用,何乐而不为?
 图片|网络 © 中国人给馅料以包容,予饺皮以内涵。 上海的 蛋饺与锅贴 ,在街巷里冒着香;四川的 钟水饺 ,身披香辣的红衣;江西的 艾草粑 、安徽的 米饺 ,惹人垂涎。
 图片|图虫创意 © 一路向南,鱼茸在顺德人手下幻化纤薄,做成 鱼皮角 ;薯粉在福建人指尖流转,变成客秋包;浙江人端上 芋饺 ,广州人端上 虾饺、酥角 ,广西人端上 粉饺 ……当味与胃相通,食物便成了最好的信使,将地方特色化为舌尖美味。
 图片|芋泥嗷嗷糖 © 南北更在“蒸气”的牵线下,达成遥远的默契。一个笼屉,装得下 淮扬蒸饺 的精致,也装得下山西 莜面饺 的厚实。
 图片|Cindyfive © 天南海北,不变的是一份,在离家后便会想念的舌尖乡愁。 那是故土难离,是对手艺的珍惜,也是对过往人情风物的怀恋。
 饺子,几乎见证了中国人所有重要时刻。 用味觉来串联节日,去标记每一段旅程,是中国人的独家浪漫。 节庆宴席少不了饺子,天气变凉、补充能量也少不了饺子。当一盘热气腾腾的、堆成小山的饺子摆在你的面前,“多吃点”这样的话甚至不必说出口,暖意便已融融于心间。

 图片 |肆月十六 © 即使是最漫长的“离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 客家 人,仍然保留着对饺子的记忆,于是有了造型相似的粿。而 台湾 的大街小巷里,山东水饺的招牌也记录着一代人对寻根的执著。 饺子就像装满故事的行囊,带着故土的风霜。 用味蕾擦拭的过程中,我们的脑海浮现出家人忙碌的身影,也卸下伪装与心防。

 图片2|沃若 © 诚如三毛所言—— “饺子这个东西,第一次吃可能没有滋味,第二次吃也不过如此, 只要肯吃第三次,就如同魔药,再也不能离开了”。

 图片|网络 © 饺子面前,众生平等。 最会吃的 汪曾祺 ,在国外讲学时,专门嘱咐 “包饺子要有一点肥的” 。老舍笔下泡得色如翡翠的 腊八蒜 ,也“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莫言 更是为了吃到饺子里包着的铜钱,一口气吃了三碗,直到 获了诺贝尔奖都心心念念 再吃一顿饺子…… 如果人生一定要爱着点什么,饺子或许是理由之一。
 ▲你包 过哪几种?(图片|极物 ©)
 爱吃饺子的人,天生有一种乐观在身上。 或许真的拥有了“不会冻掉耳朵”的勇气,又或是一只大饺子里,丰富的碳水与蛋白质给予了肠胃,非比寻常的满足与踏实。 充满爱意与人情的饺子,就像一只小舟。 在滚烫如开水的生活里颠簸,几经浮沉,终将托起生活,到达彼岸。
 图片|快乐的土豆 © 王安忆曾回忆起,第一次去看史铁生的经历。 那时的史铁生失去了双腿,王以为他会哀叹命运,诉说悲惨, 却没想到史铁生异常开朗,从头到尾都在和她聊饺子 。 即使他有权利说高深的哲理,说什么大家都会相信,但直到离开前,史铁生也只是在轮椅上邀请说“留下来吃饺子”。 那种乐观与率真,举重若轻,仿佛再多的波澜,也没有今晚的饺子重要。
 图片|图虫创意 © 就像史铁生所写下的文字,身处困境,茫然无措,却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图片|快乐的土豆 © 中国饺子,就是这样的存在。 陈晓卿曾说,食物的背后,永远是人。快节奏下,速度替代情怀,手擀的饺皮不再一张一张,从擀面杖下飞出来,错落有致的摞在一起;当一家老小,不再各有分工,聚众人之力,煮出一锅团圆。 未来手工包出的饺子,会不会消失在岁月洪流里? 或许当我们想要从食物中汲取力量的时候,别忘记沉甸甸的中国饺子。因为机器永远代替不了手艺,国外的品牌也做不出家乡的味道。
 图片|欧妮Onisensei © 它始终在越发冷清的社会中,散发着独有的温度,提醒着我们不忘来处。饺子见证过历史,承载过人情,传承着南北的风味,让漂泊在外的人有了依靠,也教会我们乐观与勇气。 就像三毛作词,齐豫唱的那首老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我们就不再流浪。因为饺子的味道,就指向故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