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2-09-30 07:59 |
极物君语: 什么才是猪肉的终极内卷?我想应该是猪油渣。 来源:地道风物 作者:詹亿梦、ZXZ 猪油渣,中国人对美食无限创造力的代表。
▲ 一盘猪油渣的快乐,千万不要错过!( 摄影 | 等让,图 | 图虫·创意) 把猪肉中的脂肪组织经过熬制、提炼出猪油,而在油锅中沉淀出金灿灿的固体,就是猪油渣。一物两产,中国人把猪油献给日后的滋润,把猪油渣留给了当下的快乐。 说猪油渣油腻?格局小了!
▲ 正在熬制的猪油渣,这锅可不能刷啊~(摄影 | 三溪摄影,图 | 图虫·创意) “极端的脆,轻轻一咬,咔嚓一声,天崩地裂。”猪油渣,这样简单却顶级的食材,早已超越了时代造就的贫穷智慧,将食物的味觉系统一再扩容。 不论南方还是北方,人们以朥粕、脆哨、脂渣、油滋了等一系列别名,来表达自己对猪油渣的爱。苏州人的咸豆浆、贵州人的肠旺面、东北人的酸菜包子和浙江人的青菜,都离不开猪油渣。
▲ 脆哨,只要一小把就能激活一碗粉。( 摄影 | 马多,图 | 图虫·创意) 不吃猪油渣?那你可能错过了一个庞大的美食江湖!
苏州人的豆浆、 潮汕人粥、贵州人的粉, 再简单的食材都能被猪油渣升华! 在南方人手中,猪油渣融入日常,不断抬高家常美食的天花板。 浙江人的青菜用猪油渣来炒, 能馋哭隔壁小孩! “花脸巴儿,偷油渣儿,婆婆逮到打嘴巴儿”……猪油渣在江南一带,留下了不少馋死人的俗语。
▲ 猪油渣炒菜,这么多猪油渣绝对是大户人家!( 图 | 汇图网) 对于浙江人来说,猪油渣就是那玉净瓶里的甘露,只要撒到绿叶菜上,菜们就纷纷吐露芬芳,在你味觉上生根发芽。 用猪油渣爆炒小青菜、马兰头、荠菜、艾菜……新鲜的、水灵灵的绿菜,经过猪油渣的点化,立刻蜕变,显得更加碧绿清爽。整个厨房里,都飘着绵密浓郁的油香和蔬菜的清香,连餐桌都一并活色生香起来。
▲ 猪油渣烧青菜,江南人非常爱!( 摄影 | 情绪,图 | 图虫·创意) 杭州人对油渣面情有独钟。面是底,浇头必须得有猪油渣,再加火腿丝、香菇丝、榨菜、冬菜当配菜。大早上也有猪油渣的身影,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端出来,搁猪油渣撒葱花,这就是小馄饨界的“高富帅”了。
▲ 油渣面,杭州人心中的白月光。( 图 | 汇图网) 在温州苍南,还有一种别样的小吃香酥肉。 善于发掘边角料的温州人,在杀猪后不忘用猪油渣做成小零嘴,做成了一道小有名气的温州小吃。熬好油后,捞出来的猪油渣再进行机械处理,压成扁状,切成块之后就做成了开袋即食的美味小食。 猪油渣配豆浆, 在江苏绝对不是黑暗料理! 喜欢吃甜的苏州人,却在早饭上另辟蹊径,独爱咸豆浆,猪油渣就是咸豆浆的灵魂。
▲ 咸豆浆。在苏州,甜咸豆浆都吃得。( 图 | 视觉中国) 从大饼到猪油糕团,苏州人毫不吝啬自己对猪油的喜爱。打苏州咸豆浆,一小勺酱油,碎油条、虾米、葱花,还有炸得喷香的猪油渣,再冲上热豆浆。看着搭配迷惑,其实是咸咸香香的口感,真不暗黑。 南京人的皮肚面“香得一米”,也少不了猪油渣的加持!
▲ 炸后皮肚充满气孔,很适合吸汤汁。( 图 | 视觉中国) 皮肚面其实是用猪皮做的面,在南京话里,猪皮就叫“皮肚”。猪皮经过煎炸,在吸收汤汁后,显得分量和诚意都满满,皮肚面软细腻,会吃的食客会再加上一份油渣,看着老板神神秘秘地掏出一个小袋开始施法,再来点猪板油熬的辣油,香啊~~~ 在如皋人的世界观里,熬过油的锅要是洗,就成了罪过。
▲ 如皋盘水面,面条经“过桥”后会变得筋道爽滑。( 图 | 网络) 撒了葱花的酱油汤,放点猪油进去,就成了神仙汤,一碗盘水面,没了猪油就没了香,油渣当然也是不可能错过的。 油渣撒椒盐香香脆脆,时刻想吃怎么办?经过塑封包装,猪油渣做成了开袋即食的小零嘴,还有口味可以选,看你想要椒盐的还是香辣的。 闽南和潮汕人的“粕” 不是废料,却是宝! 把猪油渣当做小零食的,还有闽南人,唤作猪肉粕。
▲ 猪肉粕经过调味后,有各种味道。( 摄影 | 昙华碎梦,图 | 图虫·创意) 传统的猪肉粕口感偏脆,追求的是放入口中的那一“咔嚓”声。做猪肉粕要放五香粉、黑椒、辣椒、蒜泥等调味,于是这肉渣里里就有了各种口味。 小酒一沽,喝酒“话仙”,掰块猪肉粕,剥几粒花生,多么快活的好友小聚。哪怕离开家乡,猪肉粕更为珍贵,拿来煮面线糊、卤面,一吃起来,就能灵魂立刻返乡,于是,也不难理解东南亚的华侨打电话回故乡订购猪肉粕了。
▲ 猪肉粕加上五香粉,美味翻倍。( 图 | 网络) 在潮汕话里,朥是猪油的意思,粕是加工后的废料,猪油渣就成了“朥粕”(láo pò)。 万物皆可煮粥的潮汕人,将猪油渣加到了粥里,煮出了一碗传承百年的朥粕粥。主角虽然只有米和朥粕,但配料里却装了八角、桂皮、蒜、芫荽等二十多种。
▲ 潮汕的粥有多绝?这碗朥粕粥说明一切。( 摄影 | 老钟玩摄影,图 | 图虫·创意) 在潮汕人的世界观里,朥粕并不是熬油的附赠品,反而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为了得到朥粕特地花功夫熬油,这样“本末倒置”的事,潮汕人乐得花时间去做。 去潮汕寻味的人会发现,老板做朥粕时,选的是猪腿肉、五花肉和板筋肉等部分,熬油时一直用小火,炸后的朥粕才香,最后还要放到圆型模具里定型,压成脸盆大小的肉块。再压一次油,就拥有了既有油香又不至于油腻的猪油渣。
▲ 汕头欧汀的朥粕面,和朥粕粥一样美味。( 摄影 | 梅珊珊) 这个微妙的尺度,正是征服食客的秘诀所在。 潮汕还流传着一句“旺火厚朥香魚露”,点出了潮汕菜的原则:“素菜荤做”。尤其是炒芥兰,这道菜如果不用朥粕炒,就不能算是正宗潮汕菜。 脆哨,是贵州人的骄傲! 作为猪油渣的全面PLUS版,脆哨改头换面注入了贵州味。
▲ 红红的脆哨,谁能不爱?( 摄影 | 马多,图 | 图虫·创意) 如果没有了脆哨,贵州的饮食江山会怎样?没有脆哨的糯米饭无味!没有脆哨的丝娃娃单薄!肠旺面缺了脆哨就是惨淡! 贵州的猪油渣如其名,颇给人轻巧、蓬松的意味。猪肉又炸又炼,酱油提香,甜酒酿上色——看明白了吧,贵州的脆哨是猪肉加甜酒熬出来的!
▲ 贵州的菜市场里,就有大大小小的脆哨摊。( 图 | 网络) 炼脆哨,就像是修仙。 小火翻炒是对脆哨的呵护,水汽升腾起来,眼前烟雾缭绕,神仙下凡的境界。锅中的脆哨从金黄色变成枣红色。控油、拣锅巴,一番操作下来,比传统意义上的猪油渣油脂含量更少,但是口感更酥脆。
▲ 蔚为壮观的脆哨修炼现场。( 图 | 网络) 脆哨是贵州的风味识别码,是永远的黄金配角,没了它,很多美食将黯然失色。 一碗肠旺面,干净的肥肠、软嫩的血旺、筋道的鸡蛋面都是准入标配,一加入脆哨,立刻统领各方食材味觉,将融合的味道直接拉满。
▲ 肠旺面,大肠+猪血+脆哨的王炸组合!( 摄影 | 洛航,图 | 图虫·创意) 糯米饭,饱腹感极强的小吃,对肠胃消化都是考验,结结实实的糯米迎来脆哨后,就注入了微妙的味觉区别和层次感。 豆豉火锅、土豆泥、炒饭……脆哨总在那里,与之心心相映,更别提毕节的脆哨面、脆哨粉这些粉粉面面了,谁能不爱?更何况,软哨还有一个另一番美食天地。
▲ 糯米饭,一口下去,全是满足!( 摄影 | f/2.0,图 | 图虫·创意) 很多“死忠粉”坚持认为脆哨不是猪油渣,熬油剩下的是油渣,炸脆哨剩下的是油,确实有道理。脆哨就是脆哨,这主角配角转换中,也足见人们对脆哨爱的深沉。
干嚼的脂渣,香香脆脆! 油滋了做馅,无肉能敌! 南方各地把猪油渣都吃出了花,北方人当然也不会遗漏猪油渣这一大美味。猪油渣做馅包着吃,在北方多地都能见到,各地还有自己热衷的吃法。 不少山东人,是干嚼着脂渣长大的! 山东人管猪油渣叫肉脂渣,或者干脆叫脂渣。
▲ 山东人的脂渣,好像比其他地区也大了一些。( 摄影 | 澜澜,图 | 图虫·创意) 山东人追求的肉脂渣,是长条状的,牙签长短的,往嘴里一塞,又脆又爽。痴迷脂渣的劲头,是流淌在地缘记忆里的。 百年前,胶东地区活跃了百余年的李村大集,汇聚着各路夯货,即墨的黄酒,崂山的松柴,潍县的茶叶……集市上,冒着晶亮油珠的脂渣以它的油滋滋、香喷喷、热腾腾,飘香了整个沸腾的市集。百年后,山东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上,卖脂渣的摊位仍然排着队。
▲ 市场上很多现做现卖的肉脂渣。( 图 | 视觉中国) 传说里也藏着山东人对猪油渣的复杂情感。 明清时期,上京考公的人们,怀着怎样的心情迟疑地尝了一口猪油渣,从此发现了猪油渣制造的脂肪幻觉,令人振奋。追求进取的路上,山东人的艰辛,在咀嚼猪油渣中获得了脂肪的抚慰。
▲ 压成饼状的脂渣,更适合旅行或者作为伴手礼。( 图 | 汇图网) 作为圆葱的主产区,圆葱拌脂渣是山东名菜,圆葱的香配脂渣的脆,再来一杯青岛啤酒,多惊喜的搭配组合。 稍微复杂点的是脂渣炖菜。刚出炉的脂渣和手撕白菜一起放入砂锅,再加肉脯、粉条,高汤是用猪骨炖的,松软的脂渣融入了清澈的汤水里。
▲ 圆葱拌脂渣,山东人最爱的凉菜之一。( 图 | 汇图网) 不少山东人是干嚼着脂渣长大的,这也是山东最经典的脂渣吃法,也最能体现肉脂渣的口感,五花的、偏瘦的、花脂的,一根根慢慢咀嚼,每一种口味都值得细品。 “油滋了”换猪肉, 东北酸菜饺子的奢豪版本! 东北人貌似是天生的拟声大师。猪油渣在东北有一个特快乐、形象的名字,“油滋了”(也称油滋啦、油梭子等),必须带“了”,没有“了”就不完整!
▲ 每一口下去,都是油滋了发出的滋了滋了声。( 图 | 汇图网) “油滋了”这三个字,就像一部叙事诗。 添柴火开始烧,盆装的猪肉倒扣进去。滋了——是油和肉打招呼的问候语。大铁锅里的油也欢脱,哪怕盖着盖,也能想象到肉挤在油里转着圈,冒出滋了滋了的声。 做好的“油滋了”跟东北酸菜锁死包进饺子,就成为了东北地区最受欢迎的酸菜油滋了馅大饺子,连酸菜猪肉饺子都会逊色几分,嚼起来噶噶香。
▲ 酸菜油滋了饺子,东北饺子界的一方霸主。( 图 | 视觉中国) 更欢乐的,还会把酸菜油滋了包子换成玉米面的,风味更是独特。再奢豪一点,酸菜油滋了馅里再加入海蛎子,吃上一口,又香又鲜,好吃到脑袋瓜子嗡嗡的。 在东北,炸油滋了也欢脱。年年做杀猪菜的习俗,猪肉用来做炖菜,肥猪肉就用来炸油滋了。一口直径五十公分的大铁锅,一炸就得炸一小时多,孩子们等着可心急啦。
▲ 隔着屏幕,都能听到这一声声“滋了”叫。( 图 | 网络) 油滋了适合做下酒菜,蘸点咸盐面儿,一群人坐在热炕上,喝着白酒,吃着油滋滋,心里美滋滋。
中国那么大, 每个地方都有“猪油渣”的味道! 猪油渣,无论是炒菜,拌盐或拌糖,还是干嚼直接吃着酥脆油香,这是一种传遍中国东西南北的大众味道。
▲ 超越了猪油渣的传统形态,成了猪油渣饼。( 图 | 汇图网) 味道平淡的蔬菜,经过猪油渣的“点化”,瞬间有了人间烟火气。 四川人最上瘾的家常菜莲花白,用猪油渣一炒成了“油渣莲白”,蔬菜变得油亮闪光,味道巴适到位;江西人的萝卜干炒猪油渣,是赣南地区的一道名菜,吃起来是典型的咸香赣南风味,极其下饭。
▲ 萝卜干炒猪油渣,你能干掉几碗饭?( 图 | 汇图网) 当猪油渣冲入米、面、粉三巨头的世界,就是碳水+脂肪的二重奏。 长沙传统的烧卖做法里,猪油和油渣必须要融入酱色的糯米里,白胡椒增色,烧卖口一收,也收不住烧卖浓浓的香味;爱吃粉的广西人在米粉里除了加酸豆角、腐竹之外,还有猪油渣参与来提香;湖南人点卤粉时,要是放开了点,花生米、卤蛋、豆干、油条、猪油渣必须都铺满。
▲ 油嘟嘟的烧麦,是碳水+油脂的快乐。( 摄影 | 颖婕baby,图 | 视觉中国) 猪油渣还有畅通全国的基本款:猪油渣拌饭。 白月光一样的存在,白米饭拌上猪油,倒点酱油,加上脆脆的猪油渣,再来个荷包蛋。米饭的胶质黏着质感简直让人脑袋发懵。
▲ 猪油渣拌饭,最简单的美味。( 图 | 网络) 猪油渣就是一句“点石成金”的咒语。一点子的油渣,能点出一道道受欢迎的美味。 猪油渣也带着一种思念,父辈不厌其烦地向孩子描述儿时的神秘体验。在“做猪肉硬菜时附带品尝猪油渣”的家庭活动里,和兄弟姐妹几个齐齐下手去抓,油渣把手和嘴都烫得起泡。
▲ 撒糖的猪油渣,别有一番风味。( 图 | 网络) 不偏心的家长,就把猪油渣分成两碗,撒盐的撒盐,撒糖的撒糖。猪油一溅出来,流入口中,美妙、丰腴、酥脆,浑身妥帖。 在当代生活里,各种关于健康的说法,让猪油渣腹背受敌。 但猪油渣的地位不会撼动。它总能勾起人最直接的冲动,用极具冲击力的方式,让人在咀嚼中忘记有的没的,丢开忧愁,还能再快活快活。
▲ 一盘猪油渣的快乐,千万不要错过!( 摄影 | 弗拉基米尔王,图 | 图虫·创意) 毕竟嘛,好吃的东西都是直觉先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