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2-01-18 08:17 |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在整个西天取经途中,化斋这种事一般由大师兄孙悟空负责,其他人基本都是等着吃现成的。 当然也不绝对,二师兄八戒有时也会承担起化斋的责任。比如在第五十七回中,八戒就变成一个黄胖的食痨病,嘴里哼哼唧唧地走到山坳里的一个草舍人家要饭。 那家都出去插秧种谷去了,只留两个妇人在家。妇人见八戒病病歪歪又满嘴胡话,害怕他摔一跤跌死在自家门口,就赶忙给了他满满一大钵盂锅巴,打发他走路了事。 唐僧也有过亲自出去化斋的经历。在第七十二回中,唐僧坚持亲自出去化斋,结果错堕盘丝洞,被七位“女施主”顺手牵羊地捆了起来。若非悟空、八戒来得及时,只怕取经大业就此终结,观音菩萨又得寻找新的取经人了。 此行虽不圆满,但总算也是亲力亲为,有过化斋的经历。 只有沙僧,翻遍整部《西游记》,却从来没有找到过他出去化斋的记录。 那么,化斋这种八戒、悟空甚至唐僧都曾经干过的事,为什么沙僧却从来不去呢?原因很简单,但你可能没想到! 一、孙悟空腿脚快,化斋之事手到擒来 孙悟空自己曾经说过: “老孙的筋斗云,一纵有十万八千里。象这五七千路,只消把头点上两点,把腰躬上一躬,就是个往回,有何难哉!” 虽然不免有吹嘘夸口的成分,但其腿脚之快捷,往来之轻松,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师徒四人一路西行,沿途大多是渺无人之地。沙僧走得慢,若让去化斋,恐怕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而孙悟空腿脚快,沙僧要费很大功夫才能化到的斋,对于孙悟空来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罢了。 再加上孙悟空又喜欢显摆,像探路、化斋的小事,总是抢着去做,而且做起来得心应手,手到擒来。 久而久之,沙僧不去化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唐僧的嘴碎,喜欢骂人 唐僧是一介凡人,挨饿的本事本来就不及三个徒弟,再加上他嘴又碎,一饿肚子就免不了要骂人。这倒不是周星驰在电影里编排他,而是书中就是这么写的。 比如:《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里,唐僧肚子饿打发悟空去化斋,悟空刚辩解了一下,就被他劈头盖脸一顿臭骂道: “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之心!” “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 悟空被他骂得厉害,只好驾起云头,去正南面的山上采来桃子给他吃。 孙悟空挨骂后还有本事马上就能找来吃的,若是换了沙僧,恐怕就是被骂死,也找不到吧! 何况化斋本来就是件苦差事,办不好还要挨骂,放在谁头上会乐意? 这样一来,沙僧就更不想去化斋了。 三、取经团队的潜规则:能者多劳 任何一个团队都有潜规则,在这一点上,西去取经的唐僧团队也不例外。 那他们的潜规则是什么呢?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能者多劳”。 你看孙悟空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主动出去化斋的。而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后,纵有一万个不愿意,却也只能是猪八戒出去化斋。 比如《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里,孙悟空被唐僧写贬书赶走之后的一段是这么写的: 正行处,那长老兜住马道:“八戒,我这一日其实饥了,那里寻些斋饭我吃?”八戒道:“师父请下马,在此等老猪去寻。”。 另外,在第五十七回里有一段也是这样: 三藏勒马道:“徒弟,自五更时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马温着了气恼,这半日饥又饥,渴又渴,那个去化些斋来我吃?”八戒道:“师父且请下马,等我看可有邻近的村庄,化斋去也。” 在三个徒弟中,要论本领自然是孙悟空最大,其他人的话,是猪八戒次之,沙僧最差。 根据这个潜规则,孙悟空在的时候,就由孙悟空负责化斋;孙悟空不在时,则由猪八戒负责;只有当孙悟空与猪八戒都不在唐僧跟前时,才会轮到沙僧。 取经途中,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不在的情况大约是极为罕见的,因此轮到沙僧去化斋的机会也就无限接近于零了。 在“能者多劳”的潜规则的制约之下,沙僧是不会主动出去化斋的了。 四、沙僧能力不足,又不愿意主动负起责任 俗话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孙悟空天生聪明伶俐,性格又乐观豁达,加之又口齿灵便,说话讨人喜欢,在待人接物方面很有一套。 因此化斋时总能满载而归,除了满足师父的需求外,猪八戒和沙僧也能跟着混个嘴滑肚圆。 而沙僧却有所不同,他平时性格木讷,内向封闭又不善言谈,加上长得又丑,让他去化斋,可能话都说不上两句,就会被人打了出来。 西行途中,沙僧可能也是有过化斋经历的,因为每次都空手而归,总是会让唐僧挨饿,这样的次数多了,唐僧也就不愿意安排他再去化斋了。 而对于沙僧本人来说,人际交往能力差本来是短板,谁知却换来了工作压力的减轻,当然也乐得清闲自在。 自身能力不足,又不愿主动锻炼自己,去负责任,挑重担,是沙僧从来都不化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 沙僧从来不去化斋的原因很简单,不外乎是受了以上四方面的影响。 在这些影响之下,他在取经团队中优哉游哉,每天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当然,这样的做法也并非没有严重的后果。 《西游记》全书的结尾,沙僧只被封为金身罗汉,成就也远远不及其他三人高。 这种罗汉在西天多如牛毛,信众们统称他们为“五百罗汉”,连名字都懒得记,可见其地位的低下。 这当然不会是沙僧心目中最想要的结果! 如果把西游的故事映射到职场,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典型地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团队。 而这个团队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唐僧这个领导。 他工作安排不到位,再加上嘴巴又臭,这样很容易团队士气。 另外,在他负责的团队里,团队文化趋于负面,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团队的工作任务主要靠一些大牛来支撑,其他大部分成员都在混吃等死。 除了领导的问题以外,沙僧本人作为下属来说也有很多毛病。 对于个人而言,在大多数时候,是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的。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怎么适应环境和提高自己,尽快在逆境中做出成绩,而不是随波逐流,自暴自弃。 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人,置身于负面的团队氛围中,如果不愿主动锻炼自己,去负责任,挑担子的话,就只能被慢慢地边缘化。 人被边缘化后,升职加薪肯定是与之无缘的。当然在最终的业绩考核中,也就更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显赫成就了。 从这个方面来看,沙僧不愿出去化斋的四个原因中,最后一个其实是最致命的! 所以,职场中的小伙伴们,要想出人头地,可千万莫学沙僧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