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2-01-14 07:17 |
“诺邓”是一个白族山村的名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郊6公里处。自唐代南诏时期起,它就一直沿用“诺邓”这一村名,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它的位置不算偏远,但因为隐藏于群山之中,极少有人知道,它以奇妙的“太极锁水”,丰富的信仰和民族文化,曾经发达的盐业留下的遗存,构成了十分鲜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003年,当我还寄居在丽江时,无意中从一本英文书上看到诺邓的介绍,立即被它神秘的八卦太极水系图所吸引,那种壮观、神秘和浑然天成,让我非常着迷。 诺邓虽然在大理,但因为已经靠近临沧的大山,路况又极差,不易到达。我心里一直牵挂着这个山村,也时常向人打听,但得到的只是零星的信息。 几年过去,心里的向往始终没有减弱,2008年,我决定独自前往。但心里的情感很复杂,河流组成的“太极图”那么宏大神秘,我担心在真正见到的时候,会失望。 到云龙县后,为了保持它的神秘,我并没有先到诺邓,而是先到周边地区走了一圈,再回云龙县前往诺邓。 从云龙到诺邓只有三四公里,但路况非常糟糕,我找了一辆三轮的摩托车,摩托车司机对我的到来感到奇怪,知道我想要更多了解这里时,他显得异常兴奋,得意地说这里出过很多文化人,并滔滔不绝地将他所知道的讲给我听。第一次听一个当地人这样直观地描述它,让我感觉很新奇。 诺邓村带来的第一印象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果不是司机指点,很难想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诺邓,从外形上看,它和任何一个山村并无明显区别,但是真正进入村庄以后才知道远非如此。 村庄沿着山势展开,逐层向上,非常清净,只有我一个游客,村里正好在拍电影《遥远的诺邓》,大概很少有外来人的缘故,剧组以为我是去探班的。 最为惊讶的是,这里竟然有很多道教和佛教的迹象。在云南,儒家和道教的影子并不多,而像诺邓这样有数家寺庙的,几乎没有,而我是山东人,来自孔孟之乡,对这些东西熟悉又敏感。 在云南这样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而且又是诺邓这样以白族文化闻名的村庄,道教、儒教能和当地文化很好的结合,并且保存至今,可见它的包容性,当地人应是对这种多元文化十分认同和重视。 村里人告诉我,诺邓村民素有“九杨十八姓”的说法。元代开始,南京、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山西等地陆续有移民迁来这里,或因经商或因仕宦,在同当地原住民融合后,形成了诺邓村现在的民居建筑。 而在各家族谱的记载中,提到最先到诺邓居住的各家族先人去世后均为火葬,同原居住民融汇后,他们也同当地的主体民族——白族结合成一个新的群体。 清代以来,诺邓村民已全部成为白族,他们一直保持着完整的白族语言和白族风俗,但是结合了汉族和白族各自的特征。 如在宗教信仰上,诺邓既有白族的本主崇拜(本主是明朝三征麓川的将领王骥),又同时信奉佛教和道教。 在宗教活动和庙宇建筑上,这种融合体现得更为直观,村里现在还有玉皇阁庙宇建筑群、文庙、武庙、香山寺、古岭寺、云崇寺、观音寺、王母寺、龙王庙,以及文昌宫、三崇庙、城隍庙、魁星阁、财神殿、关帝庙等20余处遗址。 在来这里前,我曾数次到过楚雄禄丰县的黑井镇,它是茶马古道真正的起点,但因盐而兴,因盐而衰,从那里听到的信息是:如今茶马古道上至今保存完好的,只有黑井和诺邓,都是曾经极为风光的盐都。然而黑井已经成为非常商业化的旅游景点,诺邓依然保持着质朴的风貌。 2007年,黄永寿办了家庭博物馆:黄霞昌家庭生态博物馆。家庭博物馆的成立,一是受大理博物馆的委托,二是自己家里宝贝比较多比较完整。 为了保护当地文化,大理州决定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家庭生态博物馆”,这在全国尚属首例。黄永寿祖上黄霞昌是诺邓井有名的盐产业大户,从事盐业的同时,耕读传家,世代相袭。 500多年来,黄氏家族共出秀才百余人,贡生26人,举人4人、进士2人,有“复甲留芳”之美誉。于是自然地,家里便累积下来很多宝贝,现存250多件艺术珍品。 我曾在一家自称是乾隆进士后裔的家中见到雕刻精致的板壁纹饰和进士大人使用过的大号雕花书案。书案被遗忘在偏僻的山村里几百年,雕饰的色泽也一年年加深,现在看上去,已经是纯粹的灰黑色,炭化了一般,厚重而不失气派。同样沉重厚实的条案上放着一个随便用胶泥粘合起来的碎瓷花瓶,看上去也是明代遗物。 在诺邓,像黄永寿家这样保存完整的不算太多,但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些 。一个300多人的小山村,每家每户都有历史背景和价值不斐的古董,家族先辈留下的手稿、工艺品,亲手触摸这些东西时,才真切地感到文化的深厚。 诺邓村建在陡峭的山坡上,全村找不到一块像样的平地,此家到彼家必上坡下坎,这家屋顶往往就接着那家的墙脚,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堂屋地面也往往高出厢房一大截,从天井到堂屋去,得从侧面上好几级台阶。 堂屋的“天地君亲师”位高高在上,隐在阴影中,恍动着一种类似于“时间”的神秘感觉。在陡峭而凸凹不平的诺邓村里,不仅有客栈,也有街巷、店铺和集市。在一条不太陡,然而绝不平坦的窄巷中,北向山坡一面有低矮的店铺遗迹,店门有一半砌有半截子柜台,台面早没有了,铺板紧闭着,荒废了。 诺邓是著名的盐井之一,经济地位非比一般。富足的生活加速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也使诺邓很容易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诺邓。尽管山高路远,寒窗苦读的学子们还是马不停蹄地用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奔向省城或京师考取功名。诺邓成为滇西历史上文人辈出的文化古村。诺邓历史上曾先后出过秀才200多人,贡生40余人,举人进士也不算少,清代云龙县3名举人中,2人就出自诺邓。 因此,诺邓虽为山村,却堂而皇之的建有文庙,其“棂星门”即“腾蛟”、“起凤”坊,气势巍峨,先师大殿亦具规模,为其他乡村少见。走出村子向山上走去,条石石阶平坦而整洁,树木葱郁,空气清新,释道儒相互杂处的各式建筑营造出了一片形而上的远古的清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