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虎 |
2021-12-27 17:10 |

 在东北,一切水果皆可冻; 在海南,一切水果皆可玩。 数九寒天,东北候鸟放下他们心心念念的冻梨、冻柿子、冻“一切水果”,飞到海南。不料,这时的海南人也正穿着背心裤衩、趿拉着拖鞋,到处“嚯嚯”水果。东北老铁们傻了眼,原来世上还有比冻水果更魔性的水果吃法。 神奇的海南人,到底是在吃水果,还是在玩水果?

 东北冻水果vs.海南炸香蕉,冰火两重天。 上图 / 视觉中国,下图 / 图虫·创意 海南人的一年,水果是头尾相接的。草莓、芒果、龙眼、香蕉、蜜瓜、西瓜、荔枝、雾莲、红毛丹、菠萝、杨桃、黄皮、番石榴、甘蔗、榴莲、火龙果、山竹、橙子轮番上阵,你接着我,我接着它,轮番上阵。椰子更是一年四季都有,随便吃。
 红毛丹,长得有点像荔枝。 图 / 视觉中国 咦?黄皮、红毛丹、番石榴是什么?别急,酸角、菠萝蜜、蛋黄果又是什么。这些有点“眼生”的水果,就是海南人的日常水果啊。 这水果多了,自然就不稀罕,别人拿水果吃,海南人拿水果玩。 拿椰子举例,什么清补凉、椰子炸酥、薏粑、板蓝根椰子糕、椰子粑,这些里面全都有椰子的身影。水果炒冰也是拿一整只水果直接榨汁炒成冰沙,看这瓷实程度,分明是在炫耀它在水果上的富有程度。但这些在海南人花式水果比拼中,连入门都算不上。
 薏粑,海南传统小吃,馅料里面有椰子。 图 / 视觉中国 高阶的都是水果炒菜、水果和着辣椒吃、把水果当碗,你永远不知道海南人+水果等于什么?
 基础等级: 油炸火烤,吃得就是一个原生态 炸鸡、炸排骨、炸鸡架、炸杏鲍菇,在这万物皆可炸的国度,炸水果依然不是这么常见的食物。更何况要炸出水平、炸出风格。 香蕉在全世界都不是什么新鲜水果,在海南就更不稀罕,品种就有五六种。在海南乐东,甚至有香蕉擂台赛,经销商、农户、居民争相参加香蕉品鉴,还有吃香蕉大赛。
 三亚的香蕉。 图 / 视觉中国 可能是实在太不稀罕了,海南人只能用油炸来探索它美味的天花板。不仅油炸,还得炸得原生态。香蕉整个都剥下来,不切,不做其他处理,裹上面浆及面包糠,直接丢进热辣的油锅,炸到金黄酥脆。 捞起来控好油,大剌剌地放在金属托盘里,托盘底的三层吸油纸沾满了香蕉的油斑,走过的路人随心点来,外面焦黄酥脆,里面软糯香甜。 这看起来颇显倒行逆施的烹饪方法,高糖+高油的致命诱惑,再搭配炼乳,更是成指数的“快落”。海南人的发明,谁能拒绝?
 海南街头的炸香蕉。 图 / 图虫·创意 没什么东西逃得过中国人的一锅热油,那也没什么逃得过中国人的烤炉,肉筋、腰子、茄子、面筋、韭菜、肚、肠、舌,全国烧烤争奇斗艳的时候,偏居一隅的海南人还是安心摆弄他们的水果。 他们居然烤水果!!! 现下特供的烤甘蔗,每年都得在热搜上露一回脸。我猜是因为它太好吃了。 烤甘蔗和炸香蕉一样,讲的就是一个原生态。炉火烧得生猛,不削皮的甘蔗放上去,不断翻转。大火提供的热量让水气往直往外蹿,糖也跟着析出,不到一会儿工夫,甘蔗外皮便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糖汁。

 海南却在烤甘蔗。 上图 / 汇图网,下图/网络 汁水沿着烤网滴入炭火时,“滋啦滋啦”的声音传来。甘蔗也由清甜变为甘甜,连周围的空气,都带着甜香的味道。 游客表示,活了30多年,都没见过这种吃法,海南人则在心里一个白眼:“那是你们水果少,玩不起。” 对海南人来说,这种小摊打记事起就存在了。下了晚修,嘴和肚子都需要一点抚慰,校门口烤甘蔗的甜味愈发勾魂摄魄,急忙忙跟同学跑过去,在摊边等着。 刚烤好的甘蔗,热乎乎、甜丝丝,在凉风中散发热气,拿到手上还是很烫,而且热量不容易散去,只得小心翼翼地拿报纸包着,一口咬下去的时候得小心不要烫了舌头。好不容易等凉了,急忙咬上一口,跟直接吃的甘蔗相比,味道多了一分焦香。
 烤完的榴莲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图 / 汇图网 不过,烤甘蔗还只是有点新奇,怎么能满足“玩心”甚重的海南人呢?于是他们把“魔爪”伸向了暗黑王者榴莲——在香味和“翔”味之间徘徊的神秘水果。 海南人才不管烈火会不会让榴莲的味道灌满整个街道,只管烤。不过,烤完的榴莲暗黑值反而有所回落,臭味收敛了一些,质地更软,味道也更甜。爱榴人士吃得过瘾,“榴黑”也找到了与它和解的机会。
 妙用等级:水果当碗,讲究得很 原生态吃水果已经不能满足海南人对水果的探索欲了,能上升到玩,创意自然得升级。 椰子船这个创意就透着“壕”气的精细。取刚结满白瓤的嫩椰子,剥除外面的硬壳,留下内壳,在顶端切开小口留盖,倒掉椰子水。 把浸泡好的糯米填入椰盅,再灌入白糖、鲜椰汁、鲜奶,最后用椰盖封口缚紧,放进盛有清水的锅中小火慢炖,就能得到一盅晶莹透亮、状如珍珠的椰子船。
 椰子船,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图 / 视觉中国 椰肉和糯米饭紧贴在一起,色泽白净,米饭变成了半透明,嚼起来既软糯又弹牙,透着椰香,清甜爽口。 椰壳做容器,椰汁代替水,连附着的椰肉,都把味道献给了米饭。将整只椰子味道之精华,催进糯米中去,这种奢华的吃法,除了能在大街上捡椰子的海南,谁还敢这么干! 菠萝饭在这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肉丁、虾仁、青豆和米饭装进掏成空心的菠萝,一起煮,这一口菠萝饭,就是要把水果的清爽和水产的鲜一起吞下。
 饭中要加入青豆和虾仁,还要放入一定的菠萝肉。 图 / 汇图网 能煲饭,自然也能煲汤。海南人说要有汤,于是便有了汤。不过这里说的可不是深圳人发明的“海南椰子鸡火锅”,而是海南人自己的椰子盅。 选择上好的新鲜老椰,做成椰子船一般的小盅。海南本地“网红”文昌鸡自然是主角,陪跑的是党参、枸杞、莲子、红枣、淮山五味药材,之前取出的椰子汁再倒回去,盖好盖子盛瓷碗内入笼。
 椰子盅,海南人的靓汤。 图 / 汇图网 文火慢煨的过程中,椰子的清香、鸡的油香、药材的本草味,在高温中互相碰撞,直至完全拥抱彼此。两三小时后揭盖,汤呈乳白色,表面漂浮若有若无的金黄色鸡油,有红枣点缀其中,浓香但不腻,舌尖回着椰子的甘甜。 一只椰子,真的让海南人玩到世界尽头。
 脑子有洞级别:把水果做进菜里 对,你没看错,海南人还用水果做菜,什么菜,就是家常菜啊。海南人没疯,他们正常得很!不信你往下看。 水果入菜,在海南首推西瓜。海南西瓜煲,是所有人都放不下的清甜美味。而且还不能用西瓜瓤,用的是带一点红瓤的西瓜皮。
 西瓜海白煲。 图 / 汇图网 西瓜皮加上海白螺同煮,西瓜染了海白的鲜,清爽甘甜再添丰富滋味。汤里也混合了水果和海鲜的鲜,是鲜的二次方。喝几口汤,再嘬几个螺,一餐饭吃得饱足却不油腻。 这样的海白西瓜,魅力不言自明。 有的店家会在海白西瓜里加上几只虾,鲜味更盛,和牛腩饭、猪脚饭搭配还能解腻。 西瓜鱼腩煲 则是另一种的满足。西瓜中和了鱼腩的腻,有脂香却清爽。真不知道该怎样形容这种满足。
 西瓜焖鱼腩,西瓜与鱼腩的另一种碰撞。 图 / 汇图网 以为西瓜就到这儿了?你太天真了。炒西瓜皮在排行榜上紧咬着西瓜煲。 西瓜皮切片,然后加点蚝油快炒。虽然简单,但是西瓜皮本身的甜加上蒜头油的香、蚝油的咸鲜,口感脆爽,超下饭。
 炒西瓜皮,听起来暗黑吃起来香。 图 / 汇图网 在海南各菜市场,卖酸瓜的摊位也经常出现在眼前,酸瓜是海南东方独有的特产。海南人常说:“吃得酸瓜,则百事可做。”早些年月,每家总会腌制许多酸瓜,放在一个大的坛子里,一吃就是一年半载的。 有时清煮,有时放些杂菜来调剂。小孩子馋荤腥,放进一些猪蹄子或者干鱼的酸瓜,连着吃上几天,也不觉单一。 每个海南人都觉得最好吃的酸瓜是母亲腌的,吃了十来二十年总不觉得腻。后来离了家,便再没吃过了。
 酸西瓜还可以用来做火锅。 图 / 网络 不过以上这些西瓜,用的都有海南特产的小西瓜,在海南又叫“西瓜仔”。这种西瓜形状颜色全与西瓜一样,只是个头比西瓜小得多,只有拳头般大小。 在清康熙十一年的《感恩县志》记载中,就有关于这种袖珍小西瓜的记载:“西瓜仔,又名镇心瓜,瓤有红、黄、白三种,红者尤佳,生啖解渴,瓜仁多,仁可充食,瓜仔拳头般大小”。 西瓜的接力棒,由菠萝来接。 菠萝鸭可不是什么大学食堂师傅探索自我的菜式,而是海南人真正的家常菜。菠萝的甜浸入鸭肉里,满足嗜肉族的口腹之欲,而菠萝的脆爽又中和了肉的油腻,妥妥天作之合。
 菠萝鸭,隔着屏幕闻到了甜香。 图 / 视觉中国 从颜色搭配上来看,金灿灿的菠萝和肉片色彩搭配相得益彰。 同为热带水果的杨桃,就没有菠萝这么出圈,大抵因为甜度上不太能打,所以只能混迹于老家和周围省份。
 杨桃是水分很高的水果。 图 / 视觉中国 不过,作为家乡之一的海南,当然不会嫌弃杨桃,还给它成为日常食材的机会。 酸酸的杨桃,加上海南另一“酸将”酸豆,海南的另一道名菜——杨桃酸鱼汤就诞生了。汤色清单,飘着淡淡的鲜香,喝一口,清新爽口,酸味让“鲜”更上一层楼。
 硬核等级:加上老盐,只能等人膜拜了 海南人吃水果的最高等级,要由老盐来成就。 老盐,这神秘且霸气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得看回海南岛本身。 有着儋州的千年古盐田、中国三大盐场莺歌海盐场,海南本身就是一座与盐结缘的岛屿。而在海南人心中,“老盐”的地位就好比酒中茅台。
 海南儋州峨蔓镇的小迪村古盐田。 摄影 / 谢墨 老盐是用当地特别传统的方法晒制的海盐,均为自然结晶的细颗粒,咸中带甜。老盐晒制结晶时间至少3个月,且存放的时间越长,盐就越老,就越珍贵。终于,在老盐文化的浸润中,老盐水果水应运而生。 其中,老盐黄皮水和老盐柠檬水最为火爆。黄皮或柠檬捣碎,加糖(或蜂蜜、冰糖)后兑上老盐水,一杯老盐水就这样做好了。
 海口一家老盐水果水店。 图 / 网络 很多外地人抱着必死的心态尝试这样一杯“暗黑饮料”,却在第一口之后,瞬间真香。咸、甜、酸,在口中融合,混着冰块的凉意,仿佛一阵凉风吹来,笼罩全身,什么燥气,也都没了。 海南人的另一硬核零食,还需要辣椒的加持。辣椒面和盐调配在一起,就是海南人喜欢的辣椒盐。不过这种调料,海南人居然拿它蘸水果。 大街上,鲜切的水果放在玻璃器皿里,五颜六色,付钱之后,老板会把辣椒盐和水果放在桶里,帮你搅拌均匀,或者直接给你包一袋辣椒盐,拿着切好的水果直接蘸着吃。
 鲜水果蘸辣椒盐,甜、咸、辣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图 / 图虫·创意 翠绿的番石榴,清甜香脆加上辣味和咸味,口感瞬时变得丰富。黄澄澄的菠萝的清香直蹿鼻孔,轻轻咬一口,汁液溢满了嘴巴,酸酸甜甜,刚好让辣椒盐的辣味不那么刺激,咸味也融在了菠萝的酸甜味中。金黄色的芒果果肉入口香甜,搭配上辣椒盐,几种味道在口腔碰撞、溶解,刺激着味蕾,吃了容易上瘾。 有的店家会在辣椒盐里面掺进白糖,还有人会在辣椒盐里还配甘梅粉,让口感更丰富独特一些。 除了菠萝、芒果、番石榴,杨桃、西瓜、青芒果,凡是找得到的,一切皆可辣椒盐。
 在海南,水果与人的联结十分紧密。 图 / 视觉中国 由水果这道桥梁,海南人与脚下的土地,深深联结,密不可分。听了海南人这么多花式玩水果的方式,你最想尝试的是哪一种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