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21-12-16 12:57 |
导读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名,再次出兵讨伐陶谦,誓要一举拿下徐州。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次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徐州牧陶谦,而是他的大恩人、同时也是他最为依赖的人之一的陈宫。 陈宫趁着曹操后方兵力空虚的机会,说服了陈留太守张邈兄弟、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人同谋叛乱,共迎吕布为兖州牧,一举占据了包括濮阳在内的兖州各郡,仅余鄄城、范城、东阿等三城尚在曹操集团手中,形势非常有利。而曹操在得知后方沦陷的消息后,紧急撤军北回,并发起绝地大反击;历经大半年时间,终于击败吕布,重新据有兖州。[attachment=2227585] 对于陈宫背叛曹操的动机,由于史书上没有说明,导致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如下三种说法流传最广,每种说法都拥有数量众多的追随者,彼此之间争得不可开交。 其中,曹操因性格多疑,在逃亡途中错杀吕伯奢全家,并当着陈宫的面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流传千古的话,从而使陈宫认清了其奸雄的面目;于是,陈宫便决定与曹操分道扬镳。这是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说法。 但是,也有史学家认为,曹操打压兖州士族的行为,才是陈宫背叛曹操的导火索。因为据史料记载,曹操在入主兖州后,为了树立权威形象,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曾诛杀了一批倨傲不羁的文人,这其中就包括了陈宫的好朋友大儒边让。而陈宫为了给好朋友报仇,才决定背叛曹操。[attachment=2227592] 不过,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陈宫背叛是曹操咎由自取。理由是曹操在攻打徐州的过程中,所过之处大肆杀戮,大军过处呈现出“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的悲惨景象。这让“性情刚直烈壮”的陈宫忍无可忍,因此,陈宫才趁着曹操出征的机会,叛迎吕布为兖州牧,意图将曹操集团逐出兖州。 那么问题来了,以上哪种说法才是陈宫背叛曹操的真正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attachment=2227594] 吕伯奢事件:陈宫不是亲历者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据史书记载,吕伯奢确实是被曹操在逃亡途中所杀,但是,却没有证据证明陈官是这一事件的参与者。相反,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可知,曹操杀吕伯奢的时间是中平六年(189年),而陈宫出仕曹操的时间是初平二年(191年),也就是说,曹操杀吕伯奢时,陈宫还没有跟随他。[attachment=2227589] 更重要的是,假设陈宫真的亲眼目睹了曹操杀吕伯奢的全过程,并因此认清了曹操的奸雄面目,从而决定与其分道扬镳。那么,他就不可能再在初平三年(192年),通过外交手段将曹操推上兖州牧(刺史)的位置了,因为这在逻辑上说不通。 所以,真实情况就是:陈宫根本不是“吕伯奢事件”的亲历者。 综上所述,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是陈宫背叛他的导火索这一说法,只是《三国演义》中对“吕伯奢事件”的艺术演绎而已,并没有事实依据。因此,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attachment=2227584] 边让事件:充其量是陈宫背叛的借口 陈琳: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县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三国志·袁绍传》 曹操因诛杀了“天下知名”的原九江太守边让,从而导致其“地夺于吕布”。换句话说,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就是因为曹操诛杀了他的好朋友边让。不过,这只是陈琳个人的说法。[attachment=2227588] 众所周知,陈琳虽然是 “建安七子”之一,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但是,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谋略方面,他都无法与用兵如神的曹操相提并论,根本不是同一级别的选手。因此,程琳能轻易识破的问题,曹操怎么可能会被蒙在鼓里呢? 再者,此话是出自程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在官渡之战时,程琳代表袁绍所写的征讨曹操檄文。檄文实际上是一种军事斗争的工具,实用性、功利性是它的基本特征;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则是它的终极目的。在具体方法上,檄文是通过抢占舆论先机,以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对敌人进行批判,因此,檄文的内容是"虚实并存"。也就是说,陈琳的说法可信度存疑。[attachment=2227597] 另外,没有证据表明陈宫是边让的朋友。首先,陈宫自始至终都没有提起过边让的名字;他在说服张邈等人背叛曹操时,所用的理由是“反制于人,不以鄙乎!”而不是搬出边让来增加说服力。其次,在白门楼上,陈宫在与曹操对话时,也绝口不提边让,因此,很难让人相信他真的是为边让而战。 更重要的是,东汉末年没有出现过为名士而战的例子。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名义上是为东汉皇权而战,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而战,这点毋庸置疑,因此,为边让(名士)而战,不符合群雄们的利益。而事实也是如此:东汉末年没有出现过诸侯为名士而战的案例。 综上所述,曹操诛杀边让,绝不是陈宫背叛他的主要原因,充其量只是陈宫背叛的借口而已。[attachment=2227598] 徐州风云:也不是陈宫背叛曹操的导火索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三国志·陶谦传》 根据史书的记载,初平四年(193年),一位名叫阙宣的下邳县人,趁着天下大乱,皇权暗弱之时,竟聚众数千人,自称为天子。不过,阙宣此人虽有匹夫之勇,但却无大将的智慧;于是,徐州牧陶谦就让其出兵攻占了兖州南部的任城,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又找借口将其诛杀,以达到嫁祸给他的目的。[attachment=2227587] 陶谦此举既诛杀了犯上作乱的阙宣,又成功地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妙计。但是,这却骗不过曹操的火眼金睛,曹操也将计就计,以平定叛乱为名出兵东征徐州,一举拿下十多座城池。陶谦的丹阳子弟兵在此战中损失惨重。 很明显,此战是曹操与陶谦为争夺地盘而爆发的局部冲突,根本没有对错之分。曹操之所以要对丹阳兵痛下杀手,纯粹是因为战争就是残酷的死亡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不过这场战事获胜的恰好是青州兵而已。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曹操要想在逐鹿中原之战中获胜,就必须拿下徐州;而要拿下徐州,就必须先解决陶谦手下的丹阳兵。这,就是曹操对丹阳兵痛下杀手的主要原因。[attachment=2227586] 此战(曹操第一次东征徐州)徐州方的死者均为“谦兵”,而不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因此,陈宫是因为曹操滥杀徐州无辜的老百姓,才决定背叛曹操的结论是不成立的,至少在曹操第一次东征徐州时是不成立的。 不过,据史书记载,曹操在第二次东征徐州时,确实存在“所过多所残戮”的暴行。那么,这会是陈宫背叛曹操的导火索吗? 兴平元年(194年)夏天,曹操又以替父报仇为由,再次东征徐州,誓要一举拿下徐州。然而,就在曹操一路势如破竹之时,留守兖州的张邈、陈宫等人,却勾结吕布一同造反,在短时间内就占据了包括濮阳在内的五十三县。[attachment=2227593] 从时间上看,曹操是四月份东征徐州的,随后他在得知陈宫等人反叛的消息后,就紧急回师兖州。不过,史书上并没有注明他回师的具体时间,只是说他回到兖州后,与吕布“相守百余日”,后因蝗虫四起,于当年“秋九月”回到鄄城。根据时间推算,陈宫等人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策划反叛事宜;显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陈宫是不可能串联五十三个县共同叛乱的。所以,曹操第二次东征徐州,并不是陈宫背叛他的导火索 综上所述,曹操东征徐州是陈宫决意背叛曹操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那么,陈宫背叛曹操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attachment=2227590] 陈宫之叛:只因得不到重用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斩首,兖州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随时有落入黄巾军之手的危险。关键时刻,陈宫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外交手段让曹操当上了代理兖州牧。注意,陈宫是用“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这样的大道理来劝说曹操入主兖州的;陈宫的言下之意不言而喻:他要与曹操一同为“霸王之业”而奋斗。[attachment=2227599]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曹操入主兖州并站稳脚跟后,陈宫却发现他并不在曹操的权力核心圈之内。曹操虽然也信任陈宫,但真正重用的却是夏侯惇、荀彧、程昱等人,这让心高气傲的陈宫很有挫败感,于是就动了将曹操赶出兖州的念头。 那么,曹操为什么不愿意重用他的大恩人陈宫呢?在白门楼之上,曹操与陈宫之间的对话,为我们解开了这一疑团。 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馀,今竟何如?"——《三国志·张邈传》 原来,陈宫自视甚高,加上他又是曹操入主兖州的功臣,于是,他就常常班门弄斧,在曹操面前卖弄才华。但在曹操眼里,陈宫只不过是一个有小聪明,却无大智慧之人,因此,曹操不可能对他委以重任。在这种情况下,陈宫决定让吕布取代曹操,以实现自己的“权臣”梦想。[attachment=2227591] 不过,陈宫也知道吕布与曹操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因此,他在说服张邈背叛曹操时,用了“权迎之(吕布)”这样的话。这表明他只是想利用吕布“善战无前”的特点,趁曹操东征徐州的机会,一举拿下兖州,然后再“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即在条件成熟时再将吕布一脚踢开。 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三国志·张邈传》 陈宫此话明着是讲给张邈听,实际上却是他自己的真情流露,将他的野心暴露无遗。但是,现实却再一次击碎了陈宫的梦想,因为即便是在吕布手下,陈宫也仍然得不到重用!他提出的很多建议都不被吕布所采纳。因此,为了改变现状,陈宫又将目光投向了袁术。[attachment=2227596] 建安元年(196年),陈宫参加了吕布部将郝萌的叛乱行动。袁术正是这次行动的幕后黑手。 袁术这个人既奢淫放肆,又缺乏战略目光,被称为“冢中枯骨”。陈宫竟想让这样的人当自己的主子,可以说完全是病急乱投医了。这再次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陈宫背叛曹操,与他背叛吕布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找一个肯重用自己的主子,即使这个主子是袁术,他也不介意。 综上所述,陈宫在曹操麾下得不到重用,而且有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就是他最终选择背叛曹操的主要动机。[attachment=2227595] 结语 陈宫先是通过外交手段让曹操轻松当上了兖州牧,后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又说服兖州五十三个县支持吕布(仅剩三县属于曹操),公开背叛曹操。由此可见,陈宫在兖州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能量),同时,这也暴露出陈宫渴望作为主角参与建立 “霸王之业”的野心。 不过,陈宫虽然自视甚高,但是,不管是曹操,还是吕布,都没有如他所期待的那样重用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个人目的,陈宫不惜两次推翻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他先后背叛曹操与吕布,但不幸的是,两次背叛行动均失败了;无奈之下,陈宫只好死马当活马医,继续与吕布为伍,最终落得个命丧白门楼的下场,令人嘘唏。 另外,陈宫既然在兖州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那么,他为什么不自己来当兖州牧呢?事实上,不是陈宫不想当兖州牧,而是他不能当兖州牧。这是因为在东汉桓帝时制定的《三互法》中,明文规定了官吏必须实行籍贯回避制度;也就是说,根据《三互法》的规定,身为兖州人的陈宫是无法出任兖州牧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