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1-11-05 11:09 |
建安十九年,庞统跟随刘备包围雒城,由于表现过于勇猛,凤雏庞统被乱箭射死,此时才36岁,被封为关内侯。 在《三国演义》中,凤雏之死是刘备集团最大的悲剧之一,这也为汉中之战添上了一抹悲剧色彩。不过,虽然庞统已死,但这位军师却没有那么安生,即使在死前他还是对刘备说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话,这些话分别存在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 而且让人惊讶的是,两种说法都暗指了刘备失败的缘由,并且矛头直指诸葛亮。那么,当年的凤雏先生到底说了什么呢?诸葛亮又为何成为了诸葛亮的针对对象呢? 《三国演义》中的说法 在《三国演义》中,刘玄德曾于逃难之时遇到了水镜先生,而这位老先生向他提出了一句经典名言:“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正是由于这句话的影响,刘玄德请出了诸葛亮,此后才慢慢走上正轨。 当然,有了诸葛亮,刘玄德于荆州大显神威,这实在是让人羡慕。然而,似乎上天格外眷顾他,诸葛亮在手中还没用称手,结果转眼之间凤雏也赶来投奔。 在演义中,庞统亲自拜见刘玄德,结果刘备对他不感兴趣。当然,庞统之前就已经得到了诸葛亮的推荐信,但庞统内心十分不满,既有对比诸葛亮待遇的不满,也有身为人才的孤傲。 当然庞统并没有怨恨刘玄德,反而开始怨恨诸葛亮,于是自此以后开始和诸葛亮较劲。可惜,虽然庞统的智慧逐渐体现,但诸葛亮还是比他更得宠,于是两人的较劲越来越猛,最终爆发于汉中之战。 《三国演义》中,庞统拼尽全力,要帮助刘玄德夺汉中。结果,诸葛亮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出事情。于是,就曾写书信劝说刘玄德,要注意庞统的安危。结果,庞统居然进一步认为诸葛亮害怕他的功劳。 因此庞统大怒道:“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惑主公之心。”大意是说,老大,你被诸葛亮给骗了。 因此,此事进一步刺激了庞统,他在帮助刘备夺汉中的时候就更加焦躁,于是这才有了落凤坡之死。 以《三国演义》的故事来看,庞统的死亡是因为诸葛亮的刺激,而将事情进一步延伸,在庞统看来,刘备之所以不能够真正成就大事,还是因为诸葛亮不能容人,这才导致了他庞统之败。 如以这种观点来看,那么诸葛亮就是如萧何一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种说法一直被很多三国爱好者引用,甚至将其当成历史,来指责诸葛亮的过失。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对呢?若剥去这些虚构的历史,找出其中的内核,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这种说法不靠谱,但庞统的确在临终之前指出了诸葛亮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蜀汉面临的隐患。 《三国志》中的说法 在《三国志》记载中,庞统其实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推荐信,相反却得到了鲁肃的推荐。据记载,当时刘备占领荆州,庞统就以从事的身份来尝试担任耒阳县令。可惜,庞统的表现很不好,上任以后基本上就是喝酒,从不管事。这时的刘备对他极其不满,但是,鲁肃却写信劝说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而是千里之统帅。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备才开始重用庞统,并且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史书称,此后日益亲密,关系仅次于诸葛亮,后二者同为军师中郎将。 所以正史记载中,庞统和诸葛亮因为一封推荐信而争斗,这是不存在的。不过,庞统与诸葛亮的关系却未必有那么好,道理很简单,诸葛亮与庞统同为最强谋士,庞统更是江东第一大才,怎肯长期屈居于诸葛亮之下。 果然,在建安十六年时,庞统就强烈建议刘备入主益州,并且五次三番,反复劝说。这的确是庞统和诸葛亮的一次斗智,从记载来看,庞统取得的胜利,刘备留下了诸葛亮,带着庞统前往益州。 之后,建安十七年,庞统提出三条秘计,以阴谋手段突袭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打到涪城。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一直取得胜利,成都似乎唾手可得。因此,刘备在欣喜若狂之余,大宴众将士,一时之间,军营之中欢乐不已。就在刘备欢欣鼓舞之时,也许是因为骄傲自得,他对着庞统戏说道:“今日之宴会可还算快乐?” 谁知,庞统根本不理会刘备,而且断然指责:“将讨伐他国当做快乐,此举非仁者之兵!”此言一出,立刻使得欢快的一面会戛然而止,刘备的脸色也由通红变成了铁青。 很明显,骄傲自得的刘备被刺激到了,庞统是当众在打他的脸。因此,刘备勃然大怒,居然大声骂了庞统一顿:“当年武王伐纣,载歌载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休要在此胡言,快点出去!” 庞统也是恨铁不成钢,于是暴脾气一上来也离开了军营,一直在喝闷酒。当然,刘备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糊涂蛋,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所以等酒醒了一点以后立刻前往请回了庞统。 史书记载,庞统既不道歉,也不理睬刘备,只是一味地喝酒吃菜。但刘备也是一个人情高手,他笑嘻嘻地说道:“刚才的过失,我俩谁应该负责?” 庞统没好气地说:“你我二人共同的过失。”刘备也是瞬间哈哈一笑,最后共同举杯畅饮,此事就此揭过。 小结 然而,这是正史中记载的,大家说的台面话,却不知众人是否发现,还有台下的话没有表明。庞统为什么要当众指责刘备?是他不懂得做人吗?还是他不懂得官场?其实答案都不是,那是因为他看到了刘备集团的弱点。 道理很简单,虽然刘备集团已经打到了成都附近,整个益州几乎要落入手中。但是,越到胜利的紧要关头,统帅就越要冷静,可惜,看看刘备是什么德行,居然在胜利的前一夜没有整顿军备,反而让全军欢呼,个个醉得东倒西歪,连他自己都失了以往的心态。这样的习惯不是蜀国之福。 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庞统这么做也是在责备诸葛亮。道理很简单,刘备的习惯肯定很早就有了,但诸葛亮这个军师却视而不见,或者说他就是在纵容。因为不与主公冲突,所以深得圣宠,但埋下如此隐患,诸葛亮这个前任军师要负责。 果然,这次宴会没多久,庞统就死于落凤坡。但是,刘备这个习惯却一直延续下来,诸葛亮也从未进行阻止。这才有了后来的夷陵之败,有了所谓的莫非朕不知兵否在狂妄,还有十万将士的哀嚎。 因此庞统之死,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在《三国志》中,都遇见到了蜀汉政权的危机,都对诸葛亮似乎略有所知,但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没有改变蜀汉政权的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