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21-09-30 13:33 |
贾家私吞了林黛玉的数百万遗产,用来修盖大观园挥霍一空是很流行的观点。原因主要来自三点。 一,林黛玉家四代列侯应该有钱。 二,林如海身为巡盐御史应该有钱。 三,贾琏替林如海送终,林家家产由他代为处理,他后来又说“再发个三二百万财就好了”。仿佛再说曾经发过三二百万财。 关于以上这三点说法,其实一个站不住脚。本文将就这三点,一一讲明此事背后的真相。[attachment=2210896] 一,林黛玉自己给出回应。 (第四十五回)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林黛玉在林如海死前大半年就回了扬州,后来又和贾琏扶灵姑苏。林如海一切身后事都由贾琏处理,但势必不可能瞒着林黛玉。以林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的聪明,“日常一算”就能知道荣国府进得多出得少,林家有多少钱,不可能瞒过林黛玉的眼。 她对薛宝钗说自己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都是贾家的,就表明她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她也并没有多少钱。至于很多人说贾敏嫁妆云云,都是想当然。可以参考一下古代婚嫁习俗。没必要不相信林黛玉的话,去猜测林家一定有钱。[attachment=2210901] 而且,薛宝钗也打趣林黛玉“不过费一副嫁妆罢了”,都证明林黛玉的遗产并不多。 林家四代列侯不假,问题是列侯也分等级,第一代一定富贵,但随着数代传承,如果继承人只继承爵位没有实权捞钱,俸禄是少的可怜的。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明清两代爵位俸禄,就知道真像王熙凤说的那样,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三五天的花费。 俸禄不高,没有实权捞不到钱,但侯爵的仪仗派头仍旧要有。最惨的是林如海父亲被皇帝额外加封一代侯爵,更是名大于利,基本就是个名。带不来任何实际收益。 以同样侯爵世家史家来论,只到了第三代保龄侯史鼐,史家已经穷了。要知道贾母父亲那可是尚书令等同宰相,远比林黛玉祖上的侯爵和权力大得多。保龄侯史鼐还有实职在手,也都没落了,可知爵位根本保不住林家数代富贵。[attachment=2210897] 第五十三回贾珍曾对尤氏说出世袭家族的现状。 (第五十三回)贾珍说:“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真正皇恩浩大,想的周到。”尤氏道:“正是这话。” 贾珍自己就是世袭爵位,他最有发言权。他说世袭的官除了像宁荣二府一两家以外,都穷的过年没钱上供,需要皇帝赏赐。就是指那些公侯贵族。 贾家也不过才三代,就已经内里精穷,林家靠爵位只会穷不可能有太多钱。[attachment=2210900] 有人又会说林家人口少,几代单传,没人分家产。 首先,林家人口少是指主人,奴才该有的侯爵气派一样不会少。贾家主人也不多。 其次,几代单传并不是有钱保证,宁国府也是几代单传。孩子少没有人分遗产,本就是错误理解。世袭爵位绝大部分家产都是爵产,都由嫡长子继承,分给其他儿子的极少。不会对爵位继承人的家产造成影响。 二,林如海是清官不是贪官 林如海任职巡盐御史,为十三道御史之一,正七品官。以明清两代的俸禄看,大体差不多,为纹银一百七十两左右。“养廉银”是清中后期才有的。[attachment=2210898] 林如海如果是清官,巡盐御史给他带不来任何财富。所谓“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说的也是贪官。除非林如海是贪官。林黛玉的父亲是贪官么?我不信!况且就算贪官,他才任职几年,如何能贪那么多银子?几百万财,两淮盐政一年税收才有多少?乐意查一下历史资料。 林家四代列侯,按照盛极而衰的道理,只会越来越穷,是历史世家的必然,没道理别人都穷林家还违反历史规律的那么富。 林如海只有是贪官才可能捞钱。但也不可能几年功夫捞那么多钱。最关键,那么庞大一笔钱,得有无数人替他周转,太难了。 现代人受电视剧影响严重,认为几百万财不过几捆银票。其实并不是。银票那玩意直到山西人乔致庸开创复盛公票号才开始好用。那以前的几百万两银子,可是小山一般存在。绝不可能存在贾琏和林黛玉一听贾元春晋升贤德妃后,就快马加鞭,星夜赶路回来的事。 林家就算有那么多遗产,一定也是固定资产为多,短期无法出手,更运不回京城贾家。庞大如山的银子,贾家敢大摇大摆运回来,那可真要抄家了。[attachment=2210899] 三,贾琏说的三二百万财的真相 贾琏说的三二百万财还真有。不是林黛玉的遗产,而是他接管荣国府管家时,荣国府银库里的钱。 荣国公贾源位极人臣,军中大佬,财源滚滚。荣国公贾代善也是高官厚禄。他们父子积攒的钱财,第三代贾赦、贾政再能花也花不完。到贾琏管家时,银库还剩三二百万,是特别合理的。 贾琏见过这笔钱,印象深刻。结果被贾元春省亲修盖大观园一遭花光了,太监又来打秋风。他对此颇有怨言,认为贾元春没给贾家带来实惠,还花光了钱,造成贾家现在的窘境。 贾琏怀念没修盖大观园之前,贾家的富裕日子。根本就不是说林黛玉的遗产。当时太监夏守忠派人过来要钱,与贾元春有关,贾琏的牢骚也对应的是贾元春,作者也不可能没头没脑将这条线索引到林黛玉身上,不符合文学作品的行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