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21-09-17 13:12 |
《红楼梦》第74回,由于“绣春囊事件”的发生,加上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跟前进了谗言,王夫人头脑一热,遂舍弃了王熙凤提出的“暗中调查”的建议,转而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行动。 这场抄检行动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薛宝钗,她于抄检行动结束后第二天,以母亲薛姨妈生病为由,搬出了大观园,而自此之后,薛宝钗彻底跟蘅芜苑说了拜拜,直到前80回结束,薛宝钗再也没搬回来: 宝钗道:“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好,再家里的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病着,没下炕呢。别人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再进来的。所以,告诉大嫂子一声儿。”李纨听了,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第75回[attachment=2207428] 虽然宝钗的借口找得“冠冕堂皇”,但明眼人都知道——说什么回家照顾母亲,都是理由,就是被昨晚的抄检给吓着了。故而李纨、尤氏二人相视一笑,大家都是明白人,不需要多说什么。 宝钗本就是客居贾府,身份已然尴尬,她不似林黛玉那般无父无母,颇得贾母宠溺,已是半个“贾家人”。宝钗是完完全全的客人,所以一看到人家贾家内部搞抄检,她一个外人实在不适合继续待在这里。 而有意思的是,宝钗刚将搬走的消息告知众人后,探春就以“反话”的形式替她打抱不平,且看原文:[attachment=2207429] 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今日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算是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75回 有不少初读红楼者,一看探春这话说得尖刻,便理解为探春真的要撵走宝钗一家人,实则离题万里。 探春性格爽利,为人务实,面对“抄检大观园”这样的糊涂之举,她心里坚决反对,可又无可奈何,这种无奈便化作了“怒气”,进而以语言的形式发泄出来,所以她的话听着是撵宝钗一家,实则是在为薛宝钗一家鸣不平。[attachment=2207430] 抄检大观园的做法过于激进,事先不通知任何人,宝玉、黛玉、迎春、探春、惜春等人都准备睡觉了,突然闯进一堆人要抄检,这些孩子们如何能不怕?就好比小时候放学回家,父母一脸怒色,二话不说将书包倒过来,将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出来,不明就里的孩子内心的恐惧感可想而知。 薛宝钗虽然并未被抄检,但她的恐惧更甚,因为她是客人,主人家发生了什么?不知道。为啥要这般抄检?不知道。但只有一点是确定的——不能继续待在这个是非之地,别的不说,心情太不自在了,还是回母亲身边吧。 探春通过这次抄检行动,意识到了很多东西,曾经担任过大观园管理者的她,深刻明白荣国府积重难返的现实境况,可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邢夫人、王夫人居然还搞“内斗”,就着“绣春囊”大作文章,甚至抄检起自家人来了,所以面对抄检时,探春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控诉:[attachment=2207432] 探春道:“你们别忙,往后自然连你们一齐抄的日子还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家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这些的。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得透。】说着,不觉流下泪来。——第74回 而这种情感在次日得知好友薛宝钗将要搬走后,进一步发酵,一向严谨的她居然当着尤氏、李纨、宝钗、湘云等人的面,直言对邢夫人、王夫人的不满,并劝薛宝钗一家:出去了才好呢,可别再进来这个乌烟瘴气之所了。 探春有这么激烈的反应,侧面也证明了她和宝钗的亲密关系,纵观《红楼梦》全书,探春和宝钗两人的交往是很密切的,两人堪称是君子之交。[attachment=2207427] 且看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一回,钗、探两人互评诗歌: 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齿噙香’一句也敌的过了。”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 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一回,探春称赞宝钗之诗当居魁首: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第55回“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一回,探、钗两人协理大观园,合作亲密无间: 探春因问,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来一处吃?”丫鬟们听说,忙出至檐外,命媳妇去说:“宝姑娘如今在厅上一处吃,叫他们把饭送了这里来。”[attachment=2207431] 《红楼梦》文本中有很多细节都在佐证钗、探两人的关系着实不赖,交芒种节祭奠花神,众人忙乱之际,只有她两人聚在一起看鹤;第37回探春提出创建海棠社,宝钗积极响应,确定了诗社举办时间、还给迎春、惜春起了雅号,细数下来,探春和宝钗的相交描写,不下二十余处,此处便不一一赘述。 由此观之,便不难理解探春的激烈表现了——家族日渐衰败、贾府内部争斗、好友被迫离开,探春如何能有好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