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1-07-15 11:10 |
在三国当中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莫过于蜀国的诸葛亮以及刘关张等人。而如果要去评判三国当中谋士的级别,那么诸葛亮绝对是位列前茅的。对于诸葛亮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 但是对于他本人辅佐的对象,大家会有一定的疑问。我们知道刘备和诸葛亮,俩人也是一心想要兴复汉室,而且诸葛亮至始至终都对汉室表现得忠心耿耿。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为什么当初诸葛亮不去辅佐汉献帝刘协,而要去辅佐当时势力微薄的刘备呢? 如果当时诸葛亮早做选择,前往汉献帝的手下做一名官员。那么以诸葛亮的能力,要想熬出头时间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最后会选择辅佐刘备呢?这里就其实有很多个因素存在,如果你看完下列的几大因素,那么你对诸葛亮辅佐刘备就不会有如此疑问了。
第一大因素,汉室名存实亡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汉室的第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由于在当时董卓祸乱之后,汉室的存在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可以说天下诸侯心系汉室的已然无几。那个时候,汉室对下面已经失去了统领的力量,各地诸侯也都是呈现了竞相割据的状况。 汉室的政治权力早已经丧失,仅仅只剩下了一个名头。就拿当时汉献帝的生活状况来说,他已经沦落到连最基本的起居饮食都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再加上当时曹操又趁虚而入,将落魄的汉献帝重新迎回许都。 曹操凭借自己手中的兵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整个汉室的权力全都掌握在自己一个人的手中。所以说,当时的汉室政权已经成为了曹操手底下的一个傀儡政权。 而且在那个时候,曹操掌握汉室的目的,并不是在于兴复汉室,而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政权。曹操在挟持汉献帝的时候,就多次暗中杀害那些真正忠于汉室的大臣。 所以在当时的政治大背景下,如果诸葛亮前往汉室进行做官的话,那么等待他的也只是被杀害罢了。就算诸葛亮再怎么足智多谋,能得到曹操的青睐,但是他匡扶汉室的心是绝对曹操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再加上凭借诸葛亮当时纵观天下大局的谋略,他肯定已经知道参与汉室的危险性。因此他并没有选择去匡扶汉献帝,他也知道汉献帝在那个时候是根本就扶不起来的,就算是他也难以回天。
第二大因素,诸葛亮自身的原因
第二个因素就在于诸葛亮自己本身的性格。我们在出师表中会读到这么一句话:“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心中一直保持淡泊的心,只想在乱世之中求得一番安宁。 虽然他心怀振兴汉室的大志,但是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将自己置于乱世的危险当中。在刘备前去请求诸葛亮出山之前,诸葛亮一直都是呆在自己的家中。虽然他一直暗地观察时局的变化,但是他没有作出任何的出山行为,只是安居于自己的山林之中,与家人、朋友一起过着宁静的生活。 而且刘备请求诸葛亮出山,也是足足“三顾茅庐”才见得诸葛亮一面。由此我们可以见得,诸葛亮自己是根本没有入世的意图。如果不是刘备的真诚;如果不是刘备那一心想要兴复汉室的心;如果不是刘备和诸葛亮都有着同样的大志,诸葛亮是绝对不会与刘备相见的,更不会为刘备出谋划策。因此,这样的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前去汉献帝手底下为官,也根本不会为朝廷卖命。
第三大因素,只有刘备一心向汉
第三个因素就在于刘备是一心想要兴复原有的汉室,而那些已经抛弃汉室的人,他们想要的是建立自己独立的政权,包括袁绍以及曹操等人。再加上当时有谋略的人,其实在互相之间都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汉室是绝对不可能被重新振兴的。 他们已经看不到汉室复兴的任何希望,他们内心都知道汉室早已经是一个名存实亡的政权。那些曾经忠心于汉室的人,早已经在这乱世之中迷失了自己当初的本心。 但是刘备却与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从一开始刘备就是打着汉室的旗号,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的势力。他也从来没有想要去建立另一个自己的政权,可以说他是一心向汉的。 而正是他的这种执着,正是他这种对于汉室的忠心,使得诸葛亮知道,如果辅佐刘备,那么就是相当于辅佐汉室,因为刘备对汉室是不可能存有二心的。
结语: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为什么孔明当时不前往汉献帝那里,为汉室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有人可能说,就算当时曹操掌握了汉室政权,凭借诸葛亮的谋略,也可能在其中有重新翻盘的机会。但是对于当时的曹操,我们通过荀彧的例子就可以很好地明白,就算再怎么忠心于曹操,如果反对曹操建立自己的势力,那么曹操还是会痛下杀手的。 因此,诸葛亮是根本不可能,也根本没有机会从汉室的内部对其进行拯救。他只能够借助刘备这个外部环境,来重新对汉室进行新一轮的大换血,这样他才能有机会兴复汉室。 换言之,当时诸葛亮出道的时候还很年轻。汉献帝当时在曹操的手底下过日子,诸葛亮去了也是选择投靠曹操,是肯定没有机会出头的。头顶上有才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反而,诸葛亮跟随刘备,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更大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