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1-07-10 08:45 |
在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是魏国,但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点,魏国明明是实力最强的,却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就比如说诸葛亮长期北伐,魏国却一直处于坚守状态。其实这是有原因的,首先便是地形的约束,蜀国有着秦岭等山脉的阻拦,想要南下是不太现实的,吴国有着长江的阻拦,南下同样是不太现实的。其次便是魏国内部的问题,比如曹操的继承人问题,曹氏权贵与世家大族的争端等等,在种种内部纷争之下,魏国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南下进攻,所以就形成了那样的局面。 一、曹丕与曹植 曹植有一首诗叫做《七步诗》,此诗阐述了兄弟之情,让兄长曹丕倍感羞愧,同时此诗还反映了古代的皇权斗争,就连亲兄弟都在权力的诱惑之下反目成仇。曹植一直是曹丕的有力竞争对手,他们俩之间互相倾轧了好一段时间,彼此间闹出过很多故事。有一次曹丕见两头牛打架,于是就让曹植以牛做诗,但诗中不能带“牛”这个字,这很明显就是在为难他了,不过曹植是何等人也,他沉吟了一下,就写出了一首千古名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故事还要从曹植开始说起。 公元192年,曹操得了一个新的儿子,他高兴的给这个儿子取名为曹植。小时候的曹植非常聪明,深得父亲的喜爱,曹操也对他给予了厚望,一直将他当做继承人培养,但这样无疑便侵犯了曹丕的利益,因为他是嫡长子,是原本的第一次继承人。两人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不对付了,不过因为曹操的原因,两人的竞争一直是在暗中进行的,后来曹操进入晚年后,身体不好,管不了这两兄弟了,两人的竞争由此进入了白热化。 二、胜出的曹丕 曹丕的地位是很尴尬的,他空有嫡长子的身份,但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一直不算高,比他地位高的人比比皆是。首先便是庶长子曹昂,曹操一直对这个跟随着自己南征北战的儿子很有好感,不过可惜的是,宛城之变他去世了。其次便是曹冲,曹操对这个聪慧的儿子也很有好感,但同样可惜的是,他年仅14岁就去世了。最后便是曹植,曹操认为这个儿子是最像自己的,同样胸怀天下,同样文采斐然。 在曹冲和曹昂去世后,这对兄弟就开始竞争世子,从感情上来说,曹操当然更倾向于曹植,但是从法理上来说,显然曹丕是更适合的,他首先是嫡长子,其次为人做事也更加稳重。曹操的晚年,他就一直在世子问题上摇摆,兄弟两人的感情本来就不好,再加上父亲有意的放纵,就变得越来越差。后来曹丕虽然胜出了,但胜出的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而是因为曹植的做法。 三、曹植的做法 曹植是一个典型的文人,而文人该有的毛病他一个不少,好饮酒,而且自视甚高。曹操有意培养这个儿子,于是将他带在身边出征,结果在军营中,曹植根本不守规矩,天天喝得铭酊大醉。军营饮酒乃是大忌,这让戎马一生的曹操非常不满,如果不是众将的求情,恐怕他要将儿子拖出去给斩了。在这件事情结束后,曹操也意识到了,如果将魏国交到曹植的手里,这肯定是一场灾难,后来回京就确立了曹丕为继承人。 曹操去世后,曹丕成为了新的魏王,曹植的处境就非常尴尬。本来按照曹丕的想法,这个弟弟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肯定是不能留的,不过随着《七步诗》的诞生,他心中那早已泯灭的兄弟情谊又一次诞生,就将杀心放下了。不过事情也不会这样结束,曹植虽然逃得了一命,但仍然处于战战兢兢的生活状态,他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活着,是因为兄长发善心了,所以想要保得性命,就不能让兄长对自己不满。
后记:
有一次已经称帝的曹丕,拉上了弟弟去郊游,途中看见田埂上有两头牛在打架,结果有一头牛势弱,被绊倒在井里摔死了。看见此景,曹丕顿时心生一计,弟弟不是文才好吗?就让他以此景作一首诗,而且不能带“牛”、“井”、“死”等字。这个题目不可谓不难,曹植走了百步,最终做出了一首诗,并且此诗也如同《七步诗》一样,诗中暗喻了兄弟之情。曹丕听完这首之后,心中又一次感到羞愧,就此决定不再为难弟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