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1-05-11 07:38 |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就娶了薛宝钗。姑且不论林黛玉怎么死的,只说贾宝玉迎娶薛宝钗,读书人难免“意难平”。凭什么贾宝玉如此轻易就和薛宝钗结婚了。曾经山盟海誓呢?
关于黛死钗嫁,曹雪芹在第五十八回给出明确说法。贾宝玉心甘情愿迎娶薛宝钗。不存在任何欺骗、不满甚至拒绝。 (第五十八回,芳官对贾宝玉说:)他(藕官)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得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借梨香院三官故事伏笔了黛死钗嫁的结局。贾宝玉之所以会在林黛玉死后坦然迎娶薛宝钗,在于三点:
一,贾宝玉将林黛玉当嫡妻,证明宝黛二人在八十回后订婚了。而林黛玉之死就像嫡妻去世,不能要求贾宝玉追随他而死。 二,贾宝玉有自己的责任。为家庭,他需要传宗接代。为长辈,他需要成亲尽孝。“人伦大节”不可以任性妄为。嫡妻去世,男子续弦是常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东坡悼念发妻,谁又能说活着的就无情?贾宝玉续弦是正理! 三,“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不是不能守,而是既让家庭长辈不安,不为人子之道,关键是死了的也不安。 林黛玉死前,一定希望贾宝玉能幸福地活下去,而非要求他随之而走。
都说《红楼梦》八十回后续书,“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一幕不错。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终究过于小气。心中有怨的林黛玉,死不安详,也不符合《红楼梦》主旨。 根据太虚幻境出自秦观秦太虚的线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正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最终注解。 不求“生同衾,死同穴”,只要曾经拥有,念兹在兹,足以! 所以,贾宝玉迎娶薛宝钗是非常坦然的。他们婚后齐眉举案再正常不过。 尤其[终身误]说贾宝玉心中“美中不足”,要注意不是不满意,而是认同与薛宝钗的婚姻太“美”满,遗憾美好生活与林妹妹一起有多好。他的“意难平”并非对薛宝钗不满意。
不过,既然贾宝玉对薛宝钗处处满意,为什么最终还会抛下宝钗离家出家而去呢? 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第二十八回贾宝玉作[悲愁喜乐]酒令。“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是说薛宝钗曾有规劝贾宝玉振作起来多读书的“后悔”之举。 先不说贾宝玉出走是否与薛宝钗的规劝有关。只说薛宝钗劝贾宝玉振作有错么? 贾宝玉离家出走时,贾家已经被抄家。贾宝玉身边绝不是他和薛宝钗,起码还有麝月,不排除有玉钏儿和莺儿。好几口人需要吃喝生存,谁在支撑家业?贾宝玉么?一定不是,只能是薛宝钗。 薛宝钗一个女人在逆境中坚强,此时要求丈夫像个男人一样振作起来有错么?那个时代的男人只有建功立业才能挺起家庭。就与现在人找工作一样,薛宝钗何错之有?总有人抨击宝钗利欲熏心,试问生存之道哪里利欲熏心?
贾宝玉彼时不再是大观园那朵温室花朵。被人悉心呵护!换成林黛玉,在那种“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举步维艰日子里,贾宝玉还是浑浑噩噩,也是要劝的。 其实,贾宝玉离家出走的真正事实与凭空理解是有偏差的。曹雪芹早都写出了原因,只是很多人不注意罢了。我们看第一回。 甄士隐丢了女儿后,被葫芦庙大火连累家破人亡。不得已投奔岳父封肃家中。封肃不是人,坑蒙拐骗不说,还处处嫌弃女婿不会过日子云云。 甄士隐遭逢打击不久有了下世(将死)征兆。试问他的妻子封氏会不会劝甄士隐振作点?甄士隐振作了么?那一天在门口遇到跛足道人唱《好了歌》而顿悟,随之出家而去,只留下妻子封氏一人在家。他妻子何错之有? 甄士隐出家而去,也不是抛弃妻子。他的出家更像是“甄士隐”已死,了却尘缘而去。
贾宝玉基本复制甄士隐的经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投奔薛姨妈,夏金桂一定不容他们。且根据贾宝玉和香菱的关系,最终是夏金桂炮制二人绯闻,连累香菱惨死,才让贾宝玉彻底崩溃。 贾宝玉将死,癞头和尚及时出现点化,随之出家而去。第二十三回贾宝玉说的那个“掉池子里,被癞头鼋吞了去,变成个大王八”的谶言,就是宝玉出家伏笔。 综上,贾宝玉并没有对薛宝钗不满意。他的离家出家,相当于人世间的贾宝玉已“死”,不是薛宝钗做错事,致使贾宝玉离开。这要清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