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1-04-29 07:45 |
有读者认为,薛家进京是奔着“入宫待选”来的。其实不然,《红楼梦》原文是这样的,“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报名达步,以备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说白了,这些“入学陪侍”,就像林黛玉在家里的陪读丫头一样,只不过,这些世宦名家之女,陪伴的是公主、郡主。
这种“待选”,不管成功与否,都不影响这些世宦名家之女的婚嫁。而薛宝钗在金陵的时候,就曾经有一位癞头和尚告诉薛家,将来薛宝钗的“金锁”,一定要和“玉”成正配。所以,薛家进京,其实就是奔着“金玉良缘”来的,“待选”只是可有可无的事,成功也好,不成功也无所谓。 然而,当薛家进了贾府之后,就发现“金玉良缘”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贾宝玉早就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贾母对这件事也表露出赞许的态度。想让贾母抛弃亲外孙女林黛玉,改选并不欣赏的薛宝钗,是不可能的事,薛家唯一的办法,就是指望薛姨妈的亲姐姐、薛宝钗的亲姨妈王夫人。 那么,王夫人对“金玉良缘”究竟是什么态度呢?很多读者都认为,王夫人非常赞同“金玉良缘”,这种看法是没错的,但是,王夫人对“金玉良缘”的赞同,也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直接就认定了“金玉良缘”。毕竟,从当时两家的条件看,薛宝钗并不能配得上贾宝玉。 贾家是一门双公的百年世家,薛家只不过是皇商的身份,且在薛父过世之后,薛家已经开始衰败。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关系再亲密,也比不过贾宝玉的终身大事要紧,贾宝玉才是王夫人的心尖尖儿,一辈子的依靠。王夫人再糊涂,也不可能因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就稀里糊涂地把妹妹的女儿,嫁给贾宝玉。薛宝钗必须符合王夫人对儿媳妇的要求,才有这种可能。
所以,薛宝钗必须笼络住自己的亲姨妈,才有可能让她支持“金玉良缘”。为了笼络王夫人,薛宝钗用了两件衣服,二两人参和一句谎话。 两件衣服,是金钏儿投井时,薛宝钗主动拿出来的。彼时的王夫人,正在伤心落泪,薛宝钗来安慰姨妈的时候,王夫人告诉她:“刚才我赏了她娘五十两银子,原要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出两套来给她装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做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做生日,这会子又给人装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她……” 林黛玉的生日在二月十二,此时是农历五月,贾府怎么可能刚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薛宝钗心里明白,立刻就提出来:“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去赶?我前儿倒是做了两天,拿来给她,岂不省事?况且,她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称。” 当王夫人问薛宝钗难道就不忌讳的时候,薛宝钗毫不犹豫地告诉王夫人:“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 凭着这两件衣服,宝钗给王夫人留下了第一个好印象。这姑娘,不像林黛玉那么“小性儿”,不像林黛玉那么多心,这才是王夫人理想的儿媳妇的样子!将来和儿子结了婚,儿子也不用小心讨好她。 当然了,仅仅有着两件衣服还不够,当王夫人因为二两人参发愁的时候,又是薛宝钗站了出来,告诉王夫人:“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有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成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的人,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了伙计过去,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
能及时为王夫人解决问题,这是薛宝钗的另一个优势。有了这样的儿媳妇,王夫人何愁将来少操心家务事?凭借着二两人参,薛宝钗在王夫人面前,又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分数。这也是林黛玉万万比不了的。 薛宝钗不仅能急王夫人之所急,还能很有眼色地站在王夫人这边,甚至为此不惜撒谎。 有一次,贾宝玉曾经要求王夫人给自己三百六十两银子,自己替林黛玉配一料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骂道:“放屁!什么药这么贵!”贾宝玉便告诉王夫人,这料药里要用多多少珍贵药材,还说薛蟠已经配了,花了上千的银子,“太太不信,只管问宝姐姐”。 薛宝钗却摆手笑道:“我不知道,你别叫姨娘问我!”薛宝钗真的不知道吗?随后,在贾母这里,薛宝钗便承认自己撒谎了:“我告诉哥笑话儿,刚才为那个药,我说了不知道,宝玉心里不受用了。”若是她没有撒谎,贾宝玉又有什么“不受用”的?明明知道薛蟠做了这样的事,却为了讨好王夫人不承认,贾宝玉心里才会“不受用”。事实上,王熙凤也承认,薛蟠确实配了这样的药。 薛宝钗撒谎,贾宝玉心里“不受用”,王夫人却非常高兴,认为这个外甥女和自己一条心:“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媳妇和婆婆一条心,是婆婆最看重的事,否则将来儿媳妇成天和自己对着干,哪个婆婆受得了?凭着这一句谎话,薛宝钗再一次赢得了王夫人的高度认可。 为了“金玉良缘”,薛宝钗极力讨好王夫人,又是拿出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儿装裹,又是让自己的哥哥帮着王夫人买人参,又是不顾事实,符合贾宝玉,公然撒谎。通过这些方式,薛宝钗成功赢得了王夫人对“金玉良缘”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