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21-01-17 11:45 |
火烧赤壁曹操败北,刘备则乘周瑜和曹仁在江陵相持不下的良机,趁机以武力夺得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因为刘备的军事行动是打了“荆州牧刘”的旗号光天化日之下大张旗鼓地进行的,一笔写不两个“刘”来,没有人知道此刘(刘备)非彼刘(刘琦),因此军事行动出奇的顺利。 武陵太守金旋胆敢抵抗,结果“为备所攻劫死”;殷鉴不远,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识时务为俊杰,选择了出降。 刘备自然明白形势比人强的道理,心知这些人的出降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出于无奈。所以在占据四郡之后,着手开始巩固战果。刘备大封功臣,任命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 刘备这样做,摆明了就是对赵范的不信任。接收大员赵云的到来,令赵范心生不安。在绞尽脑汁之后,赵范琢磨出一个办法:“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attachment=2144223] 如果樊氏嫁给赵云,史间便会多了美女嫁英雄的一段佳话,赵云可以有一个温馨的家,赵范也可以从此安心于位。然而,如此一举多得的美事,赵云却断然拒绝,理由是“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 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 赵云敞开心扉,坦诚相告,劝说之人应该是刘备身周的亲信。赵子龙不娶赵范寡嫂的故事,也成了后世人交口称誉的美谭。 史家对此称颂道:樊氏国色、且为寡居,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者远矣! 关羽乞娶秦宜禄妻之事,见于《三国志》正史记载,绝非空穴来风。[attachment=2144224] 《三国演义》中自然对关二爷的糗事绝口不提,而是大书特书关羽在身陷曹营后如何威武不能屈,无论曹操如何施恩、笼络,他就是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而去。关羽的忠贞历来无人敢质疑,但历史上的“关羽别曹”确确实实是另有隐情的。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吕布使秦宜禄诣袁术求救,袁术留之。关羽屡请曹操,欲得秦宜禄妻。曹操疑其有色,及城陷,曹操见之,乃自纳之。 原来,曹操刘备联手攻打吕布,吕布不是对手,于是派手下秦宜禄潜往袁术处搬救兵。哪知道救兵没有求来,秦宜禄也被袁术扣留,而且还由袁术主婚另娶了汉宗室女子为妻。秦宜禄另娶是迫于无奈,他的发妻杜氏当时还在下邳城中。[attachment=2144225] 不知什么原因,关羽知道了秦宜禄妻子是个绝色女子,得知杜氏新寡不由怦然心动,于是向曹操提出要求,作为对秦宜禄的惩罚,城破后,希望将他的妻子赐与他。曹操最初不疑有它,满口答应。 千不该、万不该,关羽不应该在城破之前左三番右五次的和曹操提及此事,曹操是何等样人,当下就起了疑心,怀疑杜氏是个绝色女子。 于是在城破之后,一声令下,将杜氏先带来让自己过目,一见之下,杜氏果然是倾城倾国的绝色女子,于是果断据为己有。 关羽对曹操横刀夺爱之举自然耿耿于怀,曹操对关羽也是心存愧疚,于是对关羽极尽安抚笼络之能事,只是二人之间已然心生芥蒂,关羽离开曹操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同样是美色当前,赵云却不为所动。赵云与关羽都是有血有肉之人,难道他真的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不成?[attachment=2144226] 仔细分析就可以知道其中缘由,作为一个与曹操比肩的历史人物,刘备深谙御将之道。依现代管理学观点来看,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是一个极善于人事管理的领导者。 同理,君主社会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依不同的情势,为达到其目的,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来统御麾下。刘备部属都是有“贪嗔痴欲爱恶憎”,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其思想情绪自然也会,依不同客观情况随时发生变化,而不会是简单地工具。 刘备自然明白“知人善任”的道理,他刻意笼络将心、团结信任他们,以使之倾心为已效力。因为为将者均是各有其所长的人才,所以在使用他们时候,取其所长,因才而用。根据不同部属的性情及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令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赵云被任命为桂阳太守的时候,关羽已经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宜都太守、征虏将军。[attachment=2144227] 赵云这个时候只是偏将军,但他早已经将自己未来寄托在了刘备身上,不娶樊氏正是他先公后私,忠于职守的表现。 刘备在世时候,赵云只能是专司内务,正是因为他心思缜密的原因。 对赵云不娶樊氏的故事,明人顾嗣协有诗评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关羽面对杜氏女时怦然心动,是出于天性。关羽、赵云两个人都是响当当的大好男儿,好色是男儿本色,娶与不娶都有道理。断不能因为关羽有这么一出糗事,就将他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一笔抹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