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0-06-29 07:56 |
建安十六年(21年)三月,曹操派遣钟繇讨伐汉中的张鲁,关中的军阀韩遂、马超等人怀疑钟繇是要攻击他们,于是联合叛乱。曹操赶紧派遣曹仁率领大军前去征讨,随后自己又率领大军亲征。张鲁据守汉中已经几十年,汉朝不能征伐他,刘璋不能吞并他,自己还曾经想称王,应该是有一定实力的诸侯。按理说,要征伐这样一个诸侯,曹操肯定会派出一支大军。钟繇长期镇守西北,曾经打败过叛乱的郭援,在西北军阀中很有威望。一个很有作战经验的大将,指挥着一支正要准备打大仗的军队,为什么不能就地平定叛乱呢?
(马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曹操根本就没有集结大军,只是给了司隶校尉钟繇三千兵,以讨伐张鲁为幌子,目的是使自己的势力进入关中,在各个军阀中间插进一个楔子,无事则可以分而治之,有事又可以各个击破。更为盲目乐观的是,认为只要一打出征讨的旗号,张鲁就会缴械投降。其实,这不过是曹操方面的一厢情愿,关中诸军阀虽然没有一个眼光远大之人,但触及到自身的利益,他们个个都很敏感,所以钟繇一进入潼关, 马超、韩遂等人就起兵造反了。 对于这种结局,曹操的部下不是没有人料到,仓曹属高柔就曾经劝谏说:“大军向西出兵,韩遂、马超怀疑是来袭击自己,一定会相互鼓动叛乱。应当先安抚三辅地区,如果平定了三辅地区,汉中只要一纸檄文就可平定了。”曹操没有听从。高柔劝谏曹操,是在曹操准备出兵之时。还有一个人比高柔更早预料到这个结局,他就是卫凯。 卫觊,字伯儒,河东郡安邑县人。很早就被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属,任命为茂陵令、尚书郎。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时候,袁绍联络刘表,让他从南部进攻曹操。刘表虽然暂时没有出兵,但却已经答应了袁绍,而关中的各路将领又都保持中立,曹操的形势不容乐观。益州牧刘璋与刘表素有嫌隙,曹操派卫凯以治书侍御史的身份出使益州,让刘璋发兵牵制刘表的军队。卫凯到长安时,因道路不通不能前进,只好留下来镇守关中。关中曾经发生过三辅之乱,当时有大量的老百姓逃亡他乡,仅仅流亡到荆州的就有十余万户之多,等到稍稍有所安定下来,这些人就陆陆续续回来自谋生计,毕竟这儿是自己的家乡,更何况这儿的土地肥沃,自古就是一个粮仓。 但是,人虽然回来了却难以安居,因为关中的军阀都在想法设法扩大自己的队伍,这些回来的人正好成为他们招兵买马的对象,于是就被他们招到麾下,成为他们割据的资本。又因为朝廷所属各郡县的力量不足,根本就无法和军阀们抗争,所以这形势就一天比一天严峻。 不管是军队还是百姓,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盐。而盐又区别于粮食以及其他生活物品,不是一家一户甚至一乡一县可以生产的,所以从西汉开始就为国家控制和专卖。卫凯看到,战乱让盐的专卖制度丧失,一旦恢复,必定会给国家带来财富。如果拿卖盐赚到的钱购买农具耕牛,再把这些东西供给归来的老百姓,就可以生产更多粮食,以使关中重新富足。那些逃走的百姓听到以后,一定会大批地日夜兼程地赶回来。于是写信给尚书令荀彧,建议派司隶校尉钟繇留治关中全力主管盐的专卖,这样必将使各路军阀的势力日益削弱,地方官府与百姓的力量日益强盛,最终达到强本弱敌的目的。荀彧把卫觊的建议上报了曹操。曹操同意了卫凯的建议,开始派谒者仆射监理盐官,由司隶校尉钟繇在弘农开府,分别予以辖制。 据《魏书》记载,当时关中地区马超、韩遂等将军们,表面上服从朝廷,内心并不可靠,于是钟繇请求带领三千兵以讨伐张鲁的名义进入潼关,实际上是对他们进行威胁和压制。曹操让荀彧询问卫凯,以便做出最终决策。卫凯认为,关中地区的各个将领,都是一些地位低下的人有了兵猛然间得势,并没有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不过是想守住自己目前的地盘职位而已。如果以国家的名义给他们提高爵位,满足他们的愿望,如果不是遇到特别大的变故,不用担心他们会发生变乱。所以说,这件事情应该慢慢来,放到以后再去解决。如果现在就带兵进入关中,说是讨伐张鲁,但张鲁在深山之中,连道路都不相通,关中诸侯必然怀疑。这些人一旦因为害怕而发生动乱,他们本来就有很多兵众,再据险而守,到时候很难有一个万全之策。曹操开始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但因为已经将西北事务交给钟繇来打理,带兵入关的事情又是钟繇提出来的,又不好驳回,就听从了钟繇的建议。事情果然如卫凯所料,军队刚刚进入潼关,立刻就发生了大叛乱。不得已,曹操只好亲自率军征讨。关中之战的结果,仅仅是平定了叛乱而已,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得到,死的人反而要用万来计算。到这时候,曹操才后悔没有听取卫凯的话。因为这件事情,曹操对卫凯更加重视。关中各地归服之后,曹操就把卫觊召了回来,稍后升他为尚书。魏国建立以后,卫觊被任命为侍中,和王粲一起主持各项典章制度的修订。 关中诸将,以马超和韩遂最强,但西北人口稀少,两人的扩张受限,所谓的强大只是相对而言。这些将军有一个特点,面临危机了能够抱团,这在李傕郭汜时期就是这样,而谁都顾不上他们的时候就会自己闹腾,就像韩遂和马超的父亲马腾就打了多年的仗。又因为西北缺少粮食,军队很穷,谁给他们一点儿好处就容易跟随谁。如袁尚挑动郭援、高幹叛乱,也拉拢过西北诸将,他们都答应了袁尚予以策应。后来曹操派人给他们说以利害,答应给他们好处,这个马腾还派出了儿子马超支援曹操作战。由此可见,卫凯的“厚爵”是能够打动这些人,而这些人感到了威胁,抱团反叛的可能性也很大。 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应刘璋之邀进入西川,第二年开战,直到建安十九年才逼迫刘璋投降。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讨张鲁,到达阳平关张鲁就准备投降,只是因为弟弟张卫的阻扰才延后了一段时间。张卫不肯投降,除了认为汉中山陡路险有关可守,还因为关中诸将叛乱逃到了汉中数万家民众。也就是说,关中不但没有像卫凯设想的那样,用政策吸引流亡的人口大批返乡,反而因为叛乱又逃亡了几万家。后来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失利并最终失去汉中,与关中荒凉难以就地供给军需不能进行长期坚守有直接关系。如果采纳卫凯的建议,为诸将提高爵位稳住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百姓返乡,增加各郡县的力量,关中叛乱则有可能避免。张鲁、刘璋都有归顺朝廷的念头和举动,假如关中不乱,曹操逼迫说服张鲁投降的可能性将很大。如果在刘备夺取西川之前张鲁投降,天下将完全是另外一种局面。所以说,曹操没有采纳卫凯的这个建议,并不是死了一万多士兵这点损失,在天下大势方面,曹操损失的更多。 为什么史书更多的记载了高柔的劝谏而较少提及卫凯的建议呢?这是因为卫凯的建议只是一种私底下的意见,而高柔的劝谏却是一种公开的行动,无论是官职和分量都是不一样的。 卫凯在曹丕和曹睿时期,做得多是一些文秘工作,最终爵位达到乡侯。倒是他的儿子卫瓘(guan),比他的名气还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