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0-06-13 10:58 |
东汉末年的风云主要集中在多方军阀诸侯势力的纷争,而发展到后期,各路诸侯就剩下了三家,分别是占据整个北方和中原的曹家魏国,占据东南部及大部分南部的孙家东吴,以及占据西南部的刘家蜀汉,不过仗打到现在,不仅整个中原大地都一片焦土,更关键的是死了太多的人 据分析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中华大地就锐减了近千万的人口,可见战争对国家的伤害是极大的。那么三国鼎立之后,三甲对国内是如何搞国内的建设呢?而三家筹集军费的方式又有哪些呢? 咱们首先来说曹魏,魏国是三家中正大光明从汉朝献帝手里接过皇位的,所以说曹氏是三国时期正统的王朝,另外两家就是割据势力;而曹魏到了曹丕这一代,才刚刚的从赤壁之战的元气大伤中慢慢缓过来,并且中原是东汉末年混战损失最重的地区,别说农业发展受限,就连商业都被打的很久都恢复不过来。 再加上一些无良的军阀直接就抢夺商人农民的私人财产,这种混乱的军阀局势让无数的中原子民苦不堪言;还是就是洛阳、长安两个国家中心经济区,因为董卓和手下一些军阀的烧杀抢掠,两个地区的经济早就彻底瘫痪,更别提带动中原经济。 曹操不得已才启用许昌作为新都,这也是因为长安和洛阳用不了了,一片焦土,人口只剩下不到十几万人;那么曹魏面对这些情况,他们该如何国内建设呢?
曹魏屯田制解决粮食问题
曹氏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士兵军费和吃饭问题,能不动用国民赋税那就不动用,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士兵吃饭和军费的问题,并且还让老百姓缓了一口气;屯田制度就是把士兵平时的训练时间挤出一部分用作耕地种植,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 并且屯田制度也规定士兵可以把亲属带入驻地,驻地会专门建设一个生活区,供这些亲属住下,亲属们可在这里耕田种植,收成直接上交给部队一半,另外一半自己使用,这项制度直接让军队的开销大部分脱离了国家的开销。 而下面就是各州人口统计和人口调配,遭受战乱较为少的地区冀州,当曹操攻破冀州的时候,他意外的发现,整个冀州就剩下了三十万户的人家,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大州啊,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对他极为痛恨是有原因的,他觉得冀州可能是自己成就霸业的地方,谁知道冀州被袁绍搞得成这个鬼样子。 所以冀州的地广人稀,是屯田的一个好地方,冀州发展到曹魏中后期的时候,人口和经济重新回到了规模,这其实也是屯田拉动的经济发展,屯田粮食质量高,价格还不贵,也因此屯田粮反而成为当时极受欢迎的米粟。 曹魏对于商人的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这样因为曹魏的周边都是外族,大魏积极鼓动商人去西域和北方和异族们进行贸易,不仅如此,大魏还鼓励商人主动和东吴、蜀汉进行贸易,在这种开明的商业政策下,大魏的经济发展是极为迅速的,甚至可以说大魏用钱买来了蜀汉和东吴的粮食和矿石资源。 而一旦开战,蜀汉和东吴商人手中的钱就得大幅度的贬值,也因此,两国商人会在得知开战消息后,迅速地把钱花出去,不过大魏的商人也不傻,他们对消息的获知是得到政府的通告的,一旦知道即将开展,他们会压制货币,让蜀汉东吴两国的商人血本无归。大魏执政期间,主要就是屯田制度和扶持商业这两项大的经济建设。 那么大魏的军费是如何筹集呢?要知道乱世中打仗,靠的就是钱;曹操的发家史是有些不堪的,并且这种不堪还一直伴随他到去世。曹操当初为了拿钱拉起部队,不惜带人去盗墓,把人家墓里的值钱东西都拿出来,然后换成了粮食,这才有了曹操的崛起。而从曹操到曹丕、曹叡这祖孙三代,都专门设立一个盗墓的部门,而这个部门有个好听的称呼:“摸金校尉”。据说,大魏曹丕曾经和东吴作战,军费开销一大半都是摸金校尉提供的。而后来曹操具备了规模了,就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也因此开始了收税,因此靠盗墓创立基业,靠地盘壮大自己。
东吴榨取廉价劳动力
再看看东吴政权的经济建设是啥样的,东吴创立基业基本上是由孙权的老哥打下来的,而到了孙权这一代,江东基业已经十分稳固了;并且江东地区战乱极少,并且加上气候特点湿润多雨,江东地区种植瓜果和粮食是极为丰富的。 此外,江东地区还有产盐地,并且东吴的水运十分的便利,通过长江和江南运河成功的把货物送到蜀汉和大魏,因此江东的财力发展是很厉害的;更关键的是东吴有着免费廉价劳动力! 这点非常重要,东吴南北的南越就是东吴政权手里的廉价劳动力,因为南越人作战水平极差,并且人口还不少,东吴一没钱了就跑到南越去抢掠资源,后来抢到南越已经没有可压榨的地方了,东吴就直接掠夺他们的劳动力。 后来,占领南越地区后,东吴对土著政策就是扶持贵族,压榨平民;通过扶持南越土著的贵族阶级,分给他们一些利益,并通过他们来获得大量的免费劳动力或者是廉价劳动力,这对人口锐减的三国时期是极有利的。 这一点大魏就做不到了,这也是因为大魏北方和西方的异族都不好惹,动不动就是骑兵作战,这种作战是大魏消耗不起的;再加上东吴是最早开辟殖民地的政权,他们通过海运的方式殖民了当时的海南和越南一部分地区,因此,东吴的经济水平其实是很高的。 但是东吴政权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世家大族掌握了国家命脉,以上说的经济优势都被江东士族们拿捏的死死的,也因此,东吴政权才无法对士族进行整顿,可以说东吴要对外作战,那就得看士族的眼色,虽然东吴很富裕,但政府其实很贫穷。 东吴的军费筹集其实就是士族提供,士族觉得这一仗可以打,对他们有利益,那么你君王说打,我们二话不说给钱出力,这也是为什么东吴对魏作战,总是规模很小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兵源,而是士族给的钱太少了,直接影响了战争规模。而东吴最大的几个世家就是陆家和鲁家,这两个家族出的人才就是鲁肃和陆逊,不过这俩人也不是所在家族的话事人,只能算是两个家族接触的一代政治家,实际控制权还被族长把握在手里。
蜀汉初期放手抢夺益州库府
最后说说蜀汉政权,说起蜀汉政权那都是满满的遗憾,蜀汉发展越来越差,刘备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其实益州最开始发展的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刘璋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很少压榨益州百姓,在刘璋的带领下,益州百姓生活水平是不错的。 不过刘备的到来,让这一切都变了;刘备入川后掀起了益州之战,这场战役本身其实也没啥错,就是刘备想要益州,但刘备在打下益州后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放纵手下抢掠益州的府库,要知道这里面的钱都是当年需要对地区建设和支出的费用,但是刘备就脑子一热把它赏给了手下,这下好了,给钱容易要钱难。 刘备等坐稳了益州,他意外的发现自己没钱用了,而刘璋这个老儿把钱都放在府库,其他地方愣是一点都不藏钱,这就让刘备万分后悔,后来打下汉中后,他不让手下去抢掠,满心期待的打开了府库,又愣住了,钱都被曹操给搬走了,所以蜀汉最初是很穷的,就因为刘备犯的这个错误。
诸葛亮利用资源盘活国有企业,蜀汉财力大增
最初益州是靠荆州扶持了几年才缓过来,蜀汉经济真正的发展起来还得靠诸葛亮,诸葛亮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他愣是把蜀汉一盘烂棋给下活了,诸葛亮利用益州特色,大力发展因地制宜的农产品,并且大力开发矿石资源和战马蜀锦,诸葛亮用了好多年的时间才把蜀汉的财政从赤字搞到了每年都有余钱。 而蜀汉军费的筹集方式其实是,靠政府把控要害商业部门的方式筹钱的,比如蜀锦,诸葛亮规定国家专门整合该方面的市场,但只是整合,并不插手,通过整合来获取一部分的税金,这部分税金就属于赋税之外的收入,而矿石产业完全由政府控制,所以说蜀汉的军费其实都是由国有产业供给的。
结尾
三个国家三种经济建设制度,当然大魏靠着人口基数和经济重心位置成功的发展成庞然大物,而东吴虽然有建树,但无奈军事实力还是不足以一统天下,最终还是退出了三国争霸的舞台;蜀汉虽然自诩为汉朝正统,但被益州这个小地方给困得,活生生把自己给困死,虽然能自给自足,但绝对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