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在黛玉逝世后毅然披缁奉佛,她为何要这样做呢?关于这一点,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持人“解脱”说,有的人持“厌世”说、“逃避”说,还有的人持“慧根顿悟”说。
王国维认为紫鹃最后出家是一种“解脱”。他把红楼人物的解脱分为两类:“一存于以他人之痛苦,一存于觉自己之痛苦。”他认为紫鹃属于前者,宝玉则是后者。前者“超自然的也,神明的也”,后者“自然的也,人类的也”;前者为“解脱宗教”,后者为“美术”;前者“平和”,后者“悲感”、“壮美”。
而王昆仑则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紫鹃之所以选择出家,是因为 “对现实人世生活绝了希望”,“一片酸热之心,一时冰冷”,原本的希望与悲哀都一齐泯灭,到了这般境地,只有逃脱现世生活。这是厌世逃避说的论调。
此外,还有顿悟说。梅苑认为:“紫鹃是因为黛玉的死,而领悟到人生缘分的一定,再进一步把感情升华,让心灵达到净化的境界而遁世。”似乎是说紫鹃透过黛玉的死,而骤然顿悟。另外李鸿渊则认为,紫鹃的顿悟其实是受到宝玉的影响,她在听了宝玉的“剖白”之后,明白了“空即色,色即空”的真谛,决心遁入空门,“让她至少拥有一片净土”。
但是,在我看来,紫鹃的出家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她原先在黛玉身边时,一心一意侍候黛玉,时时刻刻将心系在黛玉身上。而我们通读全书,不难发现,紫鹃在大观园中很是低调,在诸多群体活动中,诸如芒种节的饯花神、贾政毒打宝玉事件、大观园的多次诗会、盛大的螃蟹宴、老太太两宴大观园、宝玉生日的“群芳开夜宴”、中秋夜赏月等等活动中,几乎都不见紫鹃的身影,她只是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在潇湘馆做她该做的事儿。
这样的一个女孩儿,她没有像宝玉那样读过那么多的老子、孔子、庄子以及释家的著作,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也不会因为宝玉的那些话而有什么“顿悟”,瞬间明了色空真谛。老太太归西,黛玉也含恨而终,原来和她一起服侍黛玉的雪雁,也被宝钗安排配了个小厮离去了,只有她,被“冷冷清清地撂着”,可谓度日如年。
原本她觉得宝玉背叛了黛玉,但是经“剖白”、释义之后,她明白了宝玉并未这样做,而是被“众人弄神弄鬼”地蒙骗了。但是纵然如此,她还是“愈发心里难受,直直的哭了一夜”,连仅有的一点恨意也没有了,她已完全陷入孤苦索寞的绝境。她可能也曾思索过未来的出路在哪,最后发现没有出路。
因为她是贾府的“家生奴”,世世代代都是贾府的奴隶,她不可能自己作出什么决定,等待她的,要么是被贾府“拉出去配人”,要么被交给贩卖人口的拐子,要么被老爷或少爷“收房”。所有这些,都是紫鹃不会屈从的,她尚可被允许的选择,也许只有进入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