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9-11-22 11:42 |
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不仅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民间也是被人们广为流传,深受大家的喜欢。由于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无不让人叹服,以至于让不少人深信不疑。其实诸葛亮这个人物是《三国演义》作者施耐庵为了激发读者的兴趣故意创作出来的,在真正的三国历史中,是绝对没有的。 “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也不是空穴来风,无根无据编出来的。在三国历史中,这个典故确实出现过,是有根据的,不过“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其中《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的《吴历》和《魏略》这两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依据。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的《吴历》一书中讲,在之壁之战前期,孙权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曹操大军的实力和动向,于是就屡屡向曹操大军进行挑衅,可曹军就就是坚守不出。无奈,孙权为了吸引曹操就亲自乘上一艘轻舟,从当时叫濡须口的一个地方驶向曹操水寨前。当曹操知道孙权要来勘察曹军的动向顿时红了眼,立马就下令全军戒备,空 弩手不得妄发,随时听候命令。随后孙权在距离曹军水寨五六里地的时候就掉转船头,击着鼓奏着乐就走了。曹操将这一些看到眼里,叹息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一书中却不是这个说法。说中所写,当晚孙权乘坐的是一艘战船,后面还跟了好几艘船,而不是一艘轻舟。当靠近曹操大军时,曹操也并没有说弓 弩手不得妄发,而是下令使劲的射,当天晚上火光黑影满天飞,到处都是嗖嗖的弓箭穿破空气的声音。结果箭都射在了孙权及部下的船上,船就一直往一处倾斜,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抵御射出的箭,于是孙权当机立断,命令把船紧急掉头,使得“箭均船平”,随后就带着箭,满载而归。 虽然这两部古书叙述的过程不一样,但其表述的结果都是孙权“草船借箭”,所以以这两书为证就可以说明,“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施耐庵纯粹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所以就依据这两个典故,然后将其合二为一,就创作出了让人们广为传颂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