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草船借箭”主角不是诸葛亮,竟然另有其人,居然骗了我们这么久 [3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草船借箭”主角不是诸葛亮,竟然另有其人,居然骗了我们这么久 [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wcg112233 2019-11-22 11:42
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不仅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民间也是被人们广为流传,深受大家的喜欢。由于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无不让人叹服,以至于让不少人深信不疑。其实诸葛亮这个人物是《三国演义》作者施耐庵为了激发读者的兴趣故意创作出来的,在真正的三国历史中,是绝对没有的。
“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也不是空穴来风,无根无据编出来的。在三国历史中,这个典故确实出现过,是有根据的,不过“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其中《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的《吴历》和《魏略》这两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依据。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的《吴历》一书中讲,在之壁之战前期,孙权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曹操大军的实力和动向,于是就屡屡向曹操大军进行挑衅,可曹军就就是坚守不出。无奈,孙权为了吸引曹操就亲自乘上一艘轻舟,从当时叫濡须口的一个地方驶向曹操水寨前。当曹操知道孙权要来勘察曹军的动向顿时红了眼,立马就下令全军戒备,空 弩手不得妄发,随时听候命令。随后孙权在距离曹军水寨五六里地的时候就掉转船头,击着鼓奏着乐就走了。曹操将这一些看到眼里,叹息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一书中却不是这个说法。说中所写,当晚孙权乘坐的是一艘战船,后面还跟了好几艘船,而不是一艘轻舟。当靠近曹操大军时,曹操也并没有说弓 弩手不得妄发,而是下令使劲的射,当天晚上火光黑影满天飞,到处都是嗖嗖的弓箭穿破空气的声音。结果箭都射在了孙权及部下的船上,船就一直往一处倾斜,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抵御射出的箭,于是孙权当机立断,命令把船紧急掉头,使得“箭均船平”,随后就带着箭,满载而归。
虽然这两部古书叙述的过程不一样,但其表述的结果都是孙权“草船借箭”,所以以这两书为证就可以说明,“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施耐庵纯粹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所以就依据这两个典故,然后将其合二为一,就创作出了让人们广为传颂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假正经也 2019-11-22 13:29
估计当时还没有发明火箭,否则三国就没有了!

至尊狼王 2019-11-22 15:16
这个事看来也确实是发生过的

ashuna1012 2019-11-22 23:10
公元213年,曹操为了复仇,经过几年的休整,进军濡须口(今安徽含山县内)。这在长江以西,孙权为了防守曹军建立的军事据点。曹操以张辽、臧霸为先锋,号称有40万人。但他们有心理阴影,上次赤壁之战吃的苦头大了,害怕悲剧再次上演。张辽越走腿越软,到了半途还想撤兵回去。臧霸心里也抖豁,壮着胆子给张辽打气:曹公会安排好一切的,怎么会扔下我们不管呢?千万不要怕。第一战,曹军得胜,还攻破了孙权的江西大营,俘获了都督公孙阳。孙权得到消息后,迅速带了7万人抵抗,派甘宁成功地夜袭了曹操大营。

  此后曹操大军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染上了恐惧症,如同惊弓之鸟。孙权连连挑战,曹军像是为逃避挨打躲到床下的小孩,死活不出来。孙权大摇大摆地坐着大船观看曹操的水军,曹军不敢出击,只能远远地乱箭齐发。孙权的船因为一面全被射中,船身倾斜,孙权命令手下很从容地把船转个方向,曹军也很配合地再次发箭,直到另一面也射满了箭,船身得以平衡,孙权才坐着船不紧不慢地离去。

ashuna1012 2019-11-22 23:14
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裴松之注文
《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arrow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arrow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查看完整版本: [-- “草船借箭”主角不是诸葛亮,竟然另有其人,居然骗了我们这么久 [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