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11-20 08:46 |
表舅糖尿病,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在医院。一张行军床白天折起,晚上搭在他的床边。白天还有一张简易桌子摆着,中饭和晚饭,两个女儿陪吃,晚上睡觉,表舅妈就睡那个行军床。只要摆起饭桌,家的气息就来了。 家的气息,就是亲人的气息。饭桌上的一家四口,让人感觉只是场景变了而已 ,就差插上电饭煲的插头煮饭了 。表舅的病于是也总是由危转安,创造了不少奇迹。
父亲也住进了同一层病房,与表舅一样享受离休的待遇。他一天数次要去厕所 ,不是肠功能问题,就是脑子的问题。我们很怕是后一种,由此进入认知障碍,那生活的质量要大打折扣。请了一个24小时照顾他的阿姨,也是一顶行军床白天折起晚上摆开 ,阿姨负责他的起夜。 每次去医院走进病房,父亲总是非常开心,脸上是期待有了着落的表情。他本不是一个轻易流露感情的人,我们从小至大,他从没有说过什么表达感情的话。疾病和住院使他软弱了。偶有我们姐弟仨都没去医院的时候,他看着隔壁病床的老先生有子女川流不息地探视,会沮丧地说:“我们家没人来看我。”在病房呆着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等到我们要离开的时候,父亲嘴里说着走吧走吧,他的神情是黯然伤怀的。 通常,我们中午让父亲坐在轮椅上,推他出去,找一家饭店点菜吃饭。团团围坐,满桌佳肴,这也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候。 查这查那,父亲的病不了了之,主要还是他自我管理的问题。如果他意志好,可以不用频频上厕所。照顾他的阿姨既负责任又有技巧,在父亲嚷嚷上厕所时,扭转他的念头,或者推他出去看风景。这样除了走路不如以前,要父亲正常生活的前提,是离不开阿姨的照顾。“顾阿姨真好,希望不要离开我,和我在一起,阿姨跟我走,不会亏待您,不要别的阿姨。”——看着医院里那块小字板上父亲的手书 ,真是令人吃惊万分。那有力而整齐的字,直抒胸臆的口号,有几分曾经的教育工作者的自信,更有几分似被宠坏的孩童的蛮劲。 和医院告别的日子终于来到。父亲显然不愿意将医院当做家,可是回到福利院,那也不是家。母亲有回老家住的心思,现实却离她的理想越发的远了。父亲已经离不开人的照顾。跟着母亲回老家取东西时,虽然没人住,家的气息还是扑面而来。八仙桌、椅子、沙发、床头柜、电视机、盆栽的绿色植物……福利院跟居家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前者没有。 冰箱,蒸锅,母亲在福利院置办的东西越来越多 ,在被许可的条件下,她争取着个人生活的细节讲究。因为这些细节讲究,她的幸福指数也随之上升。比如,她可以吃到最喜欢的大闸蟹。 将父亲母亲接出去聚餐,成了目前最孝顺的方式 。看看饭店里吃饭人的风景,点自己喜爱的菜,聊聊家长里短,父亲母亲似乎暂时忘了他们已经无家可回的遗憾。饭桌的团聚,事实上是家最后的形式,每每这样感念,便伤感不止。即使是借饭店一角的团聚 ,也是珍贵的。每个人就在眼前,温度与热气循环不灭,我们是最亲的亲人。告别周而复始,团聚也周而复始…… 孝顺父母最好的方式是,有整栋三层或四层别墅,子女与父母各住一层,有一个司机、两个保姆供父母差遣…… 每每感叹半生庸常,对父母大人无法尽孝时,有朋友就告知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 ,遂哑然无语。
作者 南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