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9-10-17 08:53 |
在我的案桌玻璃板下,压着两张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电台《人到中年》节目主持人范蓉寄来的新年贺卡。 一张是:“祝新春快乐!《人到中年》每周二、六晚七点至八点在990千赫和93.4兆赫播出。人到中年,把人生的理想、希望、生活的使命、社会的重托,顽强地输送到彼岸。中年,深沉朴素的年华;中年,优美成熟的年华。假如人生像一座拱桥,中年正处在这座拱桥的最高点。”
另一张是:“恭贺新禧!人到中年有许多烦恼,也有许多喜悦。但人生的每一站、每一程都是美的。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可贵的。《人到中年》节目愿意成为您心与心相印的芳草地,愿您在这里获得一丝收获,一份快乐。” 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电台从北京东路2号喜迁到虹桥路上新建的广播大厦,开始了全新的双频直播,更践行了采、编、播一体化的主持人模式。焕然一新的电波,令市民听众们欢欣鼓舞。那些抑扬顿挫、刚柔相济、富有磁性的播音,那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入情入理的话语,让人悦耳赏心,久久回味。只闻其声,难见其人的广播主持人,带着话筒背后无限的神奇和奥秘,令听众痴迷。当时上海电台《人到中年》节目的主持人范蓉老师就是电波中闪耀的群星之一。 那时我是《人到中年》的忠实听众。后来还有幸成为“广播之友”和电台特约的“编 外编辑”,有机会和范蓉老师同室共事,亲身感受到她的敬业爱岗以及责任担当。晚上有节目,范蓉老师下午就会早早到电台,备稿试读掐时间。如果第二天有采访,前一天她就会将录音机检查准备好,甚至干电池也要反复校验。她的节目用稿上面都可见标注红色的音节、停顿和多音字的拼音字母…… 难忘啊,每期一小时的节目,如同亲朋好友的促膝谈心,又似街坊邻居家长里短的交流。既有录音访谈,又有精选的红歌播放,更有主持人的点评和听众来信播读,每年还有专题征文。听众既是旁听者,又是节目的直接参与者。难忘啊,纺织俱乐部里的征文颁奖会;大千美食林大厅里的听众见面会;南汇宣桥会议室里的播听相聚…… 难忘啊,正值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国企关停并转,无数中年职工下岗再就业。节目里一股股暖流涌动,激情迸发:由纺织女工变为空嫂的吴尔愉访谈、小扁担挑出活雷锋的劳模杨怀远采访、风雨八年走中国的壮士余纯顺等直播……无形的电波,激励着无数中年听众,走出困境,砥砺奋进。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从中年迈入了老年,上海电台的《人到中年》节目已停播多年,可那优美感人的电波依然在耳畔回响;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开始脸上有皱褶头上有银发 ,可那节目内外多项活动的场景依然在眼前闪现。那永不消逝的电波,镌刻在了一代人的心上,镌刻在了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
作者 曹荣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