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19-09-22 16:49 |
有一段时间没给大家推荐动物相关的影片了,刚好最近出了一部纪录片,不仅豆瓣评分高达9.1,而且很多人看完后都被暖到,宣称它是“年度最可爱纪录片”——《最大的小小农场》。 这部影片历时十年拍摄,讲的是约翰与莫莉这对美国夫妻,跑到乡下开农场的故事。 你绝对想象不到,让他们动起这个疯狂念头的,居然是一只狗。 事情要从2010年开始讲起。 当时,约翰是一名摄影师,专门拍摄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非常喜欢和动物在一起。 而莫莉则是一名厨师和美食博主,平时喜欢研究营养学,日子过得十分养生。 两人自打结婚后,就有个十分理想化的想法——把家里弄得和农场一样,在里面寻找生活的意义。 然而事与愿违,在城市生活的他们,能做的最多就是在走廊里种些花花草草。 这和真正的农场生态,相去甚远。 直到有一天,他们救了一只名叫托德的黑狗。 两人对托德喜爱有佳,想尽办法给它营造舒适的环境。 然而,托德并不适应在公寓里生活。 只要夫妻俩不在家,它就会嗷嗷直叫,搞得邻居们苦不堪言,房东不得不催他们搬走。 可是,换了新的公寓后,托德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该叫还是叫。 所以,想要带着托德一起生活,就必须找到一个真正有效的办法。 两人思来想去,突然发现,这不就是一个绝好的契机去实现开农场的梦想吗?! 虽然听上去有些异想天开,但他们还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开始了行动—— 先是风风火火地写了商业计划书、到处宣讲拉投资,被朋友们轮番取笑; 等好不容易拉到投资后,他们便开始为农场选址。 这一次比较顺利,莫莉很快就敲定了一块超过1200亩的荒地,距离洛杉矶一小时车程。 在这块地周围,之前也有很多农场,但生态结构比较单一,有的专门养鸡生蛋,有的只种柠檬和牛油果,这些都与夫妻俩的理念不同。 他们希望自己的农场,能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内部的多样化达到自我调节。 很多农场主听到这个想法,都觉得这两人疯了。只有一个名叫艾伦的传统农业实战专家,非常认同两人的观点,并愿意过来帮忙建设。 就这样,农场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式启动。 在三人的分工合作下,诸如设置地下水浇灌系统、建肥料堆、清理地表之前的植物、引入高温堆肥设备等相关事宜,都有条不紊地一件件完成。 接下来,他们引入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包括鸡、鸭、牛、羊、猪、狗、果树、农作物等等,整个农场看上去已经大功告成。 等时间来到第二年,一切的进展似乎极为顺利—— 母猪产下了17只幼崽,鸡蛋已能在商店上架,各种鸟类、野生动物、昆虫跑过来安置家园,爱犬托德也生活得逍遥自在。 但事实上,夫妻俩要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野狼,总会溜过来咬死鸭鸡家禽。即便安装铁丝网也无济于事,因为野狼可以将铁丝抓开。 接着,母猪又得了乳腺炎,开始发烧,谁也找不到医治的办法,差点就一命呜呼。 仅仅料理农场里的动物,就已经让夫妻俩费劲心力。 而到了第三年,果树上开始结果,夫妻俩又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先是大量昆虫和鸟类前来觅食,高达七成的水果被毁; 然后蜗牛又在覆盖作物中大量繁殖,吃掉果树的叶子,导致水果产量下降; 紧接着,持续的干旱使池塘开始发臭,有害藻类增多,已经不适合鸭子觅食。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这期间,他们的农业专家艾伦不幸逝世。 面对这无从下手的困境,夫妻俩该怎么办?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束手无策的时候,爱犬托德再次给了他们启发。 托德趴在草地上注视一切的神情,就像在解码身边万物的规律一样,这一下给了约翰灵感,试图从身边寻找答案。 结果别说,还真让他想出了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放鸭子去吃蜗牛。 鸭子们不仅一个季度就消灭了九万多只蜗牛,产下的粪便还成了果树的肥料。 顺着这个思路,约翰成功处理了不少问题。 如何处理苍蝇在牛粪里播种下的蛆?放鸡出来,因为蛆正好是鸡的食物; 如何让离开孩子的母猪告别抑郁情绪?放鸡出来,因为母猪十分享受鸡的陪伴。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有些问题没能解决,比如水果被鸟类和昆虫损害、鸡鸭遭到野狼攻击等等。 到了第四年,他们几乎放弃了通过卖水果来收回投资成本的想法,干脆用坏掉的水果来喂鸡。 而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鸡被野狼咬死,他们也不得不暂时放弃“大自然自我调节”的想法,开始拿猎枪打野狼。 第五年的时候,为了对付野狼,他们又是训练狗作为鸡的守护者,又是安装监控,关注野狼的一举一动。 最终,野狼走投无路,放弃了吃鸡,选择去打地鼠。 这一下子,原本“邪恶”的野狼又变得对农场有利起来。 总之,夫妻俩见招拆招,每次以为山穷水尽时,眼前就会出现新的转机;每当解决了一个难题后,又发现后面还有新的难题。 但神奇的是,随着经营农场的时间渐长,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开始神奇地发挥功效。 吃水果的鸟引来了天敌,蚜虫的旁边出现了金龟子的卵,地鼠招来了克星鹰和蛇的上下夹击……大自然生态网之间的紧密相连,让人叹为观止。 所以,当时间来到第七年,夫妻俩终于不再孤军奋战。 他们理想中的那种农场生态,已经初步形成。 就在这个期间,夫妻俩还生下了自己的宝宝,生活的幸福又向前迈了一步。 在影片最后,爱犬托德去世了,当地还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火,但这些都未能让他们变得消极。最终,大火消散,动物安全转移,农场恢复如前。 如今,他们的农场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去参观。 总的来说,虽然这是部关于自然的纪录片,但却让我们看到了约翰和莫莉这对夫妻对梦想的坚持。 在整个过程中,爱犬托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夫妻俩最初的付出实践,到遇到问题的处理视角,再到农场最后的良性运转,都有着托德的功劳。 这就使得后来托德的死,具有了一种“功成身退”的意味,仿佛它就是上苍派来帮助夫妻俩圆梦的一样。 所以在托德死后,约翰说了这样一段话——到底是谁拯救了谁,这已经不再是疑问。 在夫妻俩的努力下,农场最终达到了融洽和谐的发展状态,里面有上万棵果树,两百多种作物,家畜和野生动物,多样而平衡。 事实上,本片的片名之所以叫《最大的小小农场》,所体现的正是农场作为多样性自然调节的样本,其复杂之处也正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缩影,奥妙而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导演就是约翰本人。他并不是个电影素人,此前在影视行业已工作了25年,还曾获得过艾美奖。 本片前后跨度长达10年,颇有史诗性,约翰在浩瀚的影像资料中,巧妙地运用电影思维来构思和剪辑,成片的节奏抓人,情感张力十足。 其中,最出彩的莫过于对托德的拟人化处理,不仅老练而精准,还与表达的主旨交相呼应,流露出导演对万物生灵真切的爱与关怀,让人无法不深受感动。 说实在的,在今天,“梦想”这个词已经被说得太多,多到甚至有些轻浮,而让人们忽视了成就梦想背后应有的巨大付出。 而本片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梦想有多遥不可及和不切实际,也不是追梦路上有多少不可预见的挫折困难,而是你能不能真的做到经年累月的持之以恒。 我想,只有那些始终坚信和勇于坚持的人,才有可能迎来曙光,一天比一天离梦想更近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