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9-08-30 11:15 |
时光是一把无情的刻刀。有人拼命得想留住年轻的皮相,把自己的脸整成一张面具,漂亮有余,生气不足;也有的人,无惧岁月的流逝,用阅历与从容,去感悟生命的厚重,从而让自己优雅地老去。 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她老而通达,老而优雅,老而与后人有共同的心声。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她的这种高级魅力,无关岁月,不分性别,只来源于内心的富足。她,便是贾家权势最高的人物,天下第一老太——贾母。[attachment=1958751] 有趣,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贾母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对艺术超凡的品味,统统都来源于灵魂里的有趣。 刘姥姥进贾府时,众人曾随贾母一同畅游大观园。来到林黛玉的潇湘馆时,贾母看到绿窗纱旧了,就和王夫人说,潇湘馆里种满了翠竹,又没个桃树、杏树,再拿这个绿纱糊上反而不配,比如拿银红色的纱来糊窗子。满眼翠绿的竹色中,隐隐约约地飘荡着银红色的窗纱,这一搭配,可真是神来之笔,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戏班的女孩子们练习吹打,贾母建议让戏班子,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因为借着水音更好听。果不其然,就在那风清气爽之时,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大雪纷飞的冬天,大观园里的小年轻们都在联诗,贾母忽然带了几个丫鬟,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欣然而来。她就在这些小辈中间坐下,没大没小地和大伙儿一起喝酒、吃糟鹌鹑、猜灯谜,玩得不亦乐乎。 大雪过后,宝琴和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走在雪地上,贾母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意趣,笑着说,眼前的这幅景,不就是她屋里的那幅《雪艳图》吗? 风花雪月,吃喝玩乐,贾母无一不会,无一不精,眼里有画,心里有诗,耳里有歌。八十岁的老太太,却活成了个孩子,天天跟孙辈们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一起闹。木心说:“所谓元气,不过就是孩子气”。只要童心未泯,多少岁都元气满满;只要灵魂有趣,就能挡住一切中年油腻。 曹雪芹在书里,借着宝玉的口,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鱼眼睛论”。在宝玉看来,未嫁的女儿是无价的宝珠,可等到嫁了人、上了年纪,宝珠就成了鱼眼睛。 纵观《红楼梦》里的一干妇人,王夫人天天吃斋念佛,了无生趣;王熙凤倒是伶俐,可惜目不识丁,一味钻进“钱眼”里;邢夫人庸俗至极,就知道低三下四地讨好贾赦;李纨深居简出,只知道侍亲养子,心如死灰。 生活百无聊赖,是因为过它的人正蓬头垢面;生活风情万种,是因为过它的人,有情有趣。贾母这个灵魂有趣的人,走到哪里,哪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attachment=1958752] 真正的优雅,是骨子里的善良 在贾府,贾母是最高掌权人。宝玉挨打那回,贾母一个不高兴,就能吓得贾政扑通跪倒在地。王夫人劝贾政别打宝玉,说的竟是“打死宝玉事小,惊动了老太太事大。”贾母的地位之高,可见一斑。可是这样一位身处金字塔顶端的老人,却口中没有戾气,心中没有阴暗,眼里有光,心中有爱,骨子里有善良。 不守规矩的小道士,冲撞了王熙凤,被她一个巴掌打地满地滚,可贾母却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你唬着他,她老子娘岂不是疼得慌?”只一句话,贾母与王熙凤的格局,高下立判。 刘姥姥进大观园,王熙凤只当她是个打秋风的乡下婆子,一开始并不放在眼里。而贾母却不看人下菜碟。她听说有这样一位远道的亲戚,就亲切地称呼刘姥姥是“老亲家”。她不仅带着刘姥姥畅游大观园,还将自己的饭菜拣了几样,叫人给刘姥姥送去。贾母待刘姥姥的好,是真心实意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宝钗过生日时,她心疼小演员,叫人拿了果子给孩子们吃,还赏钱两串;元宵佳节,她让小演员们先吃点热菜,再接着唱;贫寒家的喜鸾四姐儿在贾府小住,贾母专门吩咐手下婆子,绝不能小看了她们。 都说“细节见人品”,谁能想到,一个一辈子都养尊处优的“老祖宗”,居然能体恤最底层人的劳苦?都是豪门贵妇,可王熙凤刻薄,王夫人冷漠,贾母的这颗菩提心,便显得尤其珍贵。 读懂贾母才能明白,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善良;历圆滑而弥天真,是最高级的优雅。真正的成熟,不是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真正的优雅,不是端着架子,而是有一颗怜贫惜苦的菩提心。[attachment=1958753]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 贾母的美不止于才华与情趣,更在于情商。这个看似天天吃喝玩乐的豪门贵妇,有一双最锐利的眼睛,把每个人的人心都看得一清二楚。但她最智慧的地方在于,她看破却不说破,无论做什么事,她都能把握分寸感,给人留颜面,也给自己留余地。 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宝玉渐渐长大,宝玉的婚配问题,就成了贾府的一件大事。王夫人和元春,支持的是娘家人宝钗,而贾母则是外孙女黛玉的忠实支持者。虽然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可是元春可是皇帝的妃子,在地位上比贾母还高,端午佳节,元春已经通过赐礼的方式站队宝钗,这可怎么办呢? 这一次,贾母运用了她超高的情商,悄悄“劝退”了宝钗。那日,贾母带着宝钗母女去清虚观打醮,清虚观里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就要给宝玉提亲,贾母抓住机会,趁机“敲打”宝钗母女。 贾母先说:“上回有和尚说了,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要知道,宝钗比宝玉大两岁,正是适婚的年龄,若是再等一等,恐怕就要熬成老姑娘了。接下来,贾母又当着宝钗母女,谈起了对未来孙媳的要求。她说:“家里穷没关系,不过给她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宝钗家是皇商,贾母这么说,不就是没相中“土豪”出身的薛宝钗吗? 贾母的高情商就在于,就算拒绝别人,也要给对方留足脸面,让彼此面子都过得去。贾母的情商,还经常用于处理婆媳关系上。都说婆媳关系,是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更何况豪门贵族,多是政治婚姻,其间关系盘根错节,更是剪不断,理还乱。 贾母的儿媳王夫人,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又生了个做皇妃的女儿,在贾府的地位并不低。她表面上对贾母服服帖帖,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她先是在没有禀明贾母的前提下,就提了袭人做宝玉的姨娘,之后有想方设法要把宝钗嫁给宝玉。对于这样一个地位高、又不听话的儿媳妇,贾母怎么表达自己的不满呢?她来了这么一招——“从旁侧击”。 有一回,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看上了她身边的贴身丫鬟鸳鸯,叫妻子邢夫人来说媒。这表面上是想纳妾,实际上还有另一层目的,就是探听贾母的私房钱,算计于她。好在鸳鸯也忠心,宁死不肯答应,而睿智的贾母,也通过这件事,好好敲打了两个儿媳妇。 只见贾母不骂邢夫人,却骂毫不相关的王夫人,说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吓得王夫人立刻站了起来,一句话也不敢吭。贾母这一骂,可谓是一箭双雕,让两个媳妇都知道:别以为我老眼昏花,你们心里的小算盘,我可清楚得很! 这一招从旁侧击,既避免了和儿媳的正面冲突,也让两人心里有所警醒。才知道,一个人最高级的情商,就在于分寸感。多一分则彼此疏远,少一分则失了界限,只有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贾母的高情商,让她慈祥而不至于迂腐,良善而不至于被蒙蔽。恩威并施,宽严并济,让大家对这个优雅的老人,既爱,又敬。[attachment=1958754]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拥抱最坏的 如果你觉得,贾母只不过是一个会享受、有手段的豪门贵妇,那就大错特错了。岁月静好时,她能享受最好的,但霉运来的时候,她也能坦然拥抱最坏的。 元春薨逝,贾府被抄,贾家上上下下人人自危。男的吓得腿软,女的日夜啼哭,就在六神无主的时候,贾母站出来了。她开箱倒笼,把自己一生的体己钱都拿出来,给各家都一一分派。 她深知贾家的男人都是纨绔子弟,不把钱交到他们手里,而给靠谱的人收着;她虽恨凤姐私放高利贷,让贾家罪加一等,可还是怜悯她的不易,把体己钱分一部分给她,叫平儿好好服侍。 在最艰难的时刻,她既没有忘记已经过世的黛玉,也没有忘记还未出嫁的惜春,她倾其所有,安顿了贾府里的所有人。夜深人静之时,贾母拄着拐杖,焚起斗香,对天祷告: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担,只求饶恕儿孙。她就如同一把大伞,在危难的时候,勇敢地庇护了底下的子孙。 这大概是高鹗续书中最精彩的章节。这位享了一辈子的福的老人,在人生最后的章节却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但她没有怨天怨地,没有手足无措,而是用睿智与格局,扛起了重担,帮助贾府渡过难关。她就如同贾家的定海神针,只要她在,这个家的气就不会散。 真正的优雅,是能讲究,也能将就,会享受,也能承受。会享受,这是品味,能承受,更是胸襟。岁月带给贾母的,是豁达与淡定,是坦然与坚韧,是那份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的优雅。[attachment=1958755] 女人要如何优雅地老去 杜拉斯在《情人》中,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与你年轻时的面庞相比,我更热爱你备受时光摧残的面容。”当年华逝去,青春不再,一个女人还能留下些什么呢? 是经过生活历练后的格局与睿智;是体会过人生不易后的豁达与善良;是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真诚。这,不就是贾母的模样吗?这位耄耋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世人,女人要如何优雅的老去。 不必强留美貌,不必惋惜青春,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只要还有一颗在岁月沉淀下豁达通透的心,那么老去,就不再可怕。愿读这篇文章的你,老去的时候,也能从容又自在,优雅又善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