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941909] 迎春是十二钗里我最想写却又最不忍触及的苦命女孩儿,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尽管她出嫁前是个身份尊贵的国公府小姐,但她一出生就带着不幸和屈辱。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完全是因为她有一个十分不靠谱的父亲,很多人说,贾赦为了五千两银子眼睁睁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往火坑里推。但是我要说的是,贾赦嫁迎春肯定不是为了那五千两银子,但是迎春的悲剧却是他一手造成的。 迎春能嫁给孙绍祖确实是贾赦一意孤行的决定,而迎春的悲剧也是他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所造成的,他能把迎春嫁给孙绍祖这个中山狼,绝对不是为了那五千两银子。
[attachment=1941910] 当时贾家还没有败,宫里还有做娘娘的元春,贾府此时就是再穷也还没有到卖女儿的地步。况且,像贾府这样的人家,嫁女儿的嫁妆也不止五千两,何至于为了五千两银子去卖女儿。但是贾赦给迎春找的这门亲事确实是他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真实的原因也的确令人心酸和痛心。 首先,贾赦做这个决定有炫耀自己和意气用事的嫌疑,也有自己识人不清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书里介绍孙绍祖的时候说,他家以前并不是书香望族,当日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家门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城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因为想讨贾家庇护,所以拜倒在门下,趋炎附势,孙绍祖 [attachment=1941911] 还自降辈分来讨贾家欢心。可以说孙家一开始和贾家结缘,目的就不纯洁。起初贾家势力还未败时,孙家一定做了很多低声下气的事,很可能贾赦就是这样一直被他们捧着,以至于在家族即将败落时也没有清醒。 我想孙家一定给贾家送过不少的礼,就像馒头庵的静虚师太给王熙凤送礼一样,三千两五千两的根本也不用还。贾赦是个酒色之徒,在外花钱一定也是挥霍无度,他曾经在家族鼎盛时期也一定仗着自己的家族地位收过不少这种上门的礼,孙家这一笔钱他很可能连记都记不住。他受惯了孙家一味的奉承,可能孙家要跟他攀亲,他还以为是孙家在上赶着,自己在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所以迎春这门亲事很可能就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做出的决定。
[attachment=1941912] 而贾赦很可能还以为,孙家如此讨好自己,也一定会把自己的女儿高高捧起,像对待他一样对待迎春,他甚至会以为,迎春嫁过去就和公主下嫁一样,在家里是做主的那个人。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太昏聩,这么多年根本没有看清孙家的真面目。他识人不清,看不清形势,一味的自高自大,殊不知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泥菩萨过河的地步,却还在那里作威作福,从而葬送了自己女儿的一生。这是贾赦太自负,也识人不清的一个原因。 另外贾赦做这个决定有赌气的原因。 [attachment=1941913]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在荣国府里,贾赦很不讨喜,也不受贾母待见,上上下下对他的评价都不是很好,这一点是他自身的原因导致的,怨不得别人。但是贾赦在家里是老大,却处处矮自己弟弟一等,我想这种情况换做是谁,心里也不舒服。而且在迎春婚事这件事情上,书里也说了,贾政深觉不妥,劝说了贾赦好几次,但无奈贾赦不听。 我想贾政越劝,贾赦肯定越不听。在元宵节的时候,贾赦就曾对贾母说过,天下的父母心都是偏的,虽然他说他在讲笑话,但很明显这是他的心里话,他嫉妒弟弟贾政,也对母亲的偏心很不满。
[attachment=1941914] 在家里,弟弟住正宅,而他这个做哥哥的住偏院,家里所有的大权都在贾政和王夫人手里,而他也一直受弟弟的约束和管教。我想贾赦心里的怨恨一定是积了很久了。 在自己女儿的婚事上,这个做弟弟的又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又来和自己对着干,自古儿女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他仅有的这点权力,贾政还要来打压自己,我想贾赦此时即便觉得这门亲事不妥也不会在改变了,他很可能是在赌这口气。这一点贾母也深深的感觉到了,贾赦是在赌气,是在意气用事。
[attachment=1941915] 贾母也觉得这门亲事不妥,但此时她如果站出来也支持贾政这一边,那么她就彻底和贾赦有了隔阂。贾母是个很睿智又很有城府的老太太,她已经想到了这种局面,因此在听说迎春婚事的时候,只是无奈的说了一句“知道了”,其他什么都没敢说,因为说出来,可能他和贾赦之间连表面的母慈子孝也维持不了了。 因此迎春的悲剧是贾赦一手造成的,他极其不成熟,也极其不负责任,只为自己的一时之快,却不顾自己女儿的幸福,为赌一口气,为自己那点虚荣心,拿自己女儿的人生来做赌注,想想都令人寒心。 [attachment=1941916] 迎春一生摊上这样的父亲,也的确是莫大的悲剧,跟着贾赦她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只有跟着王夫人的几年里,她才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而最终又是这么个结局,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