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
周星驰:卸下戎马,我已不再是「喜剧之王」[32P]
--]
武当休闲山庄
->
娱乐影评
->
周星驰:卸下戎马,我已不再是「喜剧之王」[32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19-06-23 21:38
「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如果非要给周星驰按上一句人生格言式的台词的话,我觉得《少林足球》里的这句话最适合周星驰。
关于周星驰,世人有过很多非议、讨论,人品、情感、义气等等,每天都穿梭在信息传播快速的互联网时代里。
他的梦想,甚至他的人生,就是一部「电影」。
今天是周星驰的生日,转眼间,「星爷」已经57岁,一袭白发的周星驰,眼中却仍饱含着「星仔」的赤诚。
世人并不了解周星驰
摆脱了纯港片的周星驰在北上之后,由于市场的开拓性,越来越多曾经的合作伙伴冒出头来“指证周星驰人品差”。
“片场暴君”这个称呼来源于周星驰的老搭档王晶,他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谈到周星驰当时还只是个一个演员,却已经把自己当成导演一样的角色,想要把控全场。
可见,即使是只作为一个螺丝钉,当时的周星驰都已经开始从大局去考虑角色的功能性,而在其后身份逐渐为导演时,周星驰的这种欲望就愈发强烈:“他就是想做主宰一切的那个人,拍戏不会停,对演员很苛刻,精益求精,折磨演员。”
当然,所谓的“折磨”并不一定是消极的,从作品的完成度来说,“折磨”反而是必经之路,如同王家卫需要多年来锻造出一部作品一样,来回的反复,在细节中求完美的态度,同样也被周星驰用在了自己的作品上。
起码,周星驰没有变成一个捉摸不定的“无底洞”,像木村拓哉拍完《2046》后宣布与王家卫断交这样的事,作为导演的周星驰还差一步。
在1993年与周星驰合作的女演员张敏的一段采访中,我们多少能够窥见,周星驰在片场的这种“暴君”行为,其初衷并非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而是朝向作品的最终完成度而为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多次与周星驰合作的张敏也直言,与当时还是“星仔”的他拍戏,不用问也知道导演并没有全权的控制性,周星驰的话语相当有重量。
既然周星驰既作为了主演又贡献了金点子,那么为何没有在早年作品的导演或者编剧行列里面出现他自己的名字呢?
原因在于,在90年代的市场,普罗大众对于周星驰的印象还多数停留在“演员”的身份上,如果周星驰过早得参与到“导演”这类创作者中,这种“越权”难免会让当时的市场略难接受。(周导,你当时真应该穿越到现在的电影市场来)
这也就解释了,诸如《大话西游》等周星驰风格明显,却没有在主创行列内看到他名字的疑团了。
这多少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小依靠着母亲辛苦搵食长大的周星驰,对于“挣钱养家”向来是惦记在心间,他曾多次在采访中谈及当初自己的母亲是怎样扛起一整个家庭。少时并不富裕的生活,也为周星驰烙下了“努力挣钱工作”的心愿,哪怕日后出名来钱了,这样的心态依然没有蜕化。
在91年与刘德华的作品《整蛊专家》中,有传闻周星驰仗着自己的名气飙升,将片酬翻到是刘德华的数倍;拍摄《大话西游》时本来与罗家英讲好是3天酬劳是4万2千元,却拍了7天;王晶也曾在吴君如的访谈节目中透露,在当年周星驰客串《千王之王2000》时,7天的每天片酬高过外传的120万;让周星驰拿下第21届金像奖导演的作品《少林足球》本来想请老搭档罗家英来出演,但当罗家英推辞到其他片约赶到片场时,周星驰却以“戏份被删除“为由让其空手而归。
在随后的13年“口水战”中,王晶亦数次暗示周星驰“爱钱”、“太小气”、“不会做人”等,但是周星驰却从未正面回应。
而后周星驰的星辉公司旗下签署的艺人也屡屡因为与老板周星驰闹出不和而愤然离开公司,多数的问题是来自于“利益的纠纷”。
童年的经历是会可能跟随一生的,而“穷”这个经历,则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做事风格。谁都没有体验过周星驰曾经体验过的生活,就好像无人能真正评判他的这种“吝啬”究竟是好是坏。
但无可否认的是,周星驰并不是一个“恶心肠”的老板,该发工资就发,该给奖励就给,只不过那些额外的费用并没有规定周星驰“必须”得付出,就这一点而言,起码周星驰做到了“本分”。
凡事得看两面,从“片酬”、“情谊”等层面或许我们听到、看到的周星驰的确是有些不尽人意,但在做公益方面,周星驰从来都不会手软。
2008年汶川地震时,周星驰捐了3000万港币给了香港红十字会。(至于为什么不是直接给大陆,细想一下你就会明白)
童心未泯的周星驰也默默地帮助修建学校,在偏远西北山区,周星驰自掏腰包捐献30多间放映室和物质,并且捐助了100多所周星星小学。
最令人佩服的是,周星驰曾经为癌症中心捐献过自己的骨髓!这也是至今可查的捐献骨髓的华人艺人第一位!
这么些年来,只听过外界说“周星驰视财如命,却没听见他宣扬过做善事”,以下是网络查到的星粉搜集的周星驰所做的公益慈善↓
今年春节档,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突然空降,但是对于该片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市场的反馈更是创造了周星驰北上以来的最坏成绩。
但作为一个星迷,却对这种说法无法苟同。
在《新喜剧之王》中,周星驰想告诉大众,“喜剧之王”虽是王,却有着每一个普通人的面孔。
不只是尹天仇一个人,也是你,也是我。
一星一素,一个曾经光芒万丈,现今落得七八年没戏拍,一个活过30年还是每天只有一盒盒饭度日,“竖店影视城”成为了他们二人命运的交叉口。
“不需要光环和奖杯,你,就是自己的喜剧之王。”
已从星仔变为星爷的周星驰,时隔20年,通过《新喜剧之王》再和20年前的自己对照。
他从一位郁郁不得志,傻到天真的素人女孩;从一位自视甚高的过气的明星;从一位因为兴趣偶尔来影视城体验“跑龙套”的千万老板;从一位对镜头苛求无比的导演身上来重审自己的这20年。
周星驰通过《新喜剧之王》与20年前的自己进行了一次时空互文。
最后,如梦站在领奖台上,回顾当初所遇到的艰难痛苦,大荧幕上回播的是她躲在主演背后仍不懈怠每一个角色的真挚。
我好像也透过时间的轨道,来到1982年,看到一种群星后面的那个星仔,虽然没有特写,但却抑不住他的光芒。
和当初的星仔一样,我在如梦清澈的眼神里,看到了对于演员的那份的执着,那份认真,那份尊重。
孤独,是周星驰的宿命
周星驰的孤独始于1992年,那一年,香港年度十大卖座影片中周星驰占了七个(鹿鼎记1、鹿鼎记2、武状元苏乞儿、审死官、家有喜事、逃学威龙2、漫画威龙),并且前五名被周星驰包揽,其中《审死官》创下票房纪录并获得亚太影展影帝奖项,周星驰彻底占领了整个香港市场。
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这一年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
1992年的周星驰很无厘头,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他逐渐成为无厘头的周星驰。
7部电影的年产量已经不能刺激这位喜剧天才,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里的那种原始追求。他开始掌控片场,开始自我操控镜头,他迫切想要摆脱同质化演出带来的疲乏感。
在1992年之后,周星驰的产量骤减,他甚至五年才会出现一部电影,这一切,或许正是对1992年的思考与回应。
2004年的《功夫》几乎成为周星驰对1992年的最好回应,他毫不保留地鞭笞了自己在1992年的状态,用几近哲学的武侠思辨为他赢得了第42届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殊荣。(李维林《周星驰的孤独从1992开始》)
随着年岁的增长周星驰的“孤独”也愈发“猖狂”。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佛即万物,万物皆可成佛,这几年的周星驰就好似脱变了一样,“心存善念”成为了他近期电影的主旨,无论是以多么暴力(从《功夫》的监狱血河到《西游伏妖篇》的恐怖妖怪),最终他都能够以“大爱”来化解,这或许正是这几十年间周星驰在电影创作中悟出的道理,他不那么高深,不那么玄幻,而是用最能理解的视觉语言传达给我们。
或许是华人喜剧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难遇知己,又或许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寂寞,当一头的白发的周星驰再度出现在镜头前,我不禁感叹,“说好不老的喜剧之王,老了……”
面对近年来作品外界评论的喜忧参半,年过半百的周星驰,似乎并不在意,就像一个执着于玩偶的孩童,在等待着自己最喜欢玩具,至于别人怎么看,孤独的周星驰早就不在乎了。
电影对他而言,是一股活下去的精神。
主持人柴静问周星驰何时结婚,周星驰反问“我还有机会吗”,还说“我都害怕说出自己的年龄”。
年龄之于偶像,实在是最残酷不过的染料和利刃,能够将偶像的头发染白,在偶像的脸上留下皱纹。
卸下戎马,周星驰早已不是世人口中的「喜剧之王」。
生日快乐!
最爱的星星
作者:三婶、余博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
smen
2019-06-23 21:53
周郎才尽 洗洗睡吧
至尊狼王
2019-06-24 00:16
周星星也是时候退休了。
hotant
2019-06-24 09:56
打着情怀的名号骗钱
suohan888
2019-06-24 17:5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查看完整版本: [--
周星驰:卸下戎马,我已不再是「喜剧之王」[32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
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