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19-03-27 15:21 |
3月27日,韩国电影《安市城》可以在国内看到免费版本了。该片去年九月在韩国本土上映,一度成为周度票房冠军。虽然最终并未刷新韩国电影票房榜单的新纪录,但这部战争大片,因为恢弘的场面,也让其成为韩国版本的《长城》。《安市城》从场面等多维度来论,都是非常值得关注一下的电影。 不妨先从正史维度来论。这部韩国《安市城》显然与正史记录并不相符。这部电影,讲的是大唐李世民远征高句丽,最终在安市城遇阻,攻城两个多月却最终了无收获,同时遭遇高句丽的大规模援军,李世民被射瞎眼睛,最终李唐大军功败垂成。电影《安市城》当中,不忘以字幕方式告知观众:此后,李世民箭伤复发,告诫后人,不要攻打高句丽。 正史当中,李世民真的被射瞎眼睛了吗?这个李世民被高句丽部队射瞎眼睛的事情,在韩国不少历史剧和综艺节目当中出现过。这是与正史不符的。中国的历史文献当中,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而关于此事的最早“记载”,实际出自李朝小说家金昌翕的《三渊集》,1732年前后。 这都到了清代了,又是出自小说家的作品集,显然是属于小说创作的范畴,根本不能当做正史来用。不过,韩国的不少影视剧和综艺,总喜欢拿这个当做重要“故事”桥段,而这部《安市城》也不例外。由此一例,便可见《安市城》其实是吹嘘式的想象,大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了。 正史当中的高句丽,和李唐对高句丽的战争,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当中,中学阶段的历史书,李唐对高句丽的战争,属于一笔带过的。有水平的历史老师(比如,我的老师)会多讲一些,没水平的,也就不讲了。大学历史系,对这段战争有较为细致的讲述。李唐对高句丽,被归结为中华民族内部的一场战争,跟李唐的西北之战,西南之战,甚至于后来的安史之乱,也没多大区别。 李世民打安市城这事儿,《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上,也有一段记载,无外乎就是依托地势,如何巧妙地全歼了高句丽军队。正史当中,李世民打高句丽的安市城,还真没那么难。后来打着打着不打了,是天寒地冻,粮草补充等问题造成。棉花在中国到来之前,中原军队对北方作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天寒地冻。不过,这类战争,跟我们历史上的辽宋大战、宋金大战,没有本质区别,是中华民族自己内部的战争,韩国拍摄成为《安市城》,有点“意淫”的味道。 说完这些正史,便知道《安市城》当中不符合历史的部分。把错误自觉置换掉之后,《安市城》则是一部较为不错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它的不错,主要便是场面戏份上,颇有中国老谋子《长城》的味道。好在,老谋子的《长城》不愿意意淫历史,所以索性架空起来,搞一个中原奥特曼长城大战小怪兽的故事算了。韩国的《安市城》还是缺少老谋子的“真诚”,不愿意架空历史,又篡改了不少历史之后,搞了一部李世民大战安市城的故事。 整部电影,基本上都是在战争当中进行的。战斗场面恢弘壮阔,丝毫不输老谋子的跳水队。尤其在攻城防守等环节,都是张艺谋导演式的创意灵感。而且在波澜壮阔的大场面戏份上,经常会有老谋子“好大喜功”特点的灵魂附体。喜欢看战争片的观众,可以在这部电影当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而影片内涵问题如何呢?《安市城》的内涵水平,其实依旧停留在东亚思想惯用的为族群而战、敌众我寡再坚持一下、意志坚强便可以取得胜利等方面。相比于这部《安市城》,我更喜欢韩国的《南汉山城》。两者讲的都是战斗,而后者更多一种忧国忧民,是兴亡百姓苦的主题。前者,则只有再坚持一下就能胜利、意志坚强才是王道的鸡汤。 其实,若正史当中李世民对安市城围城两个多月而攻城不下的话,那也就根本不用攻城了。山城里边的人,饿不死,也渴死了,渴不死也让大粪熏死了。在中国的正史当中,真没《安市城》里边那种不惜一切代价攻城的,除非您有二营长和意大利炮。正史里边,大多都是围起来,不攻,让里边的人自己难受去吧。 但是,围起来不攻,也就没有戏剧冲突了。所以,在《安市城》里边,就制造了那么多的攻城花哨场面。古代战争,打的也是消耗战,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李唐打高句丽,其实就是互相比消耗,谁最终消耗不起了,也就玩球儿去了。李唐这边的最大障碍是后勤补给,因为是远征,所以吃点亏。但李唐财力雄厚。最终高句丽消耗不起了,也就内讧了,洗洗睡了。 所以说,韩国的《安市城》在诸多方面都像老谋子的《长城》,全然是场面戏上的闹着玩儿。与之相比,反倒是显得不闹着玩的忧国忧民的《南汉山城》更好了。兴亡,百姓都苦,中国古人早就说的很清楚了。因此,艺术创造,还是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