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四十年,三代人的一个上海梦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四十年,三代人的一个上海梦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8-12-28 11:12

     20世纪80年代,我的爷爷作为县里的优秀教师代表,由教育局组织到上海旅游,那是爷爷第一次来上海。作为一名苏北地区的乡村教师,爷爷在家乡算得上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但是,在去上海的前一天晚上,爷爷还是激动得睡不着觉。

    坐上开往上海的客车,爷爷的内心似乎更加激动了。虽然半宿都没睡着,此刻却一点困意也没有。爷爷说,第一次去上海,也不知道路上要多久,一直不敢睡,生怕错过看见上海的第一眼。那个年代,汽车从苏北开往上海,至少要一天一夜。随着车厢的颠簸,爷爷的眼皮渐渐合到了一起。不知过了多久,车子好像停了下来,浅睡中的爷爷立刻醒了过来,他以为上海到了!旁边的人告诉他:“早呢,才到江阴,车子准备渡江”。那时候,通往上海方向的江面上,还没有一座跨江大桥,所有车辆都要靠摆渡过江。

    搭乘着公交,爷爷来到外滩、苏州河、城隍庙、火车站广场,在这里,他看到了黄发碧眼的老外,品尝到特色的小笼包,称了几斤“大白兔”奶糖,狠下心拍了一张照片,并不断地向摄影师嘱咐着“一定要多印几张”。

    爷爷在上海游玩了几天,终于“满载而归”了。他已经有一肚子的话准备回去和家人、乡亲、同事以及他的学生说了。我想,他一定在课堂上鼓励过学生们:要好好学习,以后也去看看大上海!

    我的父亲肯定也被爷爷这样鼓励过。2000年,他也来到了上海。与爷爷不同,他是随着“打工潮”来到上海的,为的是谋一份生计。父亲是一个本分的人,他没有那些“倒买倒卖”的歪心思,只会踏踏实实地用力气和汗水挣钱。那时候,父亲在菜场卖菜、给卡车装卸、给外地车引路,一个月最好的时候,能挣一千来块钱。要知道那时候上海很多地段的房价也就1000元一平左右,父亲似乎很满足。后来,我和父亲闲聊的时候,问他:“那时候怎么没想起在上海买一套?”父亲白了我一眼:“挣钱了,还不都得来养你”。

    作为家中的独子,我要比身边的小伙伴幸福得多。学习上有爷爷这个老教师的指点,生活上有母亲的照料,经济上有父亲的支持,可以说“集宠爱于一身”了。每次父亲回家,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候。父亲刚去上海不久,就买了一台传呼机,每次给他打电话,我可以根据他回电话的间隔长短来判断他是否忙碌。间隔时间长了,肯定在忙,就长话短说;间隔时间短了,就多说一些。

    那时候,父亲会在电话里给我讲外滩的“亚洲第一弯”,我在梦境中无数次想象着那种灯火通明的画面,梦想着自己以后也要驾车在上面走一趟。又过了几年,父亲在上海买了一台“西门子”手机,黑黑的,厚厚的,拿在手里挺重,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可以当作防身的“砖头”。手机按键还有“滴滴”的声音,唯一的缺陷就是发短信只能用拼音,没有汉字,不过这对当时我来说,已经算是新奇的东西了。

    后来,做事踏实的父亲被一个做服装物流的老板看中,于是跟着老板全国各地跑。再后来,爷爷身体不好,得了“帕金森”,生活上需要人照顾,父亲一咬牙,回到家里,后来几乎再也没来过上海。

    2016年,是父亲回家后的第五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了上海,成为上海航道局中港疏浚的员工。我从徐州乘坐高铁,三个小时就可以抵达上海,爷爷那个时代的一天一夜的路程,已经变得难以想象。父亲电话中所说的“亚洲第一弯”早已不复存在。但我可以登上环球中心、上海中心,从更高处去领略黄浦江对岸的画面。在“上海之巅”观光厅,我用手机可以随意地拍照,但还是特地洗了一张照片,和爷爷当年拍的照片放在一起。

    四十年,我家三代人与上海结缘。三代人的所见所感,也许只是上海的某一个片段,但是,把这些片段拼接在一起,恰恰是上海在四十年里的变化和发展。也许,这恰是上海的魅力所在,她总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梦里出现,让人向往,让人追随……




作者     陈泽华

至尊狼王 2018-12-28 11:57
几十年间变化实在太大了

hotant 2019-07-27 16:25
上海现在也是今非昔比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四十年,三代人的一个上海梦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