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800247] 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卓荦不群的才女,律诗绝句、古风词曲,无所不通,无所不精。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剧组把林黛玉所写的《葬花吟》、《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谱成歌曲,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扣人心弦,把她凄婉幽怨的感情世界诠释得淋漓尽致。林黛玉大多是写伤春悲秋、惜花怜命之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她创作的《葬花吟》,她一边伤心葬花,一边悲吟诗句。如果少了《葬花吟》缠绵悱恻的诗句,那么黛玉葬花这个画面就少了一份凄美的意境。 很多人对《葬花吟》这首诗耳熟能详,却往往忽略林黛玉的另一首词《唐多令·柳絮》:“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 [attachment=1800248]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首词只是一首短短的小令,与荡气回肠的长篇古风《葬花吟》作对比,相形见绌,但两首诗词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两首诗词所咏叹的事物,以及它们所处的时节相似。 黛玉葬花那一天是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春末夏初,花神退位,花谢花飞;而林黛玉、史湘云等人填写柳絮词的时候大概在三月下旬至四月初之间,正值暮春之际,春花将残,柳絮纷飞,如雪花漫天飞舞。两首诗词创作的时节相近,所咏叹的鲜花和柳树都是春天的象征。小说《红楼梦》中有诗:“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把春天比作贾府和大观园女子的繁盛阶段,把春残花谢比作贾府衰败、红颜老去。贾府姑娘搬入大观园的时候是农历二月二十二,小说中有一句文字:“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这是鲜花柳树生意盎然之时,也是大观园群芳会聚的盛景。 [attachment=1800249] 而到了晚春之时,鲜花与柳树已非当初娇艳嫩绿之姿,红花逐日消褪,柳絮随风飘舞,落花与柳絮都代指大观园的女子流散之象。 二、两首诗词描写景物的诗句有些相似。 《葬花吟》中描写落花飘零的诗句是“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唐多令·柳絮》中描写柳絮飞舞的句子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两首诗词把落花和柳絮两种景物互相对调比喻,林黛玉把落花称作“落絮”,飘落的花絮,亦如纷飞的柳絮;她在柳絮词中用“粉堕”、“香残”两个词来比喻飘零的柳絮,这是残花零落的意象,与《葬花吟》中“红消香断”互相对应。还有就是她把落花柳絮飘落的地方与女子联系在一起,“落絮轻沾扑绣帘”,“绣帘”是指绣有鲜花的门帘、窗帘,多指闺中少女的居所,在这里可以指林黛玉的潇湘馆,落花飞到绣帘上,把春天即将离去的消息传递给少女,引起她的惜春之情。 [attachment=1800250] 而柳絮词中的“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更是与中国古代的两个美女联系在一起。“百花洲”在姑苏城内,传说吴王夫差曾携西施游乐至此,后明代高启有诗咏叹:“吴王在时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第二句中的“燕子楼”是唐代关盼盼的居所,关盼盼是徐州刺史张愔的爱妾,两人情爱深笃。 张愔去世后,关盼盼守节不嫁,独居燕子楼十几年。“《葬花吟》诗中的落花飘向绣帘,《唐多令》词中的柳絮飘落在百花洲、燕子楼,描述的是窗外春华逝去,屋内红颜渐老的景象,有着淡淡的凄清寂寞之感。 三、两首诗词所寄托的情感寓意相似。 《葬花吟》中写落花“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这是林黛玉以落花来比喻自己的身世,她自小父母双亡,千里迢迢前往京城投奔外祖母,她多愁善感,感怀人生际遇,常有寄人篱下之叹。 [attachment=1800251] 而柳絮也是飘零四方之物,《唐多令·柳絮》中的“飘泊亦如人命薄”,有女子红颜薄命,羁旅他乡之意。林黛玉以鲜花和柳树自比美丽的容颜和出众的才华,她在《葬花吟》里写道:“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鲜花独有一身艳骨、一段风流,而柳絮词中“空缱绻,说风流”,追思的也是柳花曾经的风华。 四、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愁绪相似。 《葬花吟》中“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阶前闷杀葬花人”、“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林黛玉内心滴血,眼中弹泪,反复吟唱出伤春惜花之愁。《唐多令·柳絮》中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以柳花来比喻少女白头,草木也有灵性,它们也能体会到世间的愁滋味,因情生愁,熬白秀发,道不尽心中的闺怨之情,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有林黛玉这种孤苦无依的人,对爱情患得患失,才有此切身的体会。
[attachment=1800252] 五、两首诗词在感叹暮春无情这方面有些相似。 春光流逝,百花凋零,无可奈何,又冷酷无情。林黛玉在《葬花吟》中写道:“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梁间的双燕呢喃细语,翻飞歌唱,仍旧那么喜悦快乐,一点也没注意到春天的美好时光正在悄然离去。燕子没有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因为无情,所以少忧,它们只知道享受当下之乐,却不会忧虑明春会有“梁空巢倾”的悲惨景象。而林黛玉寄居在大观园里,敏锐地感知到贾府即将败落的趋势,同时她感到人情淡漠,四周有一股肃杀之气向自己逼来,她在诗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有世情冷酷、风霜无情之意。而柳絮词中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描写的是柳絮把生命交托于东风,而东风却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任其随风飘荡,忍心看着它四处流浪,这是多么无情啊! [attachment=1800253] 六、两首诗词所感叹的生命归宿相似。 林黛玉看着漫天的落花飞向远方,心中默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不忍心看着纯洁的鲜花被污泥臭水所玷污,她轻轻拾起地上的花瓣,放入锦囊,葬于埋香冢之中。 落花遇到林黛玉这样的惜花人是幸运的,它们有了一个完好的归宿。林黛玉同时也感叹自己将来的结局会如何,她一遍遍地问落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心中有一种无人怜惜的落寞之感,她在想谁会陪伴自己度过余生,那个爱我葬我的人会是谁呢? 她的这种心境在《唐多令·柳絮》中也有所反映,词中句子“叹今生谁拾谁收”,就是她以柳絮自比,她像一朵随风飘散的柳絮,漫无目的,任由命运的摆布。有一天,柳絮悄落在田间地头,谁会记住自己,又有谁会捡起零落的柳絮,葬入净土呢? [attachment=1800254] 这必定是一个深爱自己的人!无论是洒泪葬花,还是捡拾柳絮,都是林黛玉憧憬爱情,自怜薄命,同时也是大观园诸艳的归源!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