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得人者昌:弱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战胜强袁绍[1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得人者昌:弱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战胜强袁绍[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wcg112233 2018-05-24 11:10
弱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战胜强袁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讲的的谋士与权谋,是世界上任何一本书也无法与之相比的。而其中的许多谋士所运用的权谋,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三国时期的谋士,不同于当今的参谋,秘书,文职人员这一类部属;也不完全是军师,顾问,参事,高参这一类直接参与帷幕指挥的人员;其更接近于现代各国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的“智囊”,是进行重要战略决策,实施大政方针转变时,为领导人提供各种可行性方案,供其决断的高级辅佐人才。
高明的领导,必有优秀的谋士辅佐;而才智出众的谋士,也必须要碰到赏识他,信任他的领导,才能施展才华,发挥作用。若是好谋士遇到了一个昏君或庸君,那就要白白浪费青春,消耗生命了。不然,怎么会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这句名言呢?!在《三国演义》中,袁绍是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在地盘上都要比曹操强得多的一方诸侯,而且在他帐下还拥有极有智慧、极有韬略的众多谋士。但是,由于他刚愎自用,气量狭小,怀疑猜忌,优柔寡断,结果,败在了比他弱势很多曹孟德手下。
也许是受罗贯中影响太深的缘故,从个人品德上来看,我并不喜欢曹操这个人,常常称之为奸雄。但是,你却不得不佩服,曹孟德识人用人的敏锐与大度。在三国时期,拥有谋士最多,使用谋士最力者,就是这个曹操了。他用人讲求“惟才是举”,“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所以,大批人才被网罗到了曹操的周围。正所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谁拥有了人才优势,并且又给人才创造了一个“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的良好环境,谁就会在竞争中占上风。
曹孟德与袁本初的官渡之战,是决定其能否立足天下的最大考验。在双方战事相持不下之际,曹操也动摇过;因为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故欲弃官渡而退回许昌。正迟疑不决时,曹孟德派人问计于留守许昌的荀彧,这位谋士回书献策曰:“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其意为,主公以弱战强,扼守咽喉要地,使袁绍不能前进,眼见其业己精疲力竭,其内部必有变数。此正是用奇谋之时,万不可心生动摇,错失良机,功亏一篑。果然不久,袁绍内部生变,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并献计火烧袁绍的乌巢粮仓,最终导致袁本初败亡。官渡大捷后,曹孟德向皇帝上表,为荀彧请功。
其实,在官渡之战中,袁本初除了实力、地盘都要比曹孟德强得多以外,其麾下谋士也并不比曹孟德少,像许攸、田丰、沮授、审配、郭图等,也都是一流的“智囊”。因此,曹、袁官渡之战,说穿了,也是一场谋士之战。由于袁绍“多疑而寡决”,手下谋士又拉帮结派,纷争倾轧。结果,本可以打赢的仗,也打输了。而曹操之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得益于麾下谋士的高明对策。
另一位为曹操立下大功的谋士是年轻的郭嘉。袁绍败亡后,其子袁熙、袁尚西逃乌桓。郭嘉力主乘胜追击,统一北方。当时,曹操的部下对郭嘉的主张,颇有争议。认为应挥师南下,以图荆州刘表;若远征乌桓,许都空虚,有刘表袭击之虞。这种忧虑,可以说也是很有道理的。然而,郭嘉却敢悖众之言,建议大军西征乌桓,而置刘表于不顾。这种出人意料的谋略,也只有曹操这样的枭雄才会赏识。恰恰是这样超越常人的谋略,使曹军西征大获全胜,一举平定统一了北方。所以,主择臣,臣亦择主。智士能用,在于用智士者。郭嘉病逝于西征途中,曹操悲痛欲绝,发出天下相知者少的感慨,其情也真。
三国时期,像荀彧、郭嘉这样有远谋深虑的智士,并非只是曹操帐下才有。其实在袁绍麾下,也曾囊括了大部分河北名士。但袁本初恰恰是败在了不会使用谋士上面。
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要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要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和环境。这就需要有会用人才的曹操式的决策者。所以,韩愈会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会识人,才能得人;若不会识人,有人也等于无人。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假正经也 2018-05-24 11:27
虽说“得人者昌”,但还有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袁绍身边也并不缺乏人才,甚至还有一流的谋士。但关键是袁绍这个领导实在是三流货色,你能指望一个三流的人能带领好一群一流的部下吗?

至尊狼王 2018-05-24 13:37
老曹的用人之道比老袁高明多了

zhuyanchen 2018-05-24 14:47
曹操不亏为一代枭雄,打败强于自己的袁绍,坚定了在北方称雄的地位。

一号侦察兵 2018-05-24 20:07
曹操能获胜也是靠的许攸叛变,带领曹军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供给

假正经也 2018-05-24 22:49
一号侦察兵:曹操能获胜也是靠的许攸叛变,带领曹军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供给 (2018-05-24 20:07) 

可许攸最初是给袁绍献计,奇袭许都,断曹操供给的。但不仅没被袁绍采用,反而被赶了出去,还要追究其纵容家属贪赃枉法的责任。为了免罪和报复,许攸这才改换门庭投降了曹操,并把他献给袁绍的计谋改动了一下地点,变成了火烧乌巢,助曹操击败了袁绍。因此,得人者昌这句话是没有错,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领导人是不是个善于得人并用人的人!

一号侦察兵 2018-05-24 23:42
曹操在官渡一线本已到了缺粮境地,虽然在各小战场都胜利,但自己士兵的伤亡也不断,兵力不断减少,快到了失败边缘,袁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兵力和补给都占尽优势。

假正经也 2018-05-25 14:08
一号侦察兵:曹操在官渡一线本已到了缺粮境地,虽然在各小战场都胜利,但自己士兵的伤亡也不断,兵力不断减少,快到了失败边缘,袁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兵力和补给都占尽优势。 (2018-05-24 23:42) 

道友差矣!袁绍其实也到了缺粮的边缘了。否则不会在乌巢被烧后,在曹军的猛烈打击下,立刻土崩瓦解,自己仓皇带领八百骑兵夺路而逃。但凡还有支撑几日的余粮,部队不会出现如此的人心大乱现象!袁绍其实已经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是已经濒临饿死的边缘了,这就是许攸献“奇袭乌巢”之计能取得一战定乾坤的道理!因为他对袁军内部的真实情况实在是太了解了!我们看三国,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实质,自己去多方面了解一下,尤其是要熟悉古代的军队是怎么来进行管理的,怎么去实行具体操作,怎么去实施后勤保障的等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了解一下,然后再发表意见,不要老是拿现代人的思维去套古代的表面文章!

假正经也 2018-05-25 14:25
个人再补充一下,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确涌现了许多通过奇袭战术而取得一战定乾坤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但请大家注意,所有的这些战役之所以会取得胜利,的确是在于打击到了敌人的要害部位,使其一蹶不振,彻底失败。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一击打到这些要害敌方马上就会瘫痪了呢?道理其实也挺简单,敌方也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一旦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在短时间甚至较长时间内是根本无法恢复过来的,这也就是那些通过一次战役而能决定整场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当然,这里面人的因素极其关键,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谁越能得到重要的人才谁就会越“昌”!不过千万不要忘记一点,决定胜利的关键虽然永远是在于人!但永远是在于领导人!!而永远不是在于领导的手下人!!!

zhuyanchen 2018-05-25 17:59
得能人者得天下,曹操爱才惜才用才为他取得成功坚定了雄厚的基础

假正经也 2018-05-25 18:24
zhuyanchen:得能人者得天下,曹操爱才惜才用才为他取得成功坚定了雄厚的基础 (2018-05-25 17:59)

袁绍也得了不少能人,但最后还是失败了!由此可见,得人者固然可昌,但如果领导是个窝囊废,得人才再多,也不会昌!袁绍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他还有诸如吕布,曹爽,张绣,刘表等人。

7842949 2020-03-12 17:3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查看完整版本: [-- 得人者昌:弱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战胜强袁绍[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