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中国美食文化历史十分渊长。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村镇,美食的踪影无处不在,不论是上得了餐桌的还是蹲在街巷里的,佳肴一说摆脱身份日,它从来不分贵贱。从南至北,纵观整个大中国,美食的种类犹如黑夜的繁星,丰富多彩,也是极为璀璨。

《舌尖上的中国》在1,2两部中所呈现出来的美食是南北最具有特色分明的食物,但是第3部怎么样,我还没有看。只是,关于美食,它当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组成,那就是——街巷里的小吃。

如果说美食可以突出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那么小吃就更能显示这个地方的风味与人情。以往旅行的时候,我总会避开游客,前往当地居民生活的地方,在不打扰他们的情况下去认识一座城市。后来发现对于美食,也该是如此。只有避开熙熙攘攘的游客,才能找到这个地方最真实的味道。

但在年后初八的时候,我去了一趟武汉的户部巷。其实,很多年前就来过一次,当时吃了一份三鲜豆皮,味道不错,这一直让我对户部巷念念不忘。后来《舌尖上的中国》走进了武汉,三鲜豆皮自然成为了武汉最地道小吃的代表之一。

户部巷的闹腾似乎只有在入夜后才能安静下来,白天至晚上九十点的时候,巷子里的熙熙攘攘可谓堵得水泄不通。游客四面八方的赶来,不禁怀疑起一个问题来,这当中就真的一个本地人都没有?

在我拍了一些小吃美食晒在网上的时候,网友就说了——“户部巷很脏,东西难吃。”“我是武汉人,都不会去那个地方,又贵还难吃。”“户部巷都是哄骗外地人的。”“想要吃到真正的武汉小吃,就一定不能去户部巷。”等等,诸如此类的评论将一个本是繁华的美食小吃街评价的一文不值。哪怕是我吃到的不错的三鲜豆皮也是不够地道。

网友的评论让我想到了前些日子我对西安回民街的评价。回民街给我的印象不错,我吃到的最好吃的肉夹馍和臊子面就是在那里吃到的。但就大家说的那样——把“户部巷”三个字换成“回民街”,评论都如此。

似乎不仅仅是本地人就连网友都对这些所谓的美食小吃街都感到不快,因此,不单单只是户部巷回民街遭殃了,几乎全国各地都会有一条本地人都不会去的小吃街,但游客依旧爆满,哪怕网友一片谩骂,全国各地的每条小吃街依旧熙熙攘攘。这是为什么?

说是人傻钱多,我不同意,如果是这样,想必大家都这样犯傻过。
在我们的心里,每一条小吃街的存在都是当地美食文化的聚集,虽然它更多的可能是汇聚着其他地方的风味,比如我在南方城市旅行的时候,往往可以吃到北方小吃,换言之,也是一样的。游客向往这里的小吃,正是因为各种美食的聚集,在享受视觉美感的同时,也可以不断的品尝到自己想吃的美味。

纵使当地最为地道的小吃并不是在这条美食街上,但人们对这美食的向往,已经不是以“吃最地道”为目的了,而是一个热闹,再者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就以武汉的户部巷为例吧。
我吃了两家卖的三鲜豆皮,味道相差无几,就后来随便找了一家街头店铺买了一份三鲜豆皮,仍是觉得味道一样。虽然有人告诉我,真正好吃的三鲜豆皮并不是在户部巷,那么在哪里呢?

作为一个外地游客,想要找到真宗美味的三鲜豆皮,得做大量攻略,但人的喜好各不同,味觉自然也是不一样,哪怕网上攻略推荐的天花乱坠,真宗的味道对一个游客而言依旧是一头雾水。

与其在陌生的城市像个无头苍蝇似的花时间寻找美食,还不如就去这座城市的特色美食小吃街品尝一番。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美食家就另当别论,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游客而言,寻找最地道的风味往往付出的是时间和精力的成本。

当然,我是相信最好吃的三鲜豆皮不会在户部巷,但对于我这么一个对美食十分宽容的人而言,户部巷里的三鲜豆皮足以吸引我。即便本地人不会来这里,也依然阻挡不了游客对它的向往和憧憬。因此,风味和人情就显得匆匆而马虎。

户部巷里有不少岔口,都是居民生活的地方,这些岔口几乎没有游客,从岔口望去,游客的身影就像是一滩洪水来来往往只是直流。当然,这些岔口里也没有风味,但这并不能说户部巷就是一个脏乱贵难吃的地方。

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这么一条“户部巷”,它回不到从前,也改变了从前的样子,但不管它汇集着多少地方的美味,总会在人群里流露着本属于当地的特色。

我在户部巷转了很久,属于外地美食的不多,基本上聚集的仍是属于湖北的味道。除了三鲜豆皮,还有蔡林记热干面,王氏馄饨,面窝,欢喜坨,脆皮春卷,椒盐糍粑,苕面窝,油香,煎包,烧卖,汤包,腊鸭焖藕等等,这些都是湖北的特色风味。

至于味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它们的出现其实对本地美食文化和饮食习惯的一种聚焦和宣传。

但我忍不住要推荐一下,如果你们去武汉户部巷旅游的时候,记得尝一尝那里的三鲜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