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滦平有位“牡丹娘娘”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滦平有位“牡丹娘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7-07-22 09:31
           清朝所谓“康乾盛世”的两位主角,康熙与乾隆,给人的感觉是孙辈的乾隆更风流些,而康熙似乎没有什么风流韵事。但也不尽然,在北京以北的河北滦平,偏偏就流传着康熙与一位“村姑”的感伤传说,而且还有留传至今的两株牡丹和行宫遗存做见证。

  滦平这个地方,在北京人的印象中似乎很遥远,其实它就在首都“后门口”。从东直门出发,走101国道,汽车过了密云水库,沿着群山间的潮河北行。出了古北口,就进入了滦平县境。北京公交980路,从北京地铁望京西站可直通滦平。

  “滦平”这个名字,来头可不小。这是乾隆御赐的县名,取义“滦河无患,民得平安”。为什么有这样的特殊待遇?原因之一,可能是滦平的山清水秀入了皇帝“御眼”。康熙曾以“土肥水甘,泉清峰秀,三庚无暑,六月生风,地脉宜谷,气清少病,诚为佳景”来形容滦平之美。当然正是因为“土肥水甘”,今日滦平是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地:境内两条主要河流,潮河是密云水库上源,清水流向北京;引滦入津,滦河让天津受益。因为是水源涵养地,这里连水稻都种不得,只能种旱田庄稼,比如玉米。

  不过在古代,滦平频受最高统治者关注,更重要的原因是其特殊地理位置。今滦平等地的燕山北麓,就是所谓华夏族与燕北游牧民族争夺燕山这一华北屏障的“拉锯之地”。至今滦平县境南缘,还有明戚继光所筑的金山岭长城,被誉为“明长城的精华”。由于元代在此设宜兴州,故此地又称“小兴州”。

  明朝初年,因担心受到退居北方的蒙古余部袭扰,燕山以北的兴州等地被定为“无人区”,居民被大量迁移到长城以南。就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小兴州(兴州村)是当时移民集散地。拖家带口的燕北居民,从这里出发,被迫迁移到今北京大兴、通州及河北的三河、玉田乃至雄安新区一带。“古北口外小兴州”,记载着移民们世代传承的离乡之痛,今兴州村也成为与洪洞齐名的“十大寻根问祖地”之一。据村里人介绍,那些默念祖训、寻根至此的移民后裔,面对小兴州的残存城址,思及祖先的背井离乡,有的还会流下伤心的泪水。

  清朝开始在古北口外圈地开发,设立隶属于皇家内务府的皇粮庄园。同时,清朝皇帝亲率王公大臣与八旗精兵到木兰围场北巡,即清史有名的“木兰秋狝”。北巡初期,小兴州是去往木兰围场的主要通道,康熙就两次驻跸于此。

  传说康熙第二次到小兴州时,驻跸于当地皇粮庄头于马司府宅。就在这里,康熙邂逅了于马司的义女,一见钟情。意洽情悦的康熙与于姑娘一起,在府前空地上种下了一白一红两株牡丹,临走还留下了一件信物“盘龙枪”(拐杖)。据说康熙答应回京后就接姑娘进宫,但离去后或因国事繁忙,或有难言之隐,诺言竟没有兑现。可怜已被视为“于娘娘”的姑娘,望眼欲穿地苦等30年直到康熙离世,才孤独地郁郁而终。只有府前当年种下的那两株牡丹,一年年花开花落。

  乾隆听说了这个故事,大为感动,下旨为“牡丹娘娘”修建贞节牌坊,并亲题匾额“石固松青”。至今,被称为“兴州行宫”的于家老宅保存相对完好,贞节牌坊的四块巨大的柱础仍立在门殿之前。院内最大的一白一红两株牡丹,仍然默默绽放,仿佛当年康熙与姑娘的化身,无言地向人们诉说这段离奇而又令人伤感的情缘往事。

至尊狼王 2017-07-22 09:40
这个故事看上去有板有眼的,不像是假的

假正经也 2017-10-01 12:00
又可以搞旅游开发了!


查看完整版本: [-- 滦平有位“牡丹娘娘”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