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灾害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灾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7-05-05 15:12
          王先生突然感到胸部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急,家人急忙将他送入医院。经医生紧急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家人悲痛欲绝,也百思不得其解,好端端的人怎么就走了呢?通过家人回忆,王先生两年前就曾出现胸部疼痛症状,但均因很快恢复,他也没有在意。
  胸部疼痛的病因比较多,我们将“凶手”大概锁定在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心绞痛以及冠心病这一类血管疾病上。后来进一步了解到,死者平素嗜烟嗜酒,无肉不欢。这很可能引起血管内堆积大量“血管垃圾”。但具体是什么疾病呢?经法医尸检发现,病人主动脉内有少量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块残留。这些残留的痕迹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它们引起了王先生的死亡?死因又是什么呢?
  结论:王先生死于主动脉夹层的破裂。他告诉我们,人体血管壁共有三层,从里往外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正常情况下,这三层膜像“三夹板”一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内膜因为某些情况产生破裂,血流就会由破损处冲入主动脉壁的中层,血管壁只剩下薄薄一层外膜。因此主动脉夹层形成以后,最致命的是管壁的破裂——外膜若顶不住汹涌的血流,则血管之破裂犹如江河决堤一般,血液在体内肆意喷涌,病人几分钟内即死亡。主动脉夹层因此也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正是两年前这些“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块”的脱落,使血管管壁的内膜发生了破裂和脱落,引起了主动脉夹层,埋下了祸害。终于,不定时炸弹”的爆炸导致了王先生的死亡。虽然王先生是死于主动脉夹层破裂,但背后的元凶,也是这次破案的关键,正是那些“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块”。“我早就注意到这些潜藏的祸害了,”景在平教授说,“无数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它们给害死,其学名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由于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物质,导致动脉管壁的弹性减低、管腔变窄。高脂肪摄入和缺乏运动等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的诱因。王先生好酒、无肉不欢,随着过量的胆固醇、高能量食物的摄入,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而胆固醇不能被及时清除,导致它在血管内膜上逐渐沉积,悄无声息地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直至病入膏肓,最终悔之晚矣。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500年前埃及木乃伊的动脉中就已发现粥样硬化性病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这一“杀手”是如何“作案”的?在景在平教授的帮助下,我们聚焦了其“作案”过程——
  第一步:“潜伏”——“钻入”血管壁。人体的一些疾病或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极易造成血管内膜破损。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钻入”血管壁,慢慢沉积下来,伺机“作案”。
  第二步:“酝酿”——沉积成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中的胆固醇,引起了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结合血液中的许多杂质,形成一种医学上称为“粥样斑块”的物质。这些斑块黏附在血管壁上,就像自来水管的水垢,使血管的管腔逐渐变得狭窄,蠢蠢欲动,酝酿“作案”时机。
  第三步:“作案”——发生血管事件。粥样斑块分两种: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沉积时间长,不易脱落,人体有充足的时间形成侧支循环供血,只有当管腔狭窄超过70%时,才会发生心绞痛、脑缺血等。不稳定斑块就像馅大皮薄的饺子,是“定时炸弹”。在工作紧张、熬夜或大量吸烟等情况的刺激下,斑块会突然破裂脱落,如果脱落的斑块正好撕破了血管的内膜,则会引起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血管疾病。如果血液没有冲破中膜,血小板等物质就会马上凝聚在破裂处,迅速形成血栓。脱落的斑块则随血流流向全身,在细小血管(如冠状动脉、脑动脉)处发生堵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轻者中风偏瘫,重者一命呜呼。这些被通缉的“血管杀手”擅长流窜“作案”:窜到下肢,诱发腿梗;窜到心脏,诱发心梗;窜到大脑,诱发脑梗。危害之大,令人发指。老年人因为血管老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好发的对象。如果发生在心脏主动脉瓣,引起瓣膜的钙化,更会引起心脏主动脉瓣狭窄的疾病。
  了解了“第一杀手”的“作案”过程及“作案”对象,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比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情况严重的需要在血管外科医生的指导下积极使用药物治疗,不让其有机可乘。临床上有大量的案例证明,许多患者在第一次发生主动脉夹层疾病时并没有及时就医,而是选择了得过且过,而此时“不定时炸弹”已然埋下,下次发作时将没有挽回的余地。因此建议,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外,若发生像王先生那样的胸部疼痛,无法判断到底是主动脉夹层还是其他血管疾病时,应尽快前往医院“报案”,以免悲剧发生。



查看完整版本: [--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灾害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