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6-11-19 17:03 |
患者,男,66岁。 主诉症状:右面部麻木2年,来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
术前影像(头颅增强MRI):右海绵窦旁及岩骨尖区占位,边界清晰,混杂信号,明显不均一强化,挤压桥脑。
术前诊断:右海绵窦旁及岩骨尖区肿瘤,三叉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手术方式:颞下经岩骨入路肿瘤切除 术中情况:释放脑脊液,抬颞,见中颅窝底近中线部硬膜颜色红,切透增厚的颅底硬膜见肿瘤组织,供血丰富,质韧。电凝瘤体表面血管,缩小瘤体体积;辅用电刀和CUSA,分快切除瘤体,小部分为褐黄色液腔。扩大切开至邻近小脑幕缘,见瘤体深部与三叉神经联系紧密,全切瘤体后滑车、动眼、外展以及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清楚可见
术后病理:三叉神经鞘瘤 术后影像复查(头颅CT):瘤体全切。
术后情况:出院时恢复良好,轻度外展神经受限,面部麻木明显减轻。
分析 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 schwannoma),良性,与听神经瘤均属于神经鞘瘤,但后者发病率更高。三叉神经鞘瘤多起源于三叉神经根部,为三叉神经鞘(雪旺氏细胞)发展而来,逐渐增长,多引起肿瘤侧颜面部感觉减退(麻木),少数也有疼痛发病但晚期麻木者,瘤体逐渐长大,向鞍旁海绵窦发展,引起眼球运动障碍,也可延至上斜坡挤压脑干引起对侧肢体长束损伤征症(痉挛性瘫痪),还可骑跨岩尖,甚至向后颅窝发展造成听神经受累,表现为耳鸣或听力减退。手术难度大,因为瘤体位于近脑中线区域,周边有脑干、三叉神经分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以及基底动脉和其分支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等重要结构,在分流显露切除瘤体过程中,一旦损伤后果严重甚至危险。本例采取颞下经岩骨入路(Kawasa入路),在显微镜下微创操作,结合电刀、CUSA等辅助设备,分块切除肿瘤,周边神经血管结构显露保护良好。对于骑跨岩尖累及中后颅窝甚至上斜坡者,也可联合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瘤体。三叉神经鞘瘤,有复发可能,对于残留肿瘤根基,可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马刀照射)。由于瘤体长期压迫,三叉神经受损严重,尽管手术全切肿瘤,术后仍难于恢复患者面部正常感觉状态;通过轻微手术操作,如能做到对周边正常神经、血管及脑组织无多大骚扰,没有造成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就已经是难得的期盼了。可谓“微创战麻脸,揪心在术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