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曹是三国演义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桥段!讲的是陈宫在当县令时将刺杀懂卓不成而逃出洛阳的曹操抓住,而后受曹操的为国除害之英雄气概所感动,认定曹操是"天下忠义之士"将其释放,弃官与其共逃的故事! 当曹操杀死吕伯奢全家,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狂妄之语后,陈宫马上改变主义,认定他是个狼心之徒,坚决与他一刀两断.这个故事表现了陈宫心怀天下,爱恨分明的忠肝义胆和刚直品质,而切从侧面刻画了曹操的奸雄面目。 其实,这段情节并不属实,虚构成分很大.史书记载:历史上却有捉放曹一事,但并非陈宫所为,其始末原由也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 首先,曹操并没有参与刺董之事。 其次,曹操逃出洛阳,不是因为刺杀不成而逃,而是因为董强征曹为官,而曹又看出董"终必覆败",不愿从之,才逃归乡里的.历史上的曹操虽然没有主动去刺杀董卓,但是他不愿同奸臣同流和污的品格也值得我们尊敬。 捉放曹之事虽为事实,但不是陈宫;捉曹操的是亭长,放的是一个不知名的功槽.当时董卓的文书已发到各郡县,但这位功曹独具彗眼,认为世事方乱,不能抓天下英雄,便劝说县令把曹操放了.这也说明董卓不得人心,曹操威名开始显露。
那么这位凭空而来的陈宫究竟是什么人呢?他和曹操的关系怎样?又是怎样被拉到捉放曹里来的呢? <<后汉书-----吕布传>>中对陈宫记载:东郡人,为人刚直,与曹操的关系一波三折,先从后反终被杀。 <<三国志------武帝传>>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陈宫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他正直刚烈,爱恨分明,心怀天下,仗义豪侠,有机变,善谋略,不为名利,视死如归,几乎是个完美的人.本来他应该审视度势,站在曹操一边,然而性格刚烈的他对曹操的滥杀无辜一直不能释怀,最终导致他的悲剧命运。 陈宫和曹操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过程: 第一,追随.初平二年<191>,曹操因在东郡击败黄巾军,而被袁绍推荐为东郡太守.而之前我们又得知是东郡人,虽然不知他开始追随曹操的具体时间,地点,但据此分析,他很可能是此时追随曹操的,而曹操在中牟被扑是中平六年<189>之事,此时两人应该不认识。 第二,立功.陈宫跟曹操后不久就立下汗马功劳.初平三年,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作战中战死,州中无主,富有战略眼光的陈宫建议把兖州抓到手中,并主动请命去游说兖州各级官员,鲍信等人被陈宫所打动,于是迎曹操为兖州牧.这样一来曹操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还有了自己的军队,实力大增为以后统一中原打下基础,而在这期间陈宫可为是劳苦功高。 第三,决裂--被杀.过两年,陈宫即背叛了曹操.原因倒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而是曹操杀了"饥议"自己的边让一家.这让刚直的陈宫不能忍受,开始对曹操不满.而后,陈宫趁曹操攻打陶谦而让自己留守东郡时,就迎吕布为兖州牧,从此背叛了曹操.自此,陈宫与曹操一刀两断.帮助吕布屡战曹操,致死不休.然而,吕布刚愎自用,无谋多疑,对陈宫言不听计不从,最终失败,于建安三年被曹操杀死.当时陈宫被缚,曹操以老母,妻子威胁他,他临危不惧,威武不屈,慷慨赴死,其英雄气概连曹操都为之落泪,并且善待其家人。(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