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4-10-05 21:59 |
自从秦灭六国,统一华夏九州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便粉墨登场了.照理说他当他的皇帝就是了,偏要搞出点花样经来.把大名鼎鼎好好的一块美玉----和氏璧做成一方皇帝专用的印章,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枚图章.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视其为君权神授的象征.据说这几个小篆还是秦丞相李斯的书法.图章就图章吧,非要把它定为"传国玉玺",作为以后历代君主传国之用.谁得到它,就可以宣称自己才是那个合法,正宗的骑在小民脖子上拉屎撒尿并手握生杀大权的天下共主.为了这块石头,从此弄得天下不得安宁.以后各朝各代大大小小的军阀政客,无不为得到它而费尽心机,耍尽手腕,甚至不惜以兵戎相见.从它诞生之日起,这块玉玺就充满了不祥而又血腥的味道.
传国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据传是我国春秋时期,由一位叫卞和的楚人发现,先后献于厉,武二位楚王.但因玉工不识,认为是块石头.触怒了二王,认为其欺君,为此砍去了卞和二条腿.后文王即位,闻知卞和抱着一块石头在荆山上哭泣,召而询之.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之,果得美玉,因称之为和氏璧.看,刚一出世,就沾染上了血腥气.威王时,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特将此壁赏赐于他.却不料在一次昭阳大宴宾客时竟失踪了.疑其门人张仪所窃,鞭挞几死.张仪靠装死,才得以逃生.(又是鲜血)自此,张仪与楚国势不两立.入秦后,当上秦相,积极鼓动秦国攻打楚国.并亲自入楚,花言巧语欺骗楚怀王绝齐和秦.最后,反拘怀王于秦,终抱此仇.其后,该壁历经辗转,数易其主,几经沉浮.人人以得到此壁为荣.归于赵国后,秦曾以十五座城请易之,故成语有"价值连城"一词.秦灭赵时,赵王捧和氏壁以降.秦统一天下后,始皇嬴政命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是为传国玉玺.秦亡,玺归西汉.王莽篡汉,使人赴长乐宫向汉太后索取传国玉玺.无奈的汉太后一边哭骂,一边把玺狠命的扔到地上.致损一角,莽令以金补之.莽败后被杀,玺归东汉.
要说传国玉玺在三国中风头最健.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之,攻入洛阳.孙坚手下士兵从宫中一井中得此玺,坚大喜,秘藏营中,从此有侈然自大之心.只是有心无命也,坚在与刘表的作战中,因轻敌冒进,中伏被乱箭射死.其长子孙策为求得军援,将此玺转送于袁术.献出宝贝的孙策并没有换来长命百岁,日后被替主人报仇的许贡门客所害.再说那被曹操蔑称为"冢中枯骨"的袁公路得了传国玉玺,乐得是心花怒放,简直要飞起来了,混身骨头都没有四两重了.只是他当了没几天的皇帝,就被曹操击败.逃至半路,唤从人取蜜水止渴.从人揶揄道:"哪有蜜水,只有血水."术闻之,呕血而亡.玺归曹操.在三国鼎立之时,魏蜀吴之间相互征战不休,就是为了争夺一个谁才是真正,正宗的天下共主的名份.也就是为了那块传国玉玺.到头来,三国谁都没有征服对方,司马氏集团的晋朝最终统一了全国,成为了传国玉玺名副其实的主人.但好景不长,八王之乱后,西晋日渐衰微,四主而亡.传国玉玺的下落便开始不明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过想想也好笑,争来争去,只是为了一块石头.值吗?自西晋以后,历朝历代里多次有出现过,那些得到它的封建朝廷都声称自己得到的是真传国玉玺,但都没有得到证实过.最著名的例子,是在北宋徽宗时,就曾露过面.大奸臣蔡京阿谀道:"陛下圣明治世,所以国宝再现."尽管宋徽宗耳朵里听得十分受用,但他也怀疑该玺为假,看过后就把它扔在一边,再也不理睬它了.靖康之变后,徽宗为金人所俘,这块所谓的国宝也最终不知其下落了.
传国玉玺,充其量不过是一块被称作是"玉"的石头.只因为从历史名人那里转过几次手,刻上了几个字,又被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起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立刻就成为了无价之宝.但从此也迎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让后人不得安生.这块不平凡的石头以其知名程度,重要程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血腥的不祥之物.其经历堪比那块充满了恐怖神秘传说的世界名钻"希望钻石".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