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ron951119 |
2014-09-15 14:52 |
三国秘史之陆逊与孙权(6) 无论如何,陆绩的主张在彼时是不合时宜的。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是一个曹操所谓“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时代,是一个尚武用兵、以实力论英雄的时代,而陆绩却不识时务,建议“不用兵车”,“修文德”。这不是犯了很严重的路线错误? 但是,不要忘了陆绩的身份。他可是和孙策有杀父之仇的,这番话或许有些潜台词:还要打打杀杀的,我老爸都被你害死了,你还要害死多少人啊。 或许大家都不明白,位列二十四孝的陆绩为什么会供职在孙策帐下呢?而张昭是什么人?东吴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们和孙策谈话,怎么会让13岁的陆绩列席呢?这说不通啊。, 从史书的记载看,对于和陆康的战争,孙策后来是后悔了的。也难怪,那是件出力不讨好,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都怪袁术这个大忽悠。 《三国志·吴书·朱治传》说:孙策“为袁术攻庐江,于是刘瑶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记载孙策后来向太史慈解释此事说:“刘牧往责吾为袁术攻庐江,其意颇猥,理恕不足”,并申述其时不得不尔的原因。 这表现出孙策心亏理短,欲盖弥彰。 总之,孙策攻庐江事使他居于与江东大族也与刘瑶公开为敌的地位,对孙策以后在江东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这是震动江东的大事,不能不加剧江东大族对孙策的疑惧和戒备。 既然这样,我们推测,为了长远的发展,后来孙策应该是向陆家赔过罪的,估计也向人家拍过胸脯:“我弥补我的罪过,你们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以后我都包了。有用的着的地方,您尽管说话。” 看着孙策如此忏悔,陆家被感动了。注意,是“被”感动,不是感动。 毕竟是战乱时期,人既然都死了,再说了,冤家宜解不宜结,杀人不过头点地,还能怎么办呢?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陆逊和陆绩就到孙策的公司里上班了。 从表面看来,孙策对陆家还算不薄。否则的话,13岁的陆绩随便当个白领也就可以了,怎么可能列席集团的高层会议呢? 从表现上看,年长几岁的陆逊要比他那个小叔叔懂事的多,始终表现的很内敛。而陆绩就不同,以至后来让孙权看着很不顺眼,发配到一个边缘贫困地区当县令去了。 毕竟,孙策和孙权兄弟和陆绩是有杀父之仇的,表面文章做得再好,再怎么补偿,也无法彻底弥补内心深处的创伤。 孙家兄弟也不能不防啊。 所以,年少轻狂的陆绩始终看着孙家兄弟不顺眼,逮着机会就开骂。 而孙策孙权也不可能放手使用陆绩,人心隔肚皮啊,谁知道这孩子打着什么鬼主意,估计再怎么养活,也是个喂不熟的狼崽子啊。 孙家如此对待陆绩,也就是表面工作,毕竟人家是东吴的四大家族之一啊,能不得罪还是不要得罪吧。 我们也不难揣测到当时陆逊是怎样的生存状态。他可是夹缝中求生存啊,他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在东吴集团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要怎么表现,才能获得孙策孙权的信赖? 真难为了这个孩子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