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4-09-03 22:40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马不在骏,因人则名.一提起秦末,曾经叱咤风云,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人们就不由得想到他的座骑----乌骓马.就像一谈起唐朝的大将秦叔宝,世人就会联想到他的座骑名叫黄骠马一样.韩愈在<<马说>>一文中曾感慨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说的也对,也不对.在我看来,只要马的主人是名人,他的马自然也就是名马了.名人就是名马的伯乐.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后,不但把他以前在打天下时骑过的六匹马一一赐予了极其拗口带有吉祥含义的名字,并请当时最有名的大画家阎立本等图画其形,还刻成石像,放置在其墓前,史称"昭陵六骏".在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后,其中二块保存得最完整的浮雕被盗运到美国,现藏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史料记载,而且是经过皇帝御赐其名的名马的石雕艺术形象.
三国中的名马不多,寥寥无几.最出名的当属关公的座骑赤兔马.演义里描写该马是神骏异常,浑身如赤炭一般火红.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本是东汉末年大权奸董卓的爱马,为了笼络吕布,老董忍痛割爱,将此马送与小吕,换来了吕奉先的x身投靠.只是后来董老儿死活不肯把怀里的大美人貂婵再割爱给吕义子了,引得干儿子吕布是杀心大起,反戈一击宰了董干爸,夺了貂婵.看来良马再骏,也抵不过如花似玉的妙人儿啊!可惜,好景不长,日后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擒杀,赤兔马归曹操所有.据书中所说,吕布也是由于赤兔马被盗,才放弃了继续抵抗的念头.曹操得了此马,也是十分的珍爱.只是出于收服关羽的需要,才不得不把赤兔马转赠关公.关云长得了此马,如虎添翼,骑着它是大出风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不仅威震华夏,更赢得了赫赫威名.实事求是的说,关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赤兔马是功不可没也.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手提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俨然成了关公最经典的形象了.以至于要是有谁胆敢认为关羽骑的不是赤兔马,那一定会遭到众人的耻笑的.赤兔马不仅成了关公的专利马,也成了继<<三国演义>>后,中国许多小说中关姓后裔的专马了.如<<水浒>>中的大刀关胜,<<说岳全传>>中的关铃,他们的座骑无一不是赤兔马.因此本人认为,所谓的名马,不过是由于主人有名罢了.如果其主人是一个凡人,千里马也一定变成了那无人理睬,乏人问津的老牛破车了.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追星效应.曾经为四位名主服务的经历,使赤兔马当之无愧的成为三国以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马了.
三国中的另一匹名马是的卢马,它的出名来自于其本身那带有不祥色彩的传说.在三国中,刘备奉刘表之命,征讨在江夏作乱的张武,陈孙.大胜之,阵斩二贼,夺张武所骑之千里马,送于刘表.表大喜,骑回城中.蒯越见之,曰:"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张武为此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表大惊,托言刘备贤弟常常要四处征战,比自己更需要良马.将的卢马还給了刘备.刘皇叔不知其意,谢过后把马领走了.次日,刘备领刘表之令,率部下开赴新野.方出城门,伊籍拦在马前曰:"昨闻蒯异度对刘荆州云:此马名的卢,骑则妨主.愿公勿乘."玄德曰:"深感先生见爱.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籍深服之.后刘表请刘备赴宴襄阳.席间,蔡瑁欲杀刘备.伊籍以目视玄德,把盏至备前低声道"请更衣."备会意,即起如厕.籍疾入后园,把蔡瑁等欲设计害备的阴谋告知玄德,劝其速逃.备大惊,急解的卢马,不顾从者,上马奔西而去.瑁闻知,引五百军随后追赶.玄德逃至檀溪,被拦住去路.溪宽数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紧.备遥望追兵将至,曰:"今番死矣!".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果妨吾耶!"言毕,那马忽从水中一跃三丈,飞上西岸.玄德惊喜交加,急驰而去.蔡瑁等见之亦骇然失色,谓有神助.此后的卢马去向不明.只是在第六十三回中,刘备见军师庞统的乘马甚劣,乃以自己所骑之白马与统更换,却未料庞统行至落凤坡,被蜀将张任的伏兵乱箭射死.据说的卢马就是一种白马,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刘备换给庞士元的马就是那匹的卢马,最终它还是给主人带来了厄运,没有脱逃传言的诅咒.在如此密集的箭雨下,这匹的卢马大概也被射成了刺猬,和骑在它背上的人一道归了天.恐怖的传说,神奇的表现,使的卢马成为了三国及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名马.
马不仅是人类的代步工具,还是我们亲密的伙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在民间和军事上的作用十分的重要,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骑兵仍是军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才彻底废除了骑兵这一军种.如今马更多的是出现在体育竞赛,影视剧中,作为表演的道具而已.像昔日传说中的所谓西域的汗血宝马,现在已成了稀有的物种了.除了在吉尔吉斯坦国家里专门的养马场内,也只能在世界顶级富豪的私人马厩中才可以见到.像三国中这几匹神骏异常的名马,恐怕永远也不会出现了.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