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阅读
  • 2回复

[猎奇]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2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858
金币
56716
道行
38009
原创
2506
奖券
5104
斑龄
137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66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4

前言

1840 年 6 月,珠江口突然传来一阵巨响,英国的蒸汽战舰对着清军炮台开炮了。



这一炮不仅轰碎了江面的平静,更把清朝关起门来当 “天 朝上国” 的美梦炸得稀碎。

谁也没想到,曾经自认 “全世界最厉害” 的清朝,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被列强按在地上反复摩擦:鸦片战争输了,甲午战争也输了,最后连八个国家一起打上门来,只能靠卖地、赔钱苟延残喘。

其实清朝落到这步田地,不是运气差,而是早有预兆。



它就像一栋外表看着光鲜、内里全是蛀虫的老房子,外交上抱着老想法不肯放,军事上看着唬人实则不堪一击,政治上更是烂到家,这三样加起来,最终把中国拖进了近代史的苦难里。

清朝的糊涂:认不清世界,还总把自己当老大

清朝在外交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活在自己的 “小世界” 里,觉得全世界都得围着它转,对外面的变化一无所知,还看不起别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当时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海上实力世界第一,这次派使团来,带着几百箱礼物,有蒸汽机模型、望远镜、连发步枪,还有战舰模型,本来是想跟清朝谈平等通商,顺便看看这个东方大国的实力。

结果呢?清朝官员一看到使团,先纠结 “见皇帝得跪还是得站”。



按照清朝的规矩,外国人见皇帝得行 “三跪九叩” 大礼,但英国使团觉得 “我们是平等国家,顶多鞠躬”。

就因为这点小事,双方扯皮了好几天,最后好不容易让乾隆见了,乾隆的态度更傲慢。

他看都没看那些工业产品,直接跟使团说:“我们天 朝地大物博,什么都有,不用跟你们做买卖。你们要是喜欢我们的茶叶、丝绸,我们可以赏你们一些,以后好好听话就行。”

这话现在听着荒唐,更是让当时的英国惊讶。



可清朝上下是真心这么想的,他们把英国、法国这些已经强大起来的国家,还当成以前那些来朝贡的 “小部落”,根本没意识到人家早就不是 “蛮夷” 了。

乾隆时期虽然自认老大,可国力摆在那里,英国倒也没说什么,可到了道光年间,这种糊涂劲儿延续下去,实力却跟不上,那就悲剧了。

1839 年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先是派使者来谈通商,希望能互派使节、平等做生意。



道光帝看完奏折,直接在上面批了一句:“这些外国人就是野蛮性子,跟他们讲道理没用。” 朝堂上的大臣也跟着附和,说 “蛮夷敢来跟天 朝提条件,就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他们不知道,此时的英国已经在全世界抢了大片殖民地,海军实力能吊打清朝。

等到 1840 年英国舰队真的打过来,清朝官员还在犯糊涂,有的说 “这些洋人的船看着大,其实不经打”,有的说 “只要我们关起门来,他们没粮食就会走”。



结果我们现在都知道的,短短两年,清朝就败了,被迫签下《南京条约》,割了香港岛,赔了 2100 万银元,连自己国家收多少关税,都得听英国的。

可就算吃了这么大的亏,清朝还是没醒。

他们觉得这次失败就是 “运气不好”,没想着改改自己那套外交老想法。



后来列强接二连三来逼签条约,清朝还是老样子,要么硬撑着说 “天 朝不能丢面子”,要么打不过就赶紧求和,从来没真正搞明白 “平等外交” 是怎么回事。

军事上的 “花架子”

外交上糊涂也就罢了,清朝的失败,大部分原因是军事上的“中看不中用”。



最让人可气的就是北洋水师,成立的时候是亚洲第一,最后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连带着清朝最后一点底气也没了。

1888 年北洋水师刚成立时,是真的风光,有定远舰、镇远舰这样的铁甲巨舰,排水量都超过 7000 吨,船上的大炮能打 20 多公里。

还有济远舰、致远舰等十几艘战舰,总吨位超过 4 万吨,在亚洲没哪个国家的舰队能比,当时日本看到北洋水师,都得小心翼翼,不敢夺其锋芒。

可谁能想到,仅仅 6 年后,这支舰队就成了 “纸老虎”。



问题出在哪儿?

最大问题是钱被挪走了,当时慈禧要修颐和园,手里没钱,就盯上了北洋水师的军费。

从 1888 年到 1894 年,北洋水师几乎没添过一艘新船,连炮弹都不够用,有的炮弹里装的不是火药,是沙子,有的大炮因为没保养,打几发就卡壳。

和大船状态类似的是士兵的状态,军饷经常拖好几个月不发,有的士兵为了糊口,只能偷偷去外面做小买卖。



训练更是糊弄事,平时打靶,为了看起来命中率高,就把靶子挪得特别近,出海演习,也只是走个过场,根本不练实战战术。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黄海海战成了北洋水师的考场,结果分数一塌糊涂。

9 月 17 日那天,北洋水师的 12 艘战舰跟日本的 12 艘战舰在海上相遇,一开始清军还能勉强抵抗,可打了没多久,问题就全暴露了。

致远舰的炮弹很快用完,管带邓世昌没办法,只能下令开船撞向日本的吉野舰,结果被鱼雷击中,全舰百名官兵全部牺牲,经远舰被四艘日舰围攻,船身着火还在坚持战斗,最后沉没,舰长林永升战死。



这样情况下,有人临阵脱逃,似乎也不意外,济远舰管带方伯谦,看到形势不好,直接下令掉头跑,不过他不小心把友舰扬威舰撞沉了,广甲舰也跟着逃跑,最后在海边搁浅,船员只能弃船。

这场海战的结果是,北洋水师损失了 5 艘战舰,阵亡近千人,而日本只损失了一艘小船,伤亡不到 300 人。

之后北洋水师躲进威海卫,不敢再出海,最后被日军海陆夹击,全军覆没。



清朝兵力的拉胯不止一个方面,他们不光海军不行,陆军更差。

两次鸦片战争里,清军的人数比列强多好几倍,可就是打不过。

比如 1860 年英法联军打北京,清军派了 3 万多人去拦,结果被 8000 多联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圆明园还被烧了。



不是清军士兵不想打,而是整个军事体系烂了,八旗兵早就不练骑射了,平时要么遛鸟要么抽大烟,绿营兵大多是凑数的,连武器都不会用;军费被当官的克扣,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怎么能打仗?

其实清朝有改变的机会大,早在 1762 年清缅战争时,清军就吃过缅甸火枪的亏,当时有人提议学西方造火器。

结果乾隆说 “我们天 朝的骑射才是根本,学蛮夷的东西丢面子”,直接把提议驳回了。



就这么抱着老一套不放,军事上怎么可能不强?

归根结底是政治上的原因

其实不管是外交糊涂,还是军事无能,根子都在政治上。



清朝的官员早就把 “为国家做事” 抛到脑后,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捞钱、怎么争权,就算国家打仗失败,内忧外患了,他们还在窝里斗。

最明显的就是党争,甲午战争前后,朝廷里分成两派:以翁同龢为首的 “帝党”,和以李鸿章为首的 “后党”。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跟慈禧太后的大臣李鸿章早就有矛盾,因为私人恩怨,他处处针对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要经费买船,翁同龢就在朝堂上反对,说 “海军已经够强了,不用再花钱”;北洋水师要修炮台,他又说 “这是浪费钱”,最后导致北洋水师连炮弹都不够。



等到甲午战争打起来,翁同龢不是想办法怎么赢,而是盼着北洋水师输,因为只要李鸿章的舰队败了,李鸿章就会挨批,失势,他就能掌权。

有这样的大臣拖后腿,北洋水师能打好仗吗?

除了斗来斗去,他们还拼命捞钱,慈禧太后修颐和园,花了几千万两白银,这些钱里有不少是从海军军费里挪来的。

地方官也跟着贪,比如两广总督琦善,鸦片战争前还在搜刮百姓钱财,家里的银子堆得像小山,等到英军打过来,他直接吓破了胆,主动跟英国求和。



更无耻的是,清朝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连国家领土都能随便卖。

1911 年,清朝快灭亡的时候,为了让沙俄支持自己,竟然把 14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现在的阿巴该图洲渚)割给了沙俄。

这片土地直到 2005 年,才通过谈判收回一部分,剩下的至今还没回来。

当时有个英国记者记录过一个场景:北京城里,官员们还在酒楼里喝酒享乐,谈论着谁家的花园大、谁家的小妾漂亮,而城外就是列强的军队,老百姓在路边饿死冻死,他们根本不管。



这样的清朝,结局如何不难想象。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终于不再给中国拖后腿了,可它留下的烂摊子,却让中国花了几十年才慢慢收拾。

香港直到 1997 年才回归,澳门 1999 年才回来,更重要的是,清朝的腐朽让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机会,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努力。

回头看清朝的灭亡,其实早就注定了:外交上看不清世界,总把自己当老大;军事上搞花架子,真打起来不堪一击;政治上烂到根儿,当官不是为了造福大众,只顾自己捞钱。



这三条加起来,把清朝带进了坟墓,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直到现在,这段历史还在提醒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得看清世界的变化,不能抱着老想法不放。

军事上必须有真本事,才能保护国家;当官的得把国家和老百姓放在心里,不能只顾自己。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强大,才不会再受欺负。

参考资料:腐败导致清朝从盛世滑向衰落,2000-08-04,来源:光明日报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昨天 20: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007
金币
427195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3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0:50
外交无知、军事无能、政治无耻”——清朝近代衰落的核心病灶与近代史开端的根源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外交上的盲目傲慢、军事上的落后无能、政治上的腐败无耻,共同导致了其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一败涂地,最终以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为标志,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序幕。

一、外交上的无知:“天 朝上国”的迷梦与世界规则的脱节
清朝自视为“天 朝上国”,坚持“朝贡体系”,拒绝承认西方列强的平等地位,对近代外交规则(如国际法、通商准则)一无所知。

观念傲慢:乾隆时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携带蒸汽机、望远镜等工业产品访华,希望平等通商,却因“三跪九叩”礼仪之争被乾隆拒绝,乾隆甚至宣称“天 朝地大物博,无需与夷人通商”。
对世界趋势的忽视:道光年间,英国因鸦片贸易问题要求通商,清朝官员仍将其视为“蛮夷闹事”,不懂“鸦片只是英国打破闭关锁国的诱饵”,更不知谈判桌上“实力说话”的逻辑。
外交失误:鸦片战争期间,琦善等钦差大臣因不懂国际惯例,在谈判中一味妥协(如同意割让香港),却未意识到这是对国家主权的丧失。
二、军事上的无能:装备、训练与指挥的全面落后
清朝军事体系仍停留在“冷兵器+骑射”的传统模式,与西方列强的“热兵器+近代化军队”形成代差,加上指挥失误与军费挪用,导致战争屡战屡败。

装备落后:清军主力仍使用火绳枪(射程50米)、大刀长矛,而英军已装备洋枪(射程150米以上)、洋炮;北洋水师虽有“定远”“镇远”等铁甲舰,但因军费被挪用(慈禧修颐和园挪用750万两,),缺乏弹药(炮弹装沙子),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训练与战术落后:陆军坚持“骑射为根本”,拒绝学习西方阵法与火器使用;鸦片战争中,清军虽人数占优,但因战术僵化(如正面冲锋),被英军的“线列战术”与炮火压制。
指挥失误:鸦片战争中,吴淞防线因指挥不力被英军突破;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因指挥官丁汝昌不懂近代海战战术(如“雁形阵”),导致舰队被日军分割包围。
三、政治上的无耻:腐败与内斗的系统性溃烂
清朝政治体系的腐败已深入骨髓,官员只顾捞钱、争权,不顾国家利益,甚至在战争期间仍内斗不止。

腐败严重:兵部卖官鬻爵,提督官职明码标价8万两;奕匡等权臣挪用军费,导致财政亏空;地方官员盘剥百姓,如山西饥荒时仍强征“剿匪税”。
党争内斗:甲午战争期间,“帝党”(翁同龢)与“后党”(李鸿章)因私人恩怨,互相拆台(翁同龢盼北洋水师输,以削弱李鸿章势力,),导致战争指挥混乱。
欺上瞒下:鸦片战争中,邓廷桢将厦门败仗描绘为“捷报”,道光帝竟朱批“所办好”;奕山在广州战败后,向道光谎报“胜仗”,实则签订《广州和约》。
四、最终结果:鸦片战争失败与近代史的开端
这些问题的叠加,导致清朝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五口通商、赔款2100万银元)。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此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通过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综上,“外交无知、军事无能、政治无耻”是清朝近代落后的核心原因,也是其在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失败的根源,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种系统性的衰落,不仅让中国陷入百年屈辱,也成为近代中国寻求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动力。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7934
金币
505724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9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22:57
清朝近代衰落的核心病灶与近代史开端的根源:外交无知、军事无能、政治无耻

您提供的文本深刻剖析了清朝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衰落的核心原因,并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揭示了“外交无知、军事无能、政治无耻”如何共同作用,最终拉开中国近代史屈辱序幕。结合您引用的文本内容及相关历史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外交上的无知:“天 朝上国”的迷梦与世界规则的脱节

清朝的外交失败,本质上源于其对世界大势的无知和固化的“天 朝上国”观念。

1.  “天 朝上国”观念的顽固与傲慢:
    *   文本中提到,乾隆时期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英国带来了蒸汽机模型、望远镜等工业革命成果,希望开启平等通商。但清朝以“三跪九叩”礼仪为由拒绝,并傲慢地宣称“天 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这种观念使得清朝将英国等西方国家视为需要“恩赐”的“蛮夷”,而非平等的国家主体。
    *   道光帝在面对英国通商要求时,批语“这些外国人就是野蛮性子,跟他们讲道理没用”,反映出清廷对西方列强真实意图和实力的严重误判。

2.  对近代国际规则与外交惯例的完全陌生:
    *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的经验。在鸦片战争前,马戛尔尼、阿美士德等使团试图拓展政治外交渠道均遭失败,清朝皇帝“不屑与洋人平等交往”,这为后续冲突埋下隐患。
    *   鸦片战争期间,琦善等谈判代表因不懂国际惯例,在谈判中一味妥协(如同意割让香港),却未意识到这是对国家主权的永久性丧失。林则徐与义律围绕“交凶与具结”的僵持,也反映了双方在法律观念和外交程序上的巨大差异。

3.  信息闭塞与认知偏差:
    *   清朝官员对英国的实力认识模糊。战前有官员认为“英夷船坚炮利,然其船笨重,不惯近岸行驶”,甚至幻想“只要我们关起门来,他们没粮食就会走”。这种基于片面观察和主观臆断的认知,导致清廷在战争准备和应对策略上严重失误。

二、军事上的无能:装备、训练与指挥的全面落后

清朝军事的“中看不中用”,是其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的直接原因。

1.  装备代差悬殊:
    *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主要装备仍是火绳枪、抬枪、冷兵器和老旧火炮。英军则拥有蒸汽动力战舰、线膛炮和先进的燧发枪。定海之战中,“英军仅用5艘战舰及部分陆军,便击溃了清朝约2600人的守备部队”,且发现清军使用的是“240年前制造的火炮”,凸显装备落后。
    *   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水师虽号称“亚洲第一”,拥有定远、镇远等铁甲舰,但与日本联合舰队相比仍有差距。定远舰主炮装填时间长达40分钟,而日军速射炮每分钟可发射10发炮弹,形成压倒性火力优势。更致命的是,北洋水师长期缺乏弹药补充和维护,“有的炮弹里装的不是火药,是沙子”。

2.  训练与纪律松弛:
    *   清军训练流于形式。“平时打靶,为了看起来命中率高,就把靶子挪得特别近;出海演习,也只是走个过场,根本不练实战战术。” 八旗兵“早就不练骑射了,平时要么遛鸟要么抽大烟”,绿营兵“大多是凑数的,连武器都不会用”。
    *   军纪败坏。士兵军饷被克扣,“连饭都吃不饱”,导致战斗力低下。甲午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因弹尽粮绝,下令撞向敌舰壮烈牺牲;而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却临阵脱逃,并撞沉友舰。

3.  指挥体系混乱与腐败侵蚀:
    *   高层决策失误频出。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断不可轻启兵端”的命令,导致清军未能摸清英军主炮射程。琦善在广州谈判中的妥协与欺瞒,奕山“违心地向道光发去捷报”,反映出指挥系统的腐败和无能。
    *   军费被严重挪用。慈禧太后为修建颐和园,“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导致海军发展停滞。地方官员“兵部卖官”、“军火采购加价”,进一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三、政治上的无耻:腐败透顶与统治阶级的自私短视

清朝的政治腐败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为统治阶层的自私自利、党争倾轧和对国家民族利益的漠视。

1.  权力寻租与官僚体系的腐朽:
    *   “兵部卖官:从千总到提督,官职明码标价(提督需8万两)。军火采购:李鸿章的亲信盛宣怀倒卖克虏伯火炮,每门加价30%。战报造假:平壤战役清军伤亡3000人,上报阵亡15人。” 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清朝官僚体系已烂到根儿。
    *   地方官员如琦善,“鸦片战争前还在搜刮百姓钱财,家里的银子堆得像小山”,而当英军打来时却“直接吓破了胆,主动跟英国求和”。

2.  党争倾轧与国家利益受损:
    *   甲午战争前后,“朝廷里分成两派: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和以李鸿章为首的‘后党’”。翁同龢因私人恩怨,“处处针对北洋水师”,反对其增加经费和修建设施,“盼着北洋水师输”,以便打击政敌李鸿章。这种内部斗争严重削弱了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

3.  统治阶级的享乐主义与对民生疾苦的漠视:
    *   “北京城里,官员们还在酒楼里喝酒享乐,谈论着谁家的花园大、谁家的小妾漂亮,而城外就是列强的军队,老百姓在路边饿死冻死,他们根本不管。” 慈禧太后在甲午战败后仍举办奢华宴会,“依然如常举行宴会”,将国家危亡置之度外。
    *   经济结构失衡,“80%的GDP来自农业”,且“人均耕地仅有2.5亩”。英国廉价棉布涌入导致江南织户破产,“日均收入从100文暴跌至20文”。1875年山西饥荒,“100万人饿死”,地方官员却“仍在强征剿匪税”。

四、历史教训与启示

清朝的衰落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屈辱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1.  必须认清世界潮流,开放包容:闭关锁国只会导致落后挨打。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学习先进文明成果,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2.  必须重视国防建设,提升综合国力:“落后就要挨打”。军事上的强大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持续投入,不断革新装备和技术。
3.  必须坚持廉洁政治,以人民为中心:腐败是政权的最大毒瘤。统治者若只顾私利,不顾民生,则必然失去民心。政府应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4.  必须摒弃傲慢与偏见,树立正确世界观: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要客观认识自身优劣,在国际交往中秉持平等互利原则。

正如您文本结尾所言:“这段历史还在提醒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得看清世界的变化,不能抱着老想法不放。军事上必须有真本事,才能保护国家;当官的得把国家和老百姓放在心里,不能只顾自己。” 这正是对清朝衰落教训的最佳总结。

当前时间是2025年10月27日22:55,在回顾这段沉重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铭记其警示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奋进,避免重蹈覆辙。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