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犹太人,大家通常会联想到三件事:他们在二战时期遭受德国迫害、在建立以色列后对阿拉伯人进行压迫、以及他们非常擅长赚钱。这种对财富的掌控力有目共睹,很多人和机构都深受其影响。举个例子,美国的两大政党背后都与犹太财团有所关联,而很多知名媒体也被他们掌握。甚至在美国著名歌手坎耶因发表反犹言论后,阿迪达斯和巴黎世家等品牌纷纷与其解约,足见犹太人影响力之大。
而在中国,犹太人的身影同样存在,像香港的嘉道理家族和清末的沙逊家族,都是犹太人后裔。嘉道理家族在抗日时期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但沙逊家族的行为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尤其是他们与鸦片贸易的关系,使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困境。
沙逊家族的创始人大卫·沙逊,1793年出生于巴格达的一个富裕犹太家庭。由于当地的排犹政策,他带着家人移居到英国殖民地印度的孟买。大卫非常聪明,凭借财力和手段成功获得了英国国籍,并在孟买创立了沙逊公司。与其在印度赚取财富相比,他更有远见,打算通过印度这一跳板进入中国市场。
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在华的贸易特权,大卫·沙逊抓住机会,把大量鸦片运送到中国。到1836年,他卖给中国的鸦片已超过三万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灾难。面对鸦片泛滥,清朝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并销毁了两万箱鸦片。沙逊对此愤怒不已,联合其他商人向英国政府要求复仇。最终,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后,沙逊公司借助英国的支持,迅速扩展在中国的业务,尤其是在广州、香港和上海开设了多个分公司。
随着沙逊家族财富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触角伸向了其他领域。1864年,他们在香港成立了汇丰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和英国的支持,汇丰银行迅速崛起,成为了外资银行中的佼佼者,并吸引了大量中国官僚和军阀将财富存入其中。清朝末年,许多官僚和军阀担心自己倒台后被清算,纷纷将钱存入汇丰银行,汇丰则借此积累了巨额财富。
但沙逊家族的贪婪并没有停止。1883年,胡雪岩为了抵制外资银行的横行,与汇丰银行展开了斗争。然而,汇丰背后有英国的支持,借助与李鸿章等清朝权贵的关系,最终打压了胡雪岩,导致他破产身亡。李鸿章、盛宣怀等人需要资金来打击胡雪岩,并借此加强与汇丰银行的合作,而汇丰则需要清朝权力的支持来扩展业务。
汇丰银行不仅帮助英国政府控制了中国的关税,还通过贷款等手段操控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例如,在茶叶、生丝等重要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汇丰银行大量放贷,待商品成熟后却突然收紧贷款,导致商人们无法按时还款,只能低价将商品抵债,这无疑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辛亥革命爆发后,汇丰银行借着革命的号角继续在中国压榨财富。解放战争后,汇丰银行逐渐将重心转向香港,在港英政府的支持下,继续享有极大的经济影响力。即便1992年香港回归,汇丰银行仍然继续在中国赚钱,其行为常常引发争议。
例如,在香港的“乱港”事件中,汇丰银行为不法分子提供融资服务,态度暧昧。更令人气愤的是,汇丰银行在孟晚舟被拘事件中,提供了大量华为的机密文件。这些行为使得汇丰银行的形象受到严重打击,长期以来它就像一个吸血鬼一样,依靠不正当手段在中国获利。
总的来说,汇丰银行和沙逊家族的背后故事,揭示了殖民历史中的财富掠夺和不平等交易。即便在今天,这家银行依旧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它的历史仍然让人们感到痛心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