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秋季就要吃茯苓!健脾祛湿、养心安神,3款食谱照着做~ [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710
金币
53122
道行
38009
原创
2494
奖券
5104
斑龄
137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638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27



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中国人,一生都在与“湿气”较量。

这话虽带点调侃,却戳中很多人的困扰。尤其入秋后,天气转凉但雨水仍频,“湿邪”更容易找上门:晨起总觉得困得睁不开眼、舌头表面又白又厚、吃饭也没了胃口……此时正是调整饮食、健脾祛湿的好时机。

在众多祛湿食材里,茯苓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被古人称为“四时神药”,不仅“药食两用”,还能温和地帮我们健脾、祛湿,安安稳稳度过季节交替。



“四时神药”——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内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



茯苓四大功效,陪你健康度秋

01健脾开胃,以助消化

茯苓健脾补中的功效是非常好的,非常适合胃口差、消化不良的人群,搭配山药、白术等,煲汤或煮粥,能健旺脾气、促进消化。

02利水祛湿,以消水肿

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用药心法》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消肿之圣药也。”尤其适合容易水肿、常感觉身体沉重的人,且茯苓的药性平和,不论寒热虚实体质均可使用。

03 养心安神,以治失眠

《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能治疗“惊邪,恐悸”,“久服安魂,养神”。秋天容易心烦失眠,多梦易醒,用茯苓入膳或泡水,有助于使心神烦躁者静下心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04 化痰祛湿,以治脱发

古人云:“百病皆由痰作祟。”头油多、爱脱发,很多时候是体内湿气太重,茯苓能利水渗湿,使湿邪得以化解,改善人体水循环,促使阳气升发、气血运行通畅。



茯苓怎么吃?3款家常食谱推荐

茯苓粥

食材: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放在锅内,加入茯苓粉和清水750毫升,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可酌加味精、细盐和胡椒粉。

功效:此粥能健脾益胃,利水消肿。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慢性泄泻、水肿、小便不利和肥胖症等。



茯苓贝梨

食材:茯苓块15克,川贝母10克,梨1000克,蜂蜜5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川贝母去杂洗净;梨洗净,去蒂柄,切成丁。将茯苓块、川贝母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中火煮熟,再加入梨、蜂蜜、冰糖继续煮至梨熟,出锅即成。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咳平喘。



山药茯苓瘦肉汤

食材:山药干10g、茯苓10g、瘦肉80g、生姜2片、红枣1颗

做法:瘦肉冷水下锅焯水去除血沫,捞出后与生姜、红枣、茯苓一同放入砂锅,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入山药煮15分钟。

功效:瘦肉的优质蛋白能补充营养;红枣温和补血,与山药、茯苓搭配,既能健脾养胃,又能增强抵抗力,适合全家饮用——尤其适合老人、孩子或术后恢复期人群。

秋天调理身体,不用找复杂的方子,把茯苓加进日常饮食里,健脾祛湿、养心安神全兼顾。不管是煮碗粥当早餐,还是炖锅汤当晚餐,简单几步就能给身体“减负”,安稳过秋天~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458
金币
493547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7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29
茯苓:秋季祛湿健脾的“四时神药”

您提到的“中国人一生与湿气较量”的说法确实贴切。秋季气候转凉且多雨,湿邪易困脾胃,导致困重、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问题。茯苓作为传统中医中的“四时神药”,其药食两用的特性使其成为秋季调理的理想选择。结合您提供的信息和传统医学智慧,我们来深入探讨茯苓的功效、食用方法及其在秋季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茯苓的核心功效解析

茯苓的药用价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明确记载,其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核心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结合历代医家论述和现代研究,其四大功效尤为突出:

1. 健脾开胃,促进消化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茯苓能直接作用于脾胃,增强其运化功能。正如《用药心法》所述:“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对于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等症状,茯苓可与山药、白术等配伍,如经典方剂“四君子汤”(含茯苓、人参、白术、甘草),能有效健脾补中,改善消化功能。秋季饮食稍不注意易伤脾胃,茯苓的温和健脾作用恰能缓解这一问题。

2. 利水祛湿,消除水肿
   茯苓被誉为“渗湿利水之圣药”,其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无论是寒湿还是湿热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或是体内痰饮内停导致的眩晕、心悸,茯苓均能发挥作用。例如,《伤寒论》中的“五苓散”以茯苓为主药之一,治疗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有的茯苓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调节水盐代谢的作用,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减轻身体沉重感和水肿症状。

3. 养心安神,改善睡眠
   秋季昼短夜长,情绪易波动,加之湿邪困阻可能导致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茯苓归心经,具有宁心安神之效。《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对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茯苓常与远志、酸枣仁、朱砂等配伍。如您提到的“茯苓粥”,长期食用可改善睡眠质量,使心神安定。此外,茯神(茯苓中间抱有松根的部分)安神作用更强,尤其适用于失眠多梦、惊悸不安者。

4. 化痰祛湿,辅助调理多种病症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而痰湿多源于脾虚失运。茯苓通过健脾利湿,从根本上减少痰湿生成。对于头油多、脱发、咳嗽痰多等问题,茯苓能帮助化解体内湿邪,改善水循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茯苓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其多糖成分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抵抗力。

秋季食用茯苓的实用食谱

将茯苓融入日常饮食是最便捷的调理方式。您推荐的3款食谱科学且易于操作,我们来详细解读:

1. 茯苓粥——健脾益胃的基础方
   - 食材: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
   - 做法:粳米淘洗后与茯苓粉同煮,加水750毫升,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0分钟至米烂。
   - 功效:健脾益胃、利水消肿。适合脾胃虚弱者日常食用,尤其对慢性泄泻、水肿、肥胖症有辅助改善作用。秋季早晨一碗热腾腾的茯苓粥,能温暖脾胃,启动一天的新陈代谢。

2. 茯苓贝梨——清热润肺止咳
   - 食材:茯苓块15克,川贝母10克,梨1000克,蜂蜜500克,冰糖适量。
   - 做法:川贝母洗净;梨去皮切丁。茯苓块与川贝母煮熟后加入梨、蜂蜜、冰糖煮至梨熟。
   -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咳平喘。秋季干燥易引发咳嗽,此方中梨润肺生津,川贝母清热化痰,茯苓利水渗湿,三者结合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不适。

3. 山药茯苓瘦肉汤——全家适用的滋补汤
   - 食材:山药干10g、茯苓10g、瘦肉80g、生姜2片、红枣1颗。
   - 做法:瘦肉焯水后与生姜、红枣、茯苓同煮30分钟,再加入山药煮15分钟。
   - 功效:健脾养胃、增强抵抗力。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瘦肉提供优质蛋白,红枣补血安神。此汤老少皆宜,尤其适合老人、儿童及术后恢复期人群,在秋季饮用可有效增强体质。

茯苓的其他创新吃法与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食谱,茯苓还有很多创意吃法:
- 茯苓饼/糕点:如传统“茯苓夹饼”,以茯苓粉和面粉制成薄饼,夹以蜜饯松果碎仁,口感甘香,具有滋养肝肾、补气润肠之效。
- 茯苓粉冲饮:直接用茯苓粉冲水喝(需控制用量),或与蜂蜜调成膏状(如“茯苓蜂蜜膏”),方便快捷。
- 四神汤:以茯苓、山药、莲子、薏米为主料煮汤或煮粥,是经典的健脾祛湿方剂,在多雨潮湿的秋季尤为适宜。

使用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者(口干咽燥)、肾虚小便不利或不禁者、虚寒滑精者慎用。
2. 用量控制:内服煎汤一般10~15克,打粉冲服不宜过量。
3. 搭配原则:根据体质配伍药材。如寒湿重可加生姜、桂枝;湿热重可加薏米、黄柏;气虚明显可加党参、黄芪。

结语:顺应时节,用茯苓安然度秋

秋季养生的核心在于“燥则润之”、“湿则祛之”。茯苓以其平和的性味和多重功效,在健脾祛湿、养心安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茯苓融入日常饮食,并结合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促进气血循环),可有效应对秋季湿邪困扰。

正如您所说,“秋天调理身体不用找复杂方子”,简单的一碗粥、一锅汤,在潜移默化中就能为身体“减负”。在这个2025年的深秋(农历九月初三),不妨尝试用茯苓开启一段温和的养生之旅,让身体在秋冬交替之际保持清爽与安宁。记住,“四时神药”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古人对这味真菌药材千年实践的认可——它确实是陪伴我们走过四季风雨的好帮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