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临床上有关高尿酸的患病率有了显著的上升趋势,成为了继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之后,最为常见的富贵疾病之一。当人体内的尿酸水平过高时,就很容易引发痛风,除此之外,还可能促使人体内的多个器官受到影响,增加肾衰竭、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病症的患病风险,因此,做好体内的尿酸水平管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尿酸在我们身体内部的存在,就如同在一杯水中放入食用盐一般,如果食用盐投入过多,那么就很难完全被溶解,无法顺利溶解的部分,就会成为晶体,而尿酸也同样如此,当人体内的尿酸水平超出健康阈值,且没有办法及时溶解时,尿酸盐晶体就会析出,并且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沉淀,如果体内的尿酸水平长期居高不下,还可能会增加内分泌系统负担,出现各种各样的内分泌系统问题。

而对于尿酸水平偏高的人来说,在晚上睡觉的过程中,身体可能会出现以下这4种表现,如果大家有所察觉,一定不要疏忽大意。
1.睡前口渴
对于体内尿酸水平异常偏高的人来说,睡前很容易会感觉到口渴,即便补充了水分,口渴症状也得不到有效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所堆积的毒素已经比较多了,需要高水平的水分来保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在睡觉的过程中,身体本来就会流失很多水分,所以很多人会在睡觉前后,有异常口渴的表现,对此,大家如有出现,也要留意是否存在尿酸水平过高的问题。
2.睡前排尿异常

当体内的尿酸水平处于异常偏高状态时,还会对肾脏的正常代谢功能造成影响,此时在睡前进行排尿,就会发现尿液的颜色有了明显改变,比如变成了浓重的茶水色,同时还会出现丰富的浮沫。
3.身体水肿
尿酸水平过高会影响到肾脏健康状态,患者的泌尿系统也会因此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问题,在此状态下,就无法顺利的进行体内水循环,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患有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才会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水肿症状。
4.频繁起夜

如果在某段时间内经常反反复复起夜,明明没有很多的尿液,但却总感觉自己憋着了,那么此事一定不要疏忽大意,要考虑到是体内尿酸水平偏高的表现。前面已经反复提到了,尿酸水平异常偏高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而在此情况下,大脑可能也会接受到不正确的指令,并传递出机体想要排便的信号,所以,如果在某段时间内频繁有此表现,也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高尿酸在这几年特别常见,很多人甚至还没到中年,就查出了尿酸超标。有人很纳闷,明明平时身体也没什么大毛病,怎么突然就多了个高尿酸的标签。
医生其实说得很清楚,人不会无缘无故出现这个问题,背后几乎都有生活方式的影子。
长期下来,坏习惯堆积起来,尿酸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仔细看看,很多尿酸高的人,生活里都有几个共同点,如果不去改掉,光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就是管不住嘴。饮食对尿酸的影响特别大,尤其是高嘌呤食物。火锅、海鲜、大鱼大肉,这些食物里嘌呤含量很高,代谢后会产生更多尿酸。
很多人平时觉得多吃点没关系,顶多就是油腻,殊不知尿酸水平就这样被慢慢推高了。
研究发现,高嘌呤饮食和高尿酸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不只是海鲜,动物内脏、肉汤、甚至某些豆制品,如果吃得过量,都容易让尿酸超标。

除此之外,高糖饮食也是个问题。果糖饮料、甜点、奶茶,糖分代谢过程中会促进尿酸生成,所以那些平时甜食离不开的人,尿酸超标的几率也更高。
换句话说,嘴巴是尿酸升高的第一关,不控制饮食,再怎么吃药效果也有限。
然后是酗酒。酒精对尿酸的影响远比很多人想象得严重。酒精在体内代谢后,会促进尿酸生成,同时抑制尿酸排泄,也就是说,既加快了“生产线”,又堵住了“出口”。

特别是啤酒,含有大量嘌呤物质,喝多了就是在往体内倒尿酸。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高尿酸和痛风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喝酒的人。
有些人以为红酒或者白酒相对安全,其实酒精本身就是风险点,不管是哪一种,都可能让尿酸水平往上走。

再加上很多人喝酒时配合重口味下酒菜,钠、脂肪、嘌呤同时超标,对身体更是双重打击。医生反复提醒,喝酒没有所谓的健康剂量,尤其是已经有高尿酸的人,再喝就是雪上加霜。
第三点是缺乏运动。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但活动量却越来越少。一天坐在办公室,回家又是沙发和床,这样的状态下,代谢率明显下降,体内嘌呤分解产物不容易排出去。

研究发现,缺乏运动的人群往往体重偏高,而肥胖和高尿酸之间关系密切。脂肪组织多,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干扰尿酸的排泄。
所以不爱动的人,更容易出现尿酸水平居高不下的情况。医生建议,高尿酸患者如果能保持适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车,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尿酸排泄。

当然,过度剧烈运动也不好,因为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会增加体内乳酸,乳酸和尿酸会竞争同一个排泄通道,从而让尿酸排不出去。因此,适度才是关键。
再说作息紊乱。很多人喜欢熬夜,白天精神差就靠咖啡和功能饮料提神,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尿酸水平也是一种隐形推手。
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的人群代谢紊乱更常见,胰岛素抵抗概率更高,而胰岛素抵抗和高尿酸之间有直接的联系。

肾脏在夜间需要休息和修复,如果长期作息不规律,肾小管排泄功能会下降,尿酸自然更容易堆积。
再加上熬夜的人容易嘴馋,夜宵里多是烧烤、啤酒、油炸这些食物,嘌呤和热量双重超标,尿酸水平根本不可能稳定。
很多人觉得年轻扛得住,其实肾脏的损伤是日积月累的,等到查出来高尿酸,往往已经说明身体长期处在不健康的状态。换句话说,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也是控制尿酸的重要一环。

最后一点,饮水不足。水对尿酸排泄的意义不容小觑。肾脏是主要的排泄通道,尿液量足够时,尿酸更容易排出。如果平时水喝得少,尿液浓缩,尿酸就容易沉积,甚至形成尿酸结晶。
研究发现,喝水充足的人群,尿酸水平更容易保持在正常范围,痛风发作风险也更低。
可是很多人一天忙起来,连喝水都忘了,或者总是用饮料代替白水,这种情况下,肾脏长期缺乏冲洗,尿酸排泄自然困难。

医生建议,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根据体重和活动量调整,并且最好是清水而不是饮料。
尤其是在运动后、出汗多的时候,更要及时补水。简单来说,水就是最便宜也最有效的“降尿酸饮品”,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综上来看,高尿酸的背后几乎都有迹可循。

管不住嘴的人,嘌呤和糖分摄入过量;爱喝酒的人,尿酸生成和排泄双重受阻;不运动的人,代谢率下降,体重增加;作息紊乱的人,肾功能和代谢系统被长期拖垮;喝水不足的人,排泄通道不畅,尿酸容易沉积。
这五个习惯看似平常,其实就是高尿酸最常见的诱因。
医生反复强调,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长期效果的,还是生活方式。如果这些坏习惯不改,再多的药也抵不过身体每天受到的消耗。

总的来说,高尿酸不是无缘无故冒出来的,它和我们的日常习惯紧密相关。要想让尿酸稳定下来,必须从管住嘴、戒酒、坚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和多喝水这些基础做起。
看似简单,却需要长久的坚持。很多人一开始觉得难,但只要身体慢慢给出反馈,就会明白,这些习惯带来的好处远比想象中多。
换句话说,真正的健康不是靠药物堆出来的,而是靠每天的点滴自律累积起来的。